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好問 - 教育百科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yuán hào wèn |
解釋:
人名。(西元1190~1257)字裕之,號遺山,金秀容(今山西省忻縣)人。系出元魏,七歲能詩,興定五年進士,官至尚書省左司員外郎,金亡不仕。古文繼承韓柳,結構嚴密。詩主風骨,反對浮豔。其論詩絕句三十首在文學批評史上頗有地位。編有中州集。著有《遺山集》、《續夷堅志》。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元好問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 程運 |
日期: | 2000年12月 |
出處: | 教育大辭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元好問,金太原秀容(今山西忻縣)人,字裕之,號遺山。七歲能詩,年十有四,從陵川郝晉卿學,不事舉業,淹貫經傳百家,六年而有成。金宣宗興定五年(1221)登第,累官至尚書省左司員外郎,金亡不仕。著有〔杜詩學〕一卷、〔東坡詩雅〕三卷、〔錦機〕一卷、〔詩文自警〕十卷,均佚不傳。今所傳者有〔中州集〕十卷、〔遺山先生全集〕四十巷。郝經撰〔元遺山先生墓誌銘〕,謂其詩上薄風雅,中規李、杜,粹然一出於正。 在亡金諸多土大夫中,以元好問為中堅的儒士,所表現的經世救世精神,以及對保全中原傳統文化的貢獻,姚從吾在〔大陸雜誌〕第二十六卷第三期中,曾撰文以記其事。姚文指出:「他們眼見金朝亡了,新朝的國勢猶未穩定,不得已,只有一方面會集志同道合的人,聚徒講學於封龍山(元好問、張德輝、李治稱為封龍山三老,後二人於〔元史〕卷一百六十、一百六十三有傳),以期學業有所繼續;一方面運用種種方式,隨機應變去說服蒙古新朝,稍稍挽救了金、元之際蒙古人入主中原後中原傳統文化所遭遇的劫運。元好問在〔寄中書耶律公書〕中,一口氣就推薦了五十四位所謂『王民之秀,有用於世』的亡金學人,無形中他們已結成了一個團體,而把元好問看作他們之間的首領。」姚文中又指出:「一二五一年,張德輝在和林說服忽必烈,使他信奉孔子,使他心悅誠服任用漢人。仔細推究起來,這一計畫的見諸實行,實在都以元好問為發動的中心;他們一週機緣,即極力薦舉人才,互相援引,以實現他們得君行道,保存傳統文化之抱負。」 我們再看元好問北渡以後,一意結交漢軍諸侯及蒙古王朝新貴,影響東平嚴氏父子,建立興學大業諸裏,表面看來,固然可以把元好問看作是一個奔競朝貴,急於事功的功名之士,但我們若從其〔外家別業上梁文〕中所云:「上書宰相,試微軀於萬仞不測之淵,喋血京師,保百族於群盜垂涎之口。皇天后土,實聞存趙之謀,枯木死灰,無復哭秦之淚。」及其所作「神龍失水困蜉蝣,一舸倉皇入宋州」(〔衛州感事〕)、「精衛有冤填瀚海,包胥無計哭秦廷」(〔壬辰東狩〕)等充滿故國之思的詩句,未嘗不可把以上諸事看作是元好問另有因緣,別有用心。所以元好問的學主郝經在〔元遺山先生墓誌銘〕中贊曰:「方吾道壞爛,先生獨能挽而救之,揭光於天,俾學者歸仰,識詩文之正,而傳其命脈;繫而不絕,其有功於世,又大也。每以著作自任,為人所阻,先生曰:『不可使一代之美,泯而不聞。』乃為〔中州集〕百餘卷,又為〔金源君臣言行錄〕,於是雜錄近事世事一百餘萬言,書未就卒,嗚乎,先生可謂忠矣。」就以上他發抒故國之思的詩句來看,郝經墓誌銘中所言,當非溢美之辭。 余謙〔遺山集〕序中指出,「崔立之變,駢首死難者不可勝紀,遺山巋然獨存。金亡,晦道林莽,日課一詩,寒暑不易。」元氏精研史學,有經世救世之志而獨以詩鳴。當時一般讀書人喜歡吟詩,以之附庸風雅,而遺山之唱詩,則係傷心人別有懷抱。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元好問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會員投稿&教育Wiki
教育Wiki
時間
版本內容
投稿者
您查詢的詞條還尚未有會員貢獻內容,若您有注音、釋義或圖片,歡迎透過會員上傳分享給教育百科,
我們將審查上架您貢獻的詞條,供其他使用者參閱。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