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封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ㄐㄧㄤㄎㄞㄎㄡˇㄇㄧˋㄏㄜˊㄖㄨˊ:「ㄈㄥㄎㄡˇ」、「ㄇㄧˋㄈㄥ」。
  2. ㄍㄨㄢㄅㄧˋㄐㄧㄣˋㄅㄧˋㄖㄨˊ:「ㄔㄚˊㄈㄥ」、「ㄈㄥㄅㄧˋ」、「ㄉㄚˋㄒㄩㄝˇㄈㄥㄕㄢ」。
  3. ㄎㄜˇㄓㄨㄤㄊㄧㄢˊㄏㄡˋㄈㄥㄎㄡˇ˙ㄉㄜㄓˇㄊㄠˋㄖㄨˊ:「ㄒㄧㄣˋㄈㄥ」、「ㄈㄥㄊㄠˋ」、「ㄍㄨㄥㄨㄣˊㄈㄥ」。
  4. ㄒㄧㄢˋㄓˋㄖㄨˊ:「ㄍㄨˋㄅㄨˋㄗˋㄈㄥ」。
  5. ㄐㄧㄤㄐㄧㄝˋㄖㄨˊ:「ㄈㄥㄐㄧㄤ」。
  6. ㄍㄨˇㄉㄞˋㄐㄩㄣㄨㄤˊㄐㄧㄤㄐㄩㄝˊㄨㄟˋㄏㄨㄛˋㄊㄨˇㄉㄧˋㄙˋㄍㄟˇㄔㄣˊㄗˇㄖㄨˊ:「ㄈㄥㄐㄩㄝˊ」、「ㄈㄥㄕㄤˇ」、「ㄈㄥㄐㄧㄢˋ」、「ㄈㄥㄏㄡˊ
  7. ㄌㄧㄤˋㄘˊㄩㄥˋㄩˊㄐㄧˋㄙㄨㄢˋㄅㄠㄍㄨㄛˇㄏㄨㄛˋㄓㄨㄤㄕㄤˋㄈㄥㄊㄠˋㄨˋㄐㄧㄢˋ˙ㄉㄜㄉㄢㄨㄟˋㄖㄨˊ:「ㄧˋㄈㄥㄒㄧㄣ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封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fēng
解釋:
  1. 古代帝王以土地、爵位、名號授給諸侯或有功的人。
    【例】分封、封侯
  2. 密合、黏合。
    【例】密封、封口、封箱 ◎
  3. 關閉、禁閉。
    【例】查封、封閉、封關
  4. 限制。
    【例】故步自封
  5. 用來包裝東西的套子。
    【例】信封、公文封
  6. 量詞。計算包裹或裝上封套物件的單位。
    【例】一封信
  7. 姓。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封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fēng
解釋:
[名]
1.包好的或用來裝東西的紙袋。如:「賞封」、「信封」、「拆封」。
2.量詞。計算包裹或裝上封套物件的單位。如:「一封信」。唐.高適〈送李少府貶峽中王少府貶長沙〉詩:「巫峽啼猿數行淚,衡陽歸雁幾封書。」《紅樓夢》第二回:「至次日早有雨村遣人送了兩封銀子……答謝甄家娘子。」
3.疆界。《左傳.僖公三十年》:「(晉)又欲肆其西封。」晉.杜預.注:「封,疆也。」
4.姓。唐代有封演。
[動]
1.密閉、緘合。如:「大雪封山」、「封住洞口」。《後漢書.卷六.順帝紀》:「而遠獻大珠,以求幸媚,今封以還之。」唐.白居易〈秦中吟.買花〉:「水灑復泥封,移來色如故。」
2.封閉、禁止使用。如:「查封」。《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沛公遂入咸陽,封宮室府庫,還軍霸上。」
3.限制。如:「故步自封」。
4.舊時帝王以土地、爵位、名號授給王族或有功的人。《孟子.告子下》:「周公之封於魯,為方百里也。」《史記.卷七七.魏公子傳》:「安釐王即位,封公子為信陵君。」
5.聚土築墳。《易經.繫辭下》:「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樹。」唐.孔穎達.正義:「不積土為墳,是不封也。」《禮記.樂記》:「封王子比干之墓,釋箕子之囚。」
6.天子築壇祭天。《管子.地數》:「封於泰山,禪於梁父。封禪之王,七十二家。」
7.富厚、增加。《國語.楚語上》:「是聚民利以自封而瘠民也。」三國吳.韋昭.注:「封,厚也。」唐.杜甫〈風疾舟中伏枕書懷三十六韻奉呈湖南親友〉詩:「春草封歸恨,源花費獨尋。」
8.圍棋中以破壞對手的通道而對其實施封鎖的下法。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封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封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hong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將東西的開口密合起來。
  2. [[動] ] 授予土地、爵位、官位、名號等頭銜。
  3. [[名] ] 燜煮食材的料理方法。
  4. [[動] ] 法院下令禁止出入。
音讀: pang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量] ] 計算信件的單位。
音讀: Hong
屬性: 附-百家姓
解釋:
  1. 附錄-百家姓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封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舊時帝王以土地、爵位、名號授予王族或有功之人。如:「冊封」、「封爵」。《說文解字.土部》:「封,爵諸侯之土也。」《孟子.告子下》:「周公之封於魯,為方百里也。」《史記.卷七七.魏公子列傳》:「安釐王即位,封公子為信陵君。」

