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江左八達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程運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江左八達」指東晉八位隱逸之士。江左指長江最下游之地,據魏禧〔日錄雜說〕云:「江東稱江左,江西稱江右,蓋自江北視之,江東在左,江西在右。」達,則指真性情之流露,亦即曠達之謂。〔晉書‧光逸傳〕載:「光逸、胡母輔之、謝鯤、阮放、畢卓、羊曼、桓彝、阮孚等八人,閉戶酣飲,不舍晝夜,時人謂之八達。」 〔文心彫龍‧時序〕說:「自中朝貴玄(玄學),江左稱盛。」其時晉室南渡,北方已陷入五胡亂華的混戰局面,北方士族大量渡江南遷,光逸、謝鯤等八人,為東晉時人,皆寄居江左,故稱他們為「江左八達」。
  〔晉書‧謝鯤傳〕載:「謝鯤字幼輿,……少知名,通簡有高識;不修威儀 ,好 〔老〕、〔易〕,能歌善鼓琴。」初為東海王司馬越辟為掾,不久即辭官,後為王敦引用,謝鯤看出王敦有野心,曾加諷諫,王敦不聽。「知不可以道匡弼,乃優遊寄遇,每與畢卓、王尼、阮放、羊曼、桓彝、阮孚等縱酒。」
  畢卓字茂世,新蔡人,少傲達,和胡母輔之等交往;「大興末,為吏部郎,嘗飲酒廢職;比舍郎釀酒熟,卓因醉,夜至其甕間盜飲之,為掌酒者所縛,明旦視之,乃畢吏部也,遽釋其縛。卓遂引主人宴於甕側,致醉而去。」畢茂世嘗云:「一手持蟹螯,一手持酒杯,拍浮酒池中,便足了一生。」
  光逸係博昌小吏,受胡母輔之知遇,推荐給太傅東海王司馬越,由此應辟知名。
  羊曼亦為中朝名士,以曠達飲酒著稱,〔世說新語〕載:「羊曼拜丹陽尹,客來早者,並得佳設,日宴漸罄不復及精,隨客早晚不問貴賤,羊固拜臨海,竟日皆美供,雖晚至,亦獲盛饌,時論以固之丰華,不如曼之真率。」
   〔晉書‧王戎傳〕和〔樂廣傳〕均載:「若乃解袒登枝,裸形捫鵲,以此為達,謂之高致,輕薄是效,風流詎及。」此處「解袒登枝」指王澄(平子),「裸形捫鵲」指胡母輔之。
  〔晉書‧褚裒傳〕載:「裒少有簡貴之風,與京兆杜義,俱有盛名,冠於中興。譙國桓彝見而目之曰:『季野(指褚裒)有皮裡陽秋。』言其外無臧否,而內有所褒貶也。」桓彝的意思是指褚季野胸懷局量大,雖有人倫鑑賞,而並不臧否人物。
  〔晉書‧桓彝傳〕載:「茂倫(桓彝)嶔崎歷落,固可笑人也。」這是周顗對桓彝的評論;說他性格如山之峻峭磊落,與眾不同,不能欣賞他的人反而譏笑他。桓彝係中興名臣,於蘇峻之難,壯烈而死。
  「江左八達」皆東晉名士,多能飲酒,以飲酒為曠達,並借酒澆胸中塊壘;他們任性酣飲,無求當世,性情率真,毫無矯柔造作;他們不遵禮法,任性自由,「外坦蕩而內淳至」。所謂「曠達」,曠即「清虛」,而達即「真率」,能「清虛」故不以物累心。「清虛」非指心中空虛無物,而是指有高尚寬闊之胸懷及廣大的涵蓋力。能「真率」,故能尚自然,不計榮辱。他們尊重個性,適性任心,以神情風度感人。在魏晉時代崇尚風流,以任達為雅致,在當時士族眼中,名士遠比做官崇高;此種風氣,至東晉而益盛。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江左八達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