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法國國家圖書館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Bibliotheque Nationale de France
作者: 嚴文郁
日期: 1995年12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法國國家圖書館的書籍來源為歷代君主的藏書。查理五世(Charles V)首先建立皇家圖書館(Librairie du Roi),1343年Gilles Mallet為他編的書目至今還存在抄本部。Charlemagne和Saint Louis所藏抄本只供私人享用,唯查理五世則公諸全國。印刷術發明後,藏書劇增。到16世紀法蘭西一世(Francois I)予國家圖書館獨立地位,委希臘學者GuillaumeBude為館長。1537年頒布一法案
「Ordonnance de Montpellier」,使圖書館得到每一本法國出版的書籍。法國國王皆愛好書籍,所以在Fontainebleau及巴黎好幾處地方都建過圖書館,直到路易十四(Louis XIV)時才搬到Vivienne街,慢慢擴充到Vue Richelieu附近四條街的面積。
  1741年皇家圖書館內部分為4個部門:抄本、印本、譜牒、版畫,後年又加獎牌一部。1789年大革命後,許多行會的藏書收歸國有。1794年存在巴黎市政府的圖書就有1,500,000冊,巴黎以外各省所藏約6,000,000冊之多。皇家圖書館改稱國家圖書館,藏書600,000冊。19世紀期間,圖書館隨政體變化,忽稱皇家,忽而國家,改來改去。可是亟待解決的為房屋、編目、分類等問題。館舍不斷改修及擴建,著名的建築師Henri Labrouste和Mansart(凡爾賽宮設計人)都參與其事。
  1840年館長Joseph Naudet開始清點藏書,加以分類。分類法以一字母代表一個科目,同類的書則按書的大小列序,同一大小的書,再接進館先後排列。1852年新館長Jules Taschereau潛心編目,法國、英國、西班牙、葡萄牙、亞洲、美洲、大洋洲等地方的歷史書,皆有專門目錄印行。1897年繼任館長Leopold Delisle開始編印總目[Catalogue general des livres imprimes],至今已逾200冊。
  歷年書籍與人員不斷增加,業務日益繁複,空間問題,最為嚴重。古老的建築需要翻新,但國家法律不許破壞原來的風格。牆壁、屋頂、內部裝飾皆為國寶級的建築物,故祇能在原址上加添些地方,不許拆除。名建築師Michel Roux-Spitz和Andre Chatelin先後負責處理這些問題。1930年想出塔形書庫的式樣,後在美國頗為風行。又在地下挖掘,或向上添蓋多層面積,加添了35公里的書架,全館書架長達140公里。運書機、輸送帶貫通書庫與閱覽室。木質家具換以鋼鐵材料。公用地區如閱覽室加裝空調設備。在原來建築群以外,又造了一棟10層樓的音樂部大廈,一切設備皆為現代化。
  國家圖書館由原來的5部改分9部:採購、印本、期刊、抄本、輿圖、版畫、獎牌及錢幣、音樂及Bibliotheque de l'Arsenal,分述如次:
  (一)採購部(Department of Accession):書籍最大來源為呈繳本,法國於1537年制定出版法,1943年加以修正,規定凡出版新書、樂譜、唱片、錄音帶,出版者須致送內政部1冊,國家圖書館4冊;印刷所也須送國家圖書館2冊。國家圖書館只存留1冊,其他5冊分配給專門及公共圖書館,或與外國交換。國家圖書館因為收到這些書,有義務編印國家書目,每週1期。內容分3部分:目錄、書業公會議論出版業的文章、出版者與書店的廣告。目錄按國際十進分類法分為十大類,每類按著者姓名排列。每款之後殿以書號。除呈繳外,贈送、採購、交換,相輔而行。
  (二)印本部(Department of Printed Books):迄1960年止,印本書籍有6,500,000冊,一一載入[Catalogue General des livres imprimes]。自1960年起,每5年出書目一次。除此種總目外,還印有特種目錄,如〔法國歷史書目〕,〔司法檔案目錄〕等。館中闢有目錄室,除本館書目外,世界大圖書館,如大英圖書館、美國國會圖書館的目錄一併陳列,供人檢索。
  (三)期刊部(Department of Periodicals):1945年期刊與印本書分開,另成一部。藏新舊期刊500,000種,繼續訂閱者有20,000種。其中15,000為法國出版,5,000為外國出版者。印有期刊目錄多種,主要為:[Repertoire de la presse et des publications periodiques francaises];[Inventaire permanent des periodiques etrangers en cours]。期刊部保管微捲甚多,地方報紙及不重要期刊則存於凡爾賽書庫。
  (四)抄本部(Department of Manuscripts):該部成立於1721年,大革命時,譜牒也與抄本藏在一處。現藏有不同時代、不同語文的抄本文獻180,000件。希臘文、拉丁文、法文及東方語文,兼藏并蓄。抄本部也印過一些目錄,如從路易十一(Louis XI)至路易十三(Louis XIII)王朝的法國歷史的文件,16-17世紀政治宗教性的檔案,許多特種有價值的抄本,皆有目錄行世。
  (五)輿圖部(Department of Maps):成立於1942年,保管地圖與地理文獻,供人參考。現藏有地圖800,000張,地圖集2,000冊,特種輿地文獻40,000種,期刊4,000種。這些收藏來自很多著名的藏書家。地理學會和海軍部水道測量局的藏件也由該部代管。並印專門目錄行世。
  (六)版畫部(Department of Prints):藏品來自皇室及名收藏家,如Roger de Gaignieres, de Lallemand de Betz, de Vinck等人,總共有123,000件。1967年一年入藏的就有54,171件,每年來館享用這些寶藏的在10,000人次以上。每種藏品有專目記載,總目已印有二、三十冊。
  (七)獎牌及錢幣部(Department of Medals and Coins):皇室所藏勳章獎牌於1741年從凡爾賽移到巴黎來,1917存放在國家圖書館。有3間展覽室陳列名收藏家Saint Denis和他人的寶藏。1967年收到錢幣5,163枚,獎牌99枚,皆印有專門目錄。
  (八)音樂部(Department of Music):最大的樂書為1776年Sabastien de Brossard進呈給路易十五(Louis XV)的一批音樂著作。18世紀以後,音樂部藏品劇增,有音樂家、歌詩班指揮的手稿。革命後皇后Marie-Antoinette所收藏樂譜,皆集中在國家圖書館。1942年國家圖書館的樂書,以及歌劇院圖書館及國家音樂學院的藏書都由音樂部保存,並對外公開。還有很多手抄的樂譜及民俗歌曲,皆為罕傳之作。現在藏量為440,000件,每年有140,000人來館參閱。
  (九)Bibliotheque de l'Arsenal:這是Antoine Rene de Voyer d'Argenson所藏的一批善本書,1926年移交給國家圖書館保管,大多數為文學、劇院、影劇業的文獻,共計1,500,000件,故另成一獨立單位,不與其他藏書混在一起。此外,國家圖書館還有3個工作重點,即:展覽、維護與交換。為要將精品展示給大眾,遇有國家節日及名人紀念日,即將有關書畫展出,增加慶祝氣氛。古老的版本以及紙張不能久存的書報,皆加以修整或攝成微捲,以免損壞原件。館中從書業界得來的贈本,除留一部外,其他則配給法國的圖書館,或與外國圖書館交換,這樣拿自己所有換取所無。以上3種方法,可以達成收集、保存、傳播文化三大使命。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法國國家圖書館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