2. 植樹立土為界。《周禮.地官.大司徒》:「制其畿疆而溝封之。」《周禮.地官.封人》:「掌詔王之社壝,為畿封而樹之。」

3. 疆界。如:「封略」、「封疆」。《左傳.僖公三十年》:「(晉)又欲肆其西封。」晉.杜預.注:「封,疆也。」晉.左思〈蜀都賦〉:「其封域之內,則有原隰墳衍,通望彌博。」

4. 聚土築墳。《易經.繫辭下》:「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樹。」唐.孔穎達.正義:「不積土為墳,是不封也。」《禮記.樂記》:「封王子比干之墓,釋箕子之囚。」

5. 帝王築壇祭天。《管子.地數》:「封於泰山,禪於梁父。封禪之王,七十二家。」《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立石,與魯諸儒生議,刻石頌秦德,議封禪望祭山川之事。」

6. 增加。唐.杜甫〈風疾舟中伏枕書懷三十六韻奉呈湖南親友〉詩:「春草封歸恨,源花費獨尋。」

7. 富厚。《國語.楚語上》:「是聚民利以自封而瘠民也。」三國吳.韋昭.注:「封,厚也。」

8. 大。《淮南子.脩務》:「吳為封豨脩蛇,蠶食上國,虐始於楚。」漢.高誘.注:「封、脩皆大也。」

9. 埋藏。如:「封藏」。《左傳.文公三年》:「遂自茅津濟,封殽屍而還,遂霸西戎。」晉.杜預.注:「封,埋藏之。」

10. 密閉、緘合。如:「封檢」、「大雪封山」《後漢書.卷六.孝順帝紀》:「而遠獻大珠,以求幸媚,今封以還之。」唐.白居易〈秦中吟.買花〉:「水灑復泥封,移來色如故。」

11. 封閉、禁止使用。如:「查封」、「封條」。《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沛公遂入咸陽,封宮室府庫,還軍霸上。」

12. 限制。如:「故步自封」、「封殺」。晉.庾闡〈斷酒戒〉:「子獨區區,檢情自封,無或口閉其味,而心馳其聽者乎。」

13. 封事,古代臣子專呈帝王之密封奏章。唐.韓愈〈左遷至藍關示姪孫湘〉詩:「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陽路八千。」

14. 已包好或用來裝物之紙袋。如:「信封」、「拆封」。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三本.第二折》:「將簡帖兒拈,把妝盒兒按,開拆封皮孜孜看,顛來倒去不害心煩。」《紅樓夢》第二九回:「人家只當咱們大擺齋壇的來送禮,都是老太太鬧的,這又不得預備賞封兒。」

15. 量詞。計算包裹或裝上封套物件之單位。唐.高適〈送李少府貶峽中王少府貶長沙〉詩:「巫峽啼猿數行淚,衡陽歸雁幾封書。」《紅樓夢》第二回:「至次日早有雨村遣人送了兩封銀子……答謝甄家娘子。」

16. 圍棋術語之一,指以破壞對手通道而實施封鎖之下法。

17. 姓。唐代有封演。《四庫全書總目.卷一四九.集部.別集類二.駱承集》:「封演為天寶中人,去賓王時甚近,所作見聞記中載之。」

注音: ㄈㄥ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封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