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盧利,尚.巴布迪斯特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Lully, Jean-Baptiste (1632-1687)
作者: 江映碧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人名。他生於義大利弗羅倫斯(Florence),義裔法籍芭蕾舞教師、舞者、編舞家與作曲家,自幼學習音樂,稍長隨拉扎雷尼(Lazzarini)學習小提琴,隨湄魯(Nicolas Meru)學習大鍵琴,隨羅勃德(Franois Roberdet)學習管風琴,1662年娶妻蘭伯特(Madeleine Lambert),1664年移民法國巴黎,1652年以小提琴家、舞者與吉他演奏者的身份,出現在巴黎,為Mlle.de Montpensier家族服務,1653年被指派為皇家樂音樂之作曲家,同年伴隨路易十四出現在《芭蕾之夜》(Ballet de la nuit)演出中。1656年組小提琴樂團開始為芭蕾舞伴奏,1657年為芭蕾舞作《愛之病症》(Ballet de l´amour malade)譜曲,1661年歸化為法國公民,1662年成為法國皇家的音樂教師,1664年為第一齣喜劇芭蕾《婚姻的威力》(Le Marige Forcé)作曲、由Moliére主演,1672年建立第一所皇家音樂學院,所有的演出必須經過他的許可,1673年起掌理皇家宮殿,1681年起任皇家秘書,1687年逝世於巴黎。尚.巴布迪斯特.盧利生於弗羅倫斯附近的小鎮喬望尼巴堤斯達,他十歲左右即被送到巴黎當宮廷女家庭教師Mlle. de Montpensier的侍童,不久他在藝術上的天份逐漸被發掘出來,尤其是他所組的小提琴樂團吸引了法王路易十四的注意,二十歲那年,陪同年方十四的路易十四在《芭蕾之夜》中演出,從此日漸獲得路易十四的寵信。他不但精於作曲同時也是編舞與跳舞的高手,他將宮廷芭蕾(ballet de cour)的嚴肅單調改變為輕快熱鬧,特別為芭蕾舞與幕間劇作曲達四十首之多。為討路易十四的歡心,他同時也開創了喜劇芭蕾,並在舞台設計服飾上呈現豪華壯麗的場面,為了使他的作品能廣傳於民間,他極力聳恿路易十四興建劇場,1662年在巴黎成立第一所皇家音樂學院,目的在培養職業舞蹈家與音樂家,此時才開始有女性及專業的芭蕾舞者出現在劇場中。尚.巴布迪斯特.盧利是一位靠著左右逢源、長袖善舞而輝煌騰達的御前藝術家,雖然他的為人處事常為人所詬病,但是他在藝術上的才華與成就卻是無法抹煞的!盧利的音樂風格是混合音樂、歌唱、舞蹈和戲劇,他把歌劇的序曲分為慢板和快板二段,後來這種序曲成為『法國序曲』的形式。他還改良舞曲形式,他認為芭蕾舞曲不是一段接一段毫無前後關聯的樂曲,而是每一段舞曲都應與前後互相呼應,快慢相間,連成一體,他把民間舞曲如梅呂哀舞曲(Minuet),嘉禾舞曲(Gavotte)等,插入歌劇中,造成兼備唱歌與舞蹈的戲劇效果,他的序曲和舞曲形式影響了後來的作曲家如巴赫(J. S. Bach 1685-1750)和韓德爾(G. F. Handel 1685-1759)等。與舞蹈有關的作品:一、宮廷芭蕾:《皇家芭蕾之夜》(Royal Ballet of Night, 1653),編舞盧利、波尚(P. Beauchamp, 1653)、《艾辛狄安娜》(Alcidiane, 1658),於羅浮宮演出。《戲言》(La Raillerie, 1659),於羅浮宮演出。《圖盧茲之婚宴芭蕾》(Ballet de Toulouze-au Marriage du Roy, 1660)。《西謝人》(Xerxes, 1660),於羅浮宮(Palais Tuileries)演出。《焦急》(L´ Impatience, 1661),於巴黎杜勒伊宮演出。《季節》(Les Saisons, 1661),於楓丹白露宮演出。《海格立的愛情》(Hercule Amoureux, 1662),於杜勒伊宮演出。《藝術》(Les Arts, 1663),於巴黎皇宮演出。