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舞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舞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wǔ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舞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wǔ |
解釋:
[名] 一種配合音樂節奏移動身體,表演各種姿態的藝術。如:「芭蕾舞」、「華爾滋舞」、「交際舞」。《周禮.春官.樂師》:「凡舞,有帗舞,有羽舞,有皇舞,有旄舞,有干舞,有人舞。」 [動] 1.表演舞蹈。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品藻》:「劉尹、王長史同坐,長史酒酣起舞。」 2.耍動、揮動。如:「舞劍」、「手舞足蹈」。《禮記.樂記》:「嗟嘆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3.飛揚、飛翔。如:「飛舞」、「眉飛色舞」、「龍飛鳳舞」。 4.賣弄、玩弄。如:「舞文弄墨」。《史記.卷一二○.汲黯傳》:「好興事,舞文法,內懷詐以御主心,外挾賊吏以為威重。」 5.搞、弄、忙。《儒林外史》第三回:「鄰居一起上前,替他抹胸口,捶背心,舞了半日,漸漸喘息過來。」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舞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Ourouve |
作者: | 張麗珠 |
日期: | 2004年11月 |
出處: | 舞蹈辭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舞名。《 舞》(Toucan dance)是一種故事性舞蹈(Story Dances),為巴布亞福約西(Fuyughe)地方之舞蹈,係描寫 鳥之傳說。據說,當剛會飛之小鳥,準備離開高樹上之鳥巢時,公鳥即飛去通知其他公鳥,然後所有公鳥集聚於另一樹上。兩隻公鳥併排飛往小鳥所在之鳥巢,兩隻公鳥之翼互相重疊,成為一平台,小鳥即走上平台。大鳥隨即繞小鳥而飛,指示小鳥看清即將生活於斯的世界。其他一對一對公鳥亦飛起,各攜一小鳥,但並未飛向原巢,而向另一樹上飛去。自此之後,所有小鳥即須獨立生活。為描寫此種情景,舞者成密集單行,作蛇行式移動,然後兩人向前移至前方舞者兩旁,三人一齊走數步,然後回至原處,此種動作重複數次。此舞係由男子表演,以鼓聲及歌聲伴奏,並以優雅之姿勢,擺動帶有羽毛之頭飾。 |
|
參照: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
四縣音 |
|
海陸音 |
|
大埔音 |
|
饒平音 |
|
詔安音 |
|
南四縣 | |
釋義:
|
|
四縣音 |
|
海陸音 |
|
大埔音 |
|
饒平音 |
|
詔安音 |
|
南四縣 |
|
釋義: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_舞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
bú
|
解釋: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_舞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人類用以表達思想情感的一種肢體律動。《說文解字.舛部》:「舞,樂也。用足相背。」《論語.八佾》:「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品藻》:「劉尹、王長史同坐,長史酒酣起舞。」 2. 隨樂歌節奏律動的一種藝術形式。如:「芭蕾舞」、「交際舞」、「華爾滋舞」。《周禮.春官.樂師》:「凡舞,有帗舞,有羽舞,有皇舞,有旄舞,有干舞,有人舞。」南朝梁.王訓〈應令詠舞〉詩:「新妝本絕世,妙舞亦如仙。」 3. 耍弄、揮動。如:「舞劍」、「揮舞」。《三國演義》第一五回:「程遠志見折了鄧茂,拍馬舞刀,直取張飛。」《喻世明言.卷一三.張道陵七試趙昇》:「化為八隻弔睛老虎,張牙舞爪,來攫真人。」 4. 飛揚、飛翔。如:「飛舞」、「龍飛鳳舞」。《官場現形記》第一回:「王鄉紳一聽此言,不禁眉飛色舞。」《老殘遊記》第九回:「草書寫得龍飛鳳舞,出色驚人。」 5. 鼓動、振奮。《易經.繫辭上》:「聖人立象以盡意,設卦以盡情偽,繫辭焉以盡其言,變而通之以盡利,鼓之舞之以盡神。」 6. 賣弄、玩弄。如:「舞文弄墨」。《史記.卷一二○.汲鄭列傳.汲黯》:「好興事,舞文法,內懷詐以御主心,外挾賊吏以為威重。」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議對》:「若不達政體,而舞筆弄文,支離構辭,穿鑿會巧,空騁其華,固為事實所擯;設得其理,亦為遊辭所埋矣。」 7. 搞、弄、忙。《儒林外史》第三回:「鄰居一起上前,替他抹胸口,捶背心,舞了半日,漸漸喘息過來。」 |
|
注音: | ㄨˇ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舞 |
授權資訊: |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