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裁 - 教育百科
ˊ
  • 部首
  • 部首外筆畫 6
  • 總筆畫 12
  • 漢語拼音 cái
  • 發音 播放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ㄩㄥˋㄉㄠㄐㄧㄢˇㄉㄥˇㄅㄚˇㄓˇㄏㄨㄛˋㄅㄨˋㄍㄜㄌㄧㄝˋㄐㄧㄢˇㄎㄞㄖㄨˊ:「ㄐㄧㄢˇㄘㄞˊ」、「ㄘㄞˊㄓˇ」、「ㄘㄞˊㄈㄥˊ」。
  2. ㄐㄩㄝˊㄉㄨㄢˋㄆㄢˋㄉㄨㄢˋㄖㄨˊ:「ㄘㄞˊㄐㄩㄝˊ」、「ㄘㄞˊㄆㄢˋ」、「ㄘㄞˊㄉㄨㄛˊ」。
  3. ㄒㄩㄝˋㄐㄧㄢˇㄖㄨˊ:「ㄘㄞˊㄩㄢˊ」、「ㄘㄞˊㄐㄧㄢˇ」、「ㄘㄞˊㄐㄩㄣ」。
  4. ㄊㄧˇㄓˋㄍㄜˊㄕˋㄖㄨˊ:「ㄊㄧˇㄘㄞˊ」、「ㄅㄧㄝˊㄔㄨㄒㄧㄣㄘㄞˊ」。
  5. ㄎㄨㄥˋㄓˋㄖㄨˊ:「ㄉㄨˊㄘㄞˊ」、「ㄓˋㄘㄞ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裁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cái
解釋:
  1. 用刀、剪等把紙或布割裂、剪開。
    【例】剪裁、裁布、裁紙
  2. 削減。
    【例】裁軍、裁員
  3. 衡量、判斷。
    【例】裁判、裁奪、裁量
  4. 安排取捨。
    【例】別出心裁
  5. 控制。
    【例】獨裁
  6. 殺。
    【例】自裁
  7. 體制、格式。
    【例】體裁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裁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cái
解釋:
[動]
1.用刀剪等把紙或布割裂、剪開。《說文解字.衣部》:「裁,制衣也。」如:「裁布」、「裁紙」。《南齊書.卷三二.張岱傳》:「恕未閑從政,美錦不宜濫裁。」
2.縫製。《文選.古詩十九首.客從遠方來》:「文綵雙鴛鴦,裁為合歡被。」
3.削減。如:「裁軍」、「裁員」。《紅樓夢》第三六回:「如今說因為襲人是寶玉的人,裁了這一兩銀子,斷乎使不得。」
4.決斷、判斷。如:「裁罪」。《左傳.僖公十五年》:「夕以入則朝以死,唯君裁之。」《韓非子.初見秦》:「臣願悉言所聞,唯大王裁其罪。」
5.量度。唐.韓愈〈感春〉詩五首之二:「孤吟屢闋莫與和,寸恨至短誰能裁。」
6.控制。如:「獨裁」。《楚辭.賈誼.惜誓》:「神龍失水而陸居合,為螻蟻之所裁。」
7.殺。《文選.司馬遷.報任少卿書》:「罪至罔加,不能引決自裁。」
8.寫作。唐.杜甫〈江亭〉詩:「故林歸未得,排悶強裁詩。」
[名]
體制、格式。如:「體裁」、「新裁」。《文選.張衡.西京賦》:「取殊裁於八都,豈啟度於往舊?」
[副]
僅。通「纔」。《戰國策.燕策一》:「雖大男子,裁如嬰兒。」《漢書.卷一六.高惠高后文功臣表》:「時大城名都民人散亡,戶口可得而數裁什二三。」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裁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裁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tshâi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截斷或剪斷片狀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裁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將布割裂、剪開,縫製成衣服。如:「裁衣」。《說文解字.衣部》:「裁,制衣也。」《南齊書.卷三二.列傳.張岱》:「恕未閑從政,美錦不宜濫裁。」明.劉基〈長相思.桃花開〉詞:「桃花開,李花開,小白長紅越女腮,春風巧剪裁。」《文選.古詩十九首.客從遠方來》:「文綵雙鴛鴦,裁為合歡被。」

2. 決斷、衡量。如:「裁斷」。《左傳.僖公十五年》:「夕以入則朝以死,唯君裁之。」《韓非子.初見秦》:「臣願悉言所聞,唯大王裁其罪。」唐.韓愈〈感春〉詩五首之二:「孤吟屢闋莫與和,寸恨至短誰能裁。」

3. 控制、節制。如:「獨裁」。《楚辭.賈誼.惜誓》:「神龍失水而陸居兮,為螻蟻之所裁。」《韓非子.五蠹》:「萬乘之國莫敢自頓於堅城之下,而使強敵裁其弊也。」

4. 斟酌、寫作。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章句》:「裁章貴於順序,斯固情趣之指歸。」唐.杜甫〈江亭〉詩:「故林歸未得,排悶強裁詩。」

5. 體制、格式。如:「體裁」。漢.張衡〈西京賦〉:「取殊裁於八都,豈啟度於往舊?」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辨騷》:「故才高者菀其鴻裁,中巧者獵其豔辭,吟諷者銜其山川,童蒙者拾其香草。」

6. 削減。如:「裁軍」、「裁員」。《國語.吳語》:「救其不足,裁其有餘,使貧富皆利之。」《紅樓夢》第三六回:「如今說因為襲人是寶玉的人,裁了這一兩銀子,斷乎使不得。」

7. 殺、自殺。如:「自裁」。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罪至罔加,不能引決自裁。」《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六:「只是足下自己晦氣到了,錯進此房,急急自裁,休得怨我!」

8. 量詞。布帛的片段。《新唐書.卷一六四.列傳.歸崇敬》:「學生謁師,贄用腶脩一束,酒一壺、衫布一裁,色如師所服。」

9. 材料、材質。通「材」。《管子.形勢》:「裁大者,眾之所比也。」

10. 當副詞:僅。通「纔」。《戰國策.燕策一》:「雖大男子,裁如嬰兒。」《漢書.卷一六.高惠高后文功臣表》:「時大城名都民人散亡,戶口可得而數裁什二三。」

注音: ㄘㄞ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裁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