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有 - 教育百科
ˇ
  • 部首 ㄩㄝˋ
  • 部首外筆畫 2
  • 總筆畫 6
  • 漢語拼音 [一]yǒu[二]yòu
  • 發音 播放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ㄅㄧㄠˇㄕˋㄕˊㄓㄨㄤˋㄎㄨㄤˋ˙ㄉㄜㄓㄥˋㄇㄧㄢˋㄘㄨㄣˊㄗㄞˋㄩˇㄇㄟˊ」、「ㄨˊㄒㄧㄤㄉㄨㄟˋㄖㄨˊ:「ㄧㄡˇㄑㄧㄢˊ」、「ㄧㄡˇㄌㄧˋ」、「ㄧㄡˇㄒㄩㄝˊㄨㄣˋ」、「ㄧㄡˇㄎㄨㄣˋㄋㄢˊ」。
  2. ㄅㄧㄠˇㄕˋㄅㄨˋㄈㄣˋㄓㄨㄤˋㄊㄞˋㄖㄨˊ:「ㄧㄡˇㄖㄣˊㄏㄨㄢㄒㄧㄠˋㄧㄡˇㄖㄣˊㄊㄨㄥˋㄎㄨ。」
  3. ㄇㄡˇㄅㄧㄠˇㄕˋㄅㄨˊㄑㄩㄝˋㄉㄧㄥˋㄖㄨˊ:「ㄧㄡˇㄧˋㄊㄧㄢ」、「ㄧㄡˇㄖㄣˊㄕㄨㄛㄋㄧˇㄏㄣˇㄐㄧㄤˇㄧˋㄑㄧˋ。」
  4. ㄓˋㄩˊㄉㄨㄥˋㄘˊㄑㄧㄢˊㄅㄧㄠˇㄕˋㄎㄜˋㄑㄧˋㄖㄨˊ:「ㄧㄡˇㄌㄠˊ」、「ㄧㄡˇㄑㄧㄥˇㄔㄣˊㄒㄧㄢ˙ㄕㄥ。」
注音:
解釋:

ㄩㄥˋㄩˊㄕㄨˋㄇㄨˋㄐㄧㄢㄅㄧㄠˇㄕˋㄈㄨˋㄐㄧㄚㄊㄨㄥㄧㄡˋ」。ㄖㄨˊ:「ㄌㄧㄡˋㄕˊㄧㄡˋㄌㄧㄡˋㄙㄨㄟˋ」、「ㄑㄧㄕˊㄧㄡˋㄑㄧㄖㄣ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有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yǒu
解釋:
  1. 表示事實、狀況的存在。與「無」相對。
    【例】花園裡有一隻貓在睡覺。
  2. 具備、取得。
    【例】有權、有勢、持有
  3. 詞綴。置於某些名詞前,合成複詞。
    【例】有夏、有清
注音:
漢語拼音: yòu
解釋:
  1. 又、再。
    【例】世衰道微,邪說暴行有作。(《孟子.滕文公下》)
  2. 連詞。用於整數與餘數之間,表示數目的附加。
    【例】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論語.為政》)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有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yǒu
解釋:
[動]
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與「無」相對。如:「有困難」、「有利有弊」、「有學問」、「有錢」、「擁有」、「面有飢色」。
[形]
1.豐足、富裕。如:「他是個非常富有的人。」《詩經.大雅.公劉》:「止基迺理,爰眾爰有。」
2.多,表示時間久或年齡大。如:「本店開設有年。」、「母親已有了年紀。」
3.故意。如:「有心犯錯應嚴懲,無心疏忽可原諒。」
[綴]
置於名詞前,作音節的襯字。如:「有夏」、「有清」。《韓非子.五蠹》:「當舜之時,有苗不服,禹將伐之。」
[代]
某,表示不確定。如:「有一天晚上」、「有人說你做人很講義氣。」
[名]
姓。如漢代有有祿。
注音:
漢語拼音: yòu
解釋:
[副]
表示重複、反覆、連續。通「又」。唐.裴守真〈請重耕織表〉:「奸偽由此而生,黎庶緣斯而苦,此有國之大患也。」
[連]
用於整數與餘數之間,表示數目的附加。如:「七十有七人」。《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有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_有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表事實或狀況的正面存在,與「無」(bû)相對。
  2. [[動] ] 表領屬。
音讀: ū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具備、取得、擁有。
  2. [[動] ] 表事實或狀況的存在。與「無」(bô)相對。
  3. [[副] ] 曾經。
  4. [[助] ] 對存在事實的強調。
  5. 動詞後綴,放在某些動詞(如聽、看、食……)之後,做補語,表示動作達到某種效果。
  6. 動詞後綴,放在動詞與補語之間,表示達成某種目標。
  7. [[副] ] 對性狀的肯定。
  8. [[副] ] 表是成癮的行為。
  9. [[副] ] 表示耐久或數量多。
  10. [[副] ] 用在動詞與賓語間,表示動作有成效。
  11. [[連] ] 用在句首,表示假設。
  12. [[動] ] 可與『無』搭配,構成問句。
反義詞: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_有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ㄧㄡˇ