《村莊婚宴》(Les Noces de Village, 1663),於萬森堡演出。《虛假之情》(Les Amours Déguisés, 1664),於巴黎皇宮演出。《楓丹白露宮小型芭蕾》(Petit Ballet de Fontainebleu, 1664),於楓丹白露宮演出。《維納斯的誕生》(La Naissance de Vénus, 1655),於巴黎皇宮演出。《衛侍們》(Les Gardes, 1665)。《酒神之勝利》(Ballet de Créquy-Le Triomphe de Bacchus dans Indes, 1666),於克雷基宮演出。《繆斯》(Les Muses, 1666),於聖.錫曼宮演出。《凡爾賽假面舞會》(Les Mascarada de Versailles, 1668),於杜勒伊宮演出。《花神》(Flora, 1669),於杜勒伊宮演出。《青春》(La Jeunesse, 1669),於杜勒伊宮演出。《舞中舞》(Ballet des Ballet, 1671)與莫里哀(Molière)合作,於聖錫曼宮演出。《狂歡節》(Le Carnaval, 1675)與莫里哀、班瑟拉得(Benserade)和桂諾合作,於巴黎歌劇院演出。《愛神之勝利》(Le Triomphe de l´amour, 1681),編舞波尚,於聖.錫曼宮演出。《和平殿堂》(Le Temple de la paix, 1685)與桂諾合作,於楓丹白露宮演出。二、喜劇芭蕾:《凡爾賽宮即興劇》(L´Impromptu de Versailles, 1663),莫里哀編劇,於凡爾賽宮演出。《迫婚》(Le Mariage Forcé, 1664)莫里哀編劇,於是羅浮宮演出。《快樂島之喜悅》(Les Plaisirs de l´Ile Enchantée, 1664),莫里哀編劇,於凡爾賽宮演出。1980年貝嘉(Béjart, 1927-)用此曲編舞。《艾里奧德公主》(La Princesse d´Eliote, 1664),莫里哀編劇,於凡爾賽宮演出。《醫生的愛情》(L´ Amour Médecin, 1665),莫里哀編劇,於凡爾賽宮演出。《滑稽的牧羊女》(La Pastorale Comique, 1667)莫里哀的劇本,於聖.錫曼宮演出。《西西里人╱畫家的戀情》(Le Sicilien/L´Amour Peintre, 1667)莫里哀編劇,於聖錫曼宮演出。《凡爾賽宮的豪華間幕舞》(Intèrmedes for George Dandin-Grand Divertissement Royal de Versailles, 1668),於凡爾賽宮演出。《凡爾賽的岩洞》(La Grotte de Versailles, 1668),桂諾編劇,於凡爾賽宮演出。《缽素雅克先生》(Monsieur de Pourceaugnac, 1669),莫里哀編劇,於Chambord 演出。《卓越之戀人》(Les Amants Magnifiques, 1670),莫里哀、班瑟拉得編劇,波尚編舞,於聖錫曼宮演出。《庸俗的鄉紳》(Le Bourgeois Gentilhomme, 1670),莫里哀編劇,波尚編舞,於Chambord演出。《Psyché》(1671)-悲劇芭蕾,由莫里哀、柯奈和桂諾編劇,波尚編舞,於杜勒伊宮演出。《卡德摩斯和赫爾米奧妮》(Cadmus et Hermione, 1673)、《佩兒榭》(Persée, 1682)、《寧靜詳和之田園詩》(Idylle sur la Paix, 1685)由波尚編舞,拉辛編劇,於巴黎演出。
參照:
Anaytole Chujoy and P.W.Manchester ED《The Dance Encyclopedia》1961、Horst Koegler《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Ballet》1987.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盧利,尚.巴布迪斯特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