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學校制度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蘇永明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學校制度簡稱學制,是一個國家或社會之中,各級各類學校的組合。其所以成為制度,是因各級學校有逐級而上的關係,如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等,而各類學校也有互相連繫之處,如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的交流。學校制度是社會制度的一種,也是該社會之教育理念的具體實踐。
  近代學校制度的形成,蓋與國家或民族主義的興起,具有密切的關係。就學制演變的趨勢而言,世界各國大都是從原先多軌分化、不相溝通的情況,逐漸走向「一本多枝」的發展。如義務教育的實施與延長,初等教育與中等以上教育的銜接,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的延後分化,綜合中學的設立等等,都是在單軌的精神下,要求奠定共同的基礎教育之後,一方面可循級而上,另方面能左右互換。
  我國近代的學校制度,濫觴於清朝末年的「壬寅學制」與「癸卯學制」,定型於民國十一年(1922)的「六-三-三-四」的「新學制」。臺灣地區現行的正規學制,分為國民教育、高級中等教育、及高等教育等三個階段。國民教育九年,自六歲起入學,前六年為國民小學,後三年為國民中學。高級中等教育至高等教育分為兩個系統,一是普通教育體系,教育目標在研究高深學術,養成專門人才,包括三年制的普通高級中學、四年以上的一般大學及研究所教育;另一是技術職業教育體系,教育目標在教授應用科學與技術,養成實用專業人才,包括高級職業學校、專科學校、技術學院及研究所。此外,尚有融入正規學制,以滿足盲、聾、學習障礙、語言障礙、身體病弱、肢體障礙、資優、特殊才能等需求的特殊教育,以及比照正規學制,照顧失學民眾的補習教育;從國小、國中、高中等普通補校,到高職補校、專科補校等,性質分別相當於各級中、小學校及二專。民國七十五年七月設立之空中大學,提供大學程度之進修機會,得授予學位。
  學校制度影響教育甚鉅,如國內正規學制較缺乏彈性而失之僵硬。國民教得學生來源駁雜,非自願性強,異質性也高。一元化的課程與教學,固然有利於基本學力的培養,卻無法觀察輔導學生的個別差異,助其適性發展。中等以上教育階段,普通教育與技職教育雙軌分化,界限森嚴。國中畢業之後一旦進入某個體系,一輩子就如走向一條不歸路,難以回頭。過早的分流,構成兩條鮮有交集的平行線,「兩個文化」的殊途陌路,約限了青少年統觀世界的視野,而尊崇普通教育、輕卑技職教育的不正確觀念,更導致激烈的升學競爭,進一步窄化了青少年領略人生的範疇。凡此,在在反映現行學制有待改進。
  學校制度應隨外在環境的變動,做適度的調整。今後個人的預期壽命不斷延長,社會的變遷時距將不斷縮短,個人一生當中可能遭遇多次的時代變遷,資訊與科技的衝擊加劇,經濟與產業的轉型加快,如何增進民眾的適應能力,殆為學制調適的一項重大課題。人所周知,臺灣這幾十年的學校教育內容,深受升學競爭及文憑主義的影響,學科本位一枝獨秀,課程與教學重視精粹化的分科知識,忽略普遍性的日常生活,造成孤立和枝節的社會化過程。邁向二十一世紀的臺灣教育,必須講求統整的通識陶冶及連續的生涯發展,從幼兒教育到高等教育,徹底融貫正規教育與非正規教育的力量,打破普通教育與專門教育的壁壘,培養社會大眾觸類旁通的自我學習能力,因應詭譎多變的社會環境。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學校制度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