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經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ㄅㄨˋㄐㄧㄏㄨㄛˋㄅㄧㄢㄨˋㄕㄤˋ˙ㄉㄜㄓˊㄒㄧㄢˋㄔㄥㄨㄟˊㄐㄧㄥ」。
  2. ㄌㄧㄢˊㄐㄧㄝㄉㄧˋㄑㄧㄡˊㄋㄢˊㄅㄟˇㄌㄧㄤˇㄐㄧˊ˙ㄉㄜㄐㄧㄚˇㄒㄧㄤˇㄓˊㄒㄧㄢˋㄖㄨˊ:「ㄉㄨㄥㄐㄧㄥ」、「西ㄒㄧㄐㄧㄥ」。
  3. ㄔㄤˊㄔㄤˊㄖㄨˊ:「ㄐㄧㄥㄔㄤˊ」。
  4. ㄐㄩˋㄧㄡˇㄉㄧㄢˇㄈㄢˋㄉㄧˋㄨㄟˋ˙ㄉㄜㄓㄨˋㄗㄨㄛˋㄖㄨˊ:「ㄧˋㄐㄧㄥ」、「ㄙˋㄕㄨㄨˇㄐㄧㄥ」。
  5. ㄐㄧˋㄗㄞˋㄗㄨㄥㄐㄧㄠˋㄐㄧㄠˋㄧˋ˙ㄉㄜㄕㄨㄐㄧˊㄖㄨˊ:「ㄈㄛˊㄐㄧㄥ」、「ㄕㄥˋㄐㄧㄥ」、「ㄎㄜˇㄌㄢˊㄐㄧㄥ」。
  6. ㄋㄩˇㄒㄧㄥˋㄩㄝˋㄐㄧㄥ˙ㄉㄜㄐㄧㄢˇㄔㄥㄖㄨˊ:「ㄐㄧㄥㄑㄧˊ」、「ㄊㄧㄥˊㄐㄧㄥ」。
  7. ㄘㄨㄥˊㄕˋㄇㄡˊㄏㄨㄚˋㄖㄨˊ:「ㄐㄧㄥㄕㄤ」、「ㄐㄧㄥㄧㄥˊ」。
  8. ㄌㄧˋㄍㄨㄛˋㄖㄨˊ:「ㄐㄧㄥㄍㄨㄛˋ」、「ㄐㄧㄥㄧㄢˋ」、「ㄐㄧㄥㄋㄧㄢˊㄌㄟˇㄩㄝˋ」、「ㄕㄣㄐㄧㄥㄅㄞˇㄓㄢˋ」。
  9. ㄓˋㄌㄧˇㄍㄨㄢˇㄌㄧˇㄖㄨˊ:「ㄐㄧㄥㄍㄨㄛˊㄉㄚˋㄧㄝˋ」、「ㄐㄧㄥㄕˋㄐㄧˋㄇㄧㄣˊ」。
  10. (10)ㄧˋㄙˇㄖㄨˊ:「ㄗˋㄐㄧㄥㄦˊㄙˇ」。
  11. (11)ㄖㄣˊㄊㄧˇ˙ㄉㄜㄇㄞˋㄌㄨㄛˋㄖㄨˊ:「ㄐㄧㄥㄇㄞˋ」、「ㄐㄧㄥㄌㄨㄛˋ」、「ㄑㄧㄐㄧㄥㄅㄚㄇㄞˋ」。
  12. (12)ㄧˋㄓㄨㄥˇㄓㄨㄥㄨㄣˊㄔㄨㄢˊㄊㄨㄥˇㄊㄨˊㄕㄨ˙ㄉㄜㄈㄣㄌㄟˋㄇㄧㄥˊㄔㄥㄓㄨˇㄧㄠˋㄕㄡㄌㄨˋㄖㄨˊㄐㄧㄚㄉㄧㄢˇㄐㄧˊㄐㄧˊㄨㄣˊㄗˋㄒㄧㄥˊㄧㄣㄧˋㄈㄤㄇㄧㄢˋ˙ㄉㄜㄓㄨˋㄗㄨㄛˋㄖㄨˊ:「ㄐㄧㄥㄅㄨˋ」、「ㄐㄧㄥㄕˇㄗˇㄐㄧ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經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jīng
解釋:
  1. 織布機或編織物上縱向的線或紗。與「緯」相對。
    【例】經紗、經線
  2. 地理學上指連接地球南、北兩極,且與赤道垂直的線。以英國格林威治天文臺為起點,東西各一百八十度,以東稱為「東經」,以西稱為「西經」。
  3. 具有特殊價值,被尊為典範的著作。
    【例】十三經、《山海經》、四書、五經
  4. 闡揚宗教教義的典籍。
    【例】佛經、《聖經》、《可蘭經》
  5. 人體的脈絡。
    【例】經脈、經絡
  6. 常道。
    【例】天經地義、離經叛道
  7. 從事、治理。
    【例】經商、慘澹經營、經世濟民
  8. 歷、過。
    【例】身經百戰、經年累月、飽經憂患
  9. 承受、忍受。
    【例】人若要成功,必先經得起挫折的考驗。
  10. 女性月經的簡稱。
    【例】經期、停經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經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jīng
解釋:
[名]
1.織布機或編織物上的直線,稱為「經」。《說文解字.糸部》:「經,織從絲。」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情采》:「經正而後緯成。」
2.連接地球南、北兩極的假想直線。如:「東經」、「西經」。
3.人體的脈絡。如:「經脈」、「經絡」。
4.常道。如:「天經地義」、「離經叛道」。《左傳.昭公二十五年》:「夫禮,天之經也。」《莊子.養生主》:「為善無近名,為惡無近刑,緣督以為經。」
5.有特殊價值,被尊為典範的著作。如:四書、五經、十三經。《荀子.勸學》:「始乎誦經,終乎讀禮。」
6.中國圖書目錄四部分類之一。即經、子、史、集的「經」,指儒家典籍及小學方面的書。
7.闡揚宗教教義的典籍。如:佛經、《聖經》、《可蘭經》。
8.專講某種事物或技藝的文章、著作。如:《水經》、《茶經》、《馬經》、《山海經》。
9.女性月經的簡稱。如:「經期」、「停經」、「閉經」。
10. 數目字。古代以十億為兆,十兆為經。見《太平御覽.卷七五○.工藝部.數》。
11. 姓。如晉代有經曠。
[動]
1.劃分、度量。《周禮.天官.冢宰》:「體國經野。」《淮南子.要略》:「經山陵之形,區川谷之居。」
2.從事、謀劃。如:「經商」、「慘澹經營」。
3.治理、管理。如:「經世濟民」。《周禮.天官.大宰》:「以經邦國,以治官府。」
4.歷、過。如:「身經百戰」、「飽經憂患」、「經年累月」。唐.李商隱〈籌筆驛〉詩:「他年錦里經祠廟,梁父吟成恨有餘。」
5.承受、忍受。如:「經得起挫折的考驗。」
6.縊、上吊。《論語.憲問》:「自經於溝瀆而莫之知也。」《史記.卷八二.田單傳》:「遂經其頸於樹枝,自奮絕脰而死。」
[形]
平常、尋常。如:「荒誕不經」。《史記.卷一二.孝武本紀》:「所忠視其書不經,疑其妄書。」
[副]
恆常、時常。如:「他經常頭痛。」《文選.嵇康.與山巨源絕交書》:「然經怪此意尚未熟悉於足下,何從便得之也?」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經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經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kenn/kinn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編織。
  2. [[動] ] 事物糾纏羈絆,相當於「纏」。
  3. [[動] ] 獸類交媾或男女苟且的行為。
音讀: king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存有真理、價值的書。
  2. [[名] ] 經文。
  3. [[名] ] 脈絡、經絡。
  4. [[動] ] 經手、經由。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經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織布機或編織物上之直線。段注本《說文解字.糸部》:「經,織從絲也。」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情采》:「經正而後緯成。」宋.文同〈織女怨〉詩:「皆言邊幅好,自愛經緯密。」後亦泛稱直線。《左傳.昭公二十八年》:「擇善而從之曰比,經緯天地曰文。」