1. 表事實、狀況之存在,與「無」相對。如:「擁有」、「面有飢色」。《說文解字.有部》:「有,不宜有也。《春秋傳》曰:『日月有食之。』」清.段玉裁.注:「謂本是不當有而有之偁,引伸遂為凡有之偁,凡《春秋》書有者,皆有字之本義也。」《孟子.告子上》:「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管子.牧民》:「凡有地牧民者,務在四時,守在倉廩。」

2. 豐足、富裕。如:「富有四海」。《詩經.大雅.公劉》:「止基迺理,爰眾爰有。」《公羊傳.桓公三年》:「彼其曰大有年何?大豐年也。」

3. 多,表示時間久或年齡大。如:「本店開設有年。」《左傳.僖公二十三年》:「今臣之子,名在重耳,有年數矣。」《紅樓夢》第四二回:「鳳姐兒笑道:『到底是你們有年紀的人經歷的多。我這大姐兒時常肯病,也不知是個什麼原故。』」

4. 具備、懷有。如:「有意栽花花不發。」唐.岑參〈潼關使院懷王七季友〉詩:「無心顧微祿,有意在獨往。不負林中期,終當出塵網。」《紅樓夢》第九八回:「且黛玉已歸太虛幻境,汝若有心尋訪,潛心修養,自然有時相見。」

5. 某,表示不確定。如:「有一天」、「有一次」。《紅樓夢》第三回:「有日到了都中,進入神京,雨村先整了衣冠,帶了小童,拿著宗侄的名帖,至榮府的門前投了。」

6. 當助詞:

⑴ 置於名詞前,作為襯字。如:「有夏」、「有清」。《韓非子.五蠹》:「當舜之時,有苗不服,禹將伐之。」《太平廣記.卷二四○.崔湜》:「父子同為南省副貳,有唐以來,未之有也。」

⑵ 置於某些動詞前,表示客氣。如:「有請」。《禮記.儒行》:「愛其死,以有待也。」《水滸傳》第三三回:「不想驚動知府,有勞都監下臨草寨,花榮將何以報。」

7. 姓。如漢代有有祿。

㈡ㄧㄡˋ

1. 表示重複、反覆、連續。通「又」。《孟子.滕文公下》:「世衰道微,邪說暴行有作。」唐.裴守真〈請重耕織表〉:「奸偽由此而生,黎庶緣斯而苦,此有國之大患也。」

2. 用於整數與餘數之間,表示數目之附加。如:「七十有七人」。《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史記.卷四七.孔子世家》:「孔子以詩書禮樂教,弟子蓋三千焉,身通六藝者七十有二人。」

注音: ㈠ㄧㄡˇ ㈡ㄧㄡ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有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臺灣台語 相關臺灣客語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