2. 連接地球南、北極的縱向虛擬直線。如:「東經」、「西經」。

3. 劃分、度量。《周禮.天官.塚宰》:「體國經野。」《淮南子.要略》:「經山陵之形,區川谷之居。」

4. 治理、謀劃。如:「經世濟民」。《周禮.天官.大宰》:「以經邦國,以治官府。」《戰國策.楚策一》:「夫以一詐偽反覆之蘇秦,而欲經營天下,混一諸侯,其不可成也亦明矣。」

5. 人體之脈絡。如:「經脈」、「經絡」。宋.陳亮〈與彭子壽祭酒〉:「穿經入絡,動榮及衛。」《紅樓夢》第一三回:「這是急火攻心,血不歸經。」

6. 常道。如:「天經地義」、「離經叛道」。《左傳.昭公二十五年》:「夫禮,天之經也。」《莊子.養生主》:「為善無近名,為惡無近刑,緣督以為經。」

7. 有特殊價值,具典範地位之典籍。如:「聖經」、「可蘭經」、「四書五經」、「十三經」。《荀子.勸學》:「始乎誦經,終乎讀禮。」《魏書.卷一一四.釋老志》:「齋祠跪拜,各成法道,有三元九府、百二十官,一切諸神,咸所統攝,又稱劫數,頗類佛經。」

8. 我國圖書目錄經、子、史、集四部分類之一。多指儒家典籍及小學方面的書。

9. 敘述專門事物或技藝之作品。如:「水經」、「茶經」、「馬經」、「山海經」。

10. 歷、過。如:「經過」、「身經百戰」、「飽經憂患」、「經年累月」。唐.李商隱〈籌筆驛〉詩:「他年錦裡經祠廟,梁父吟成恨有餘。」《後漢書.卷二八上.桓譚馮衍列傳.馮衍》:「日月經天,河海帶地。」

11. 平常、尋常。如:「荒誕不經」。《史記.卷一二.孝武本紀》:「所忠視其書不經,疑其妄書。」《聊齋志異.卷一二.公孫夏》:「某終躊躇,疑其不經。」

12. 恆常、時常。如:「他經常頭痛。」《淮南子.齊俗》:「其事經而不擾,其器完而不飾。」三國魏.嵇康〈與山巨源絕交書〉:「然經怪此意尚未熟悉於足下,何從便得之也?」

13. 女性月經之簡稱。如:「經期」、「停經」、「閉經」。

14. 縊、上吊。《論語.憲問》:「自經於溝瀆而莫之知也。」《史記.卷八二.田單列傳》:「遂經其頸於樹枝,自奮絕脰而死。」

15. 數目字。古代以十億為兆,十兆為經。

16. 姓。如晉代有經曠。

注音: ㄐㄧㄥ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經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