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邪 - 教育百科
ˊ
  • 部首 ㄧˋ
  • 部首外筆畫 4
  • 總筆畫 7
  • 漢語拼音 [一]xié[二]yé
  • 發音 播放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ㄅㄨˊㄓㄥˋ˙ㄉㄜㄖㄨˊ:「ㄒㄧㄝˊㄜˋ」、「ㄒㄧㄝˊㄋㄧㄢˋ」、「ㄒㄧㄝˊㄕˋ」、「ㄒㄧㄝˊㄕㄨㄛ」、「ㄒㄧㄝˊㄇㄛˊㄨㄞㄉㄠˋ」。
  2. ㄅㄨˊㄓㄥˋㄉㄤˋ˙ㄉㄜㄒㄧㄤˇㄏㄨㄛˋㄒㄧㄥˊㄨㄟˊㄖㄨˊ:「ㄍㄞˇㄒㄧㄝˊㄍㄨㄟㄓㄥˋ」、「ㄒㄧㄝˊㄅㄨˊㄕㄥˋㄓㄥˋ」。
  3. ㄍㄨㄞˋㄧˋㄅㄨˋㄏㄜˊㄔㄤˊㄌㄧˇㄖㄨˊ:「ㄓㄜˋㄕˋㄏㄣˇㄒㄧㄝˊㄇㄣˊㄧㄠˋㄒㄧㄠˇㄒㄧㄣㄧㄥㄈㄨˋㄘㄞˊㄒㄧㄥˊ!」
  4. ㄖㄣˊ˙ㄇㄣㄨˊㄈㄚˇㄌㄧˇㄐㄧㄝˇ˙ㄉㄜㄍㄨㄞˋㄧˋㄕˋㄐㄧㄢˋㄖㄨˊ:「ㄓㄨㄥˋㄒㄧㄝˊ」、「ㄅㄞˇㄒㄧㄝˊㄅㄨˋㄑㄧㄣ」。
  5. ㄓㄨㄥㄔㄥㄗㄨˊㄧˇㄕㄤㄖㄣˊㄓˋㄅㄧㄥˋ˙ㄉㄜㄙˋㄕˊㄑㄧˋㄏㄨㄛˋㄏㄨㄢˊㄐㄧㄥˋㄧㄣㄙㄨˋㄖㄨˊ:「ㄈㄥㄒㄧㄝˊ」、「ㄏㄢˊㄒㄧㄝˊ」。
注音:
解釋:

2. ㄨㄣˊㄧㄢˊㄨㄣˊㄌㄧˇㄅㄧㄠˇㄕˋㄧˊㄨㄣˋㄏㄨㄛˋㄍㄢˇㄊㄢˋ˙ㄉㄜㄩˇㄑㄧˋㄊㄨㄥˊㄧㄝˊ」。ㄖㄨˊ:「ㄕˋㄧㄝˊㄈㄟㄧㄝ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邪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xié
解釋:
  1. 思想、行為不正當、不合規範的。與「正」相對。
    【例】奸邪、邪念、邪惡
  2. 無法理解的怪異事件。
    【例】中邪、驅邪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助詞。用於句末,表示疑問或感嘆的語氣。同「耶」。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邪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xié
解釋:
[形]
1.不正當的。如:「邪念」、「邪心」、「邪惡」。宋.王安石〈答司馬諫議論〉:「闢邪說,難壬人,不為拒諫。」
2.奇怪、異於正常的。如:「邪事」、「邪門」、「邪魔」。《兒女英雄傳》第六回:「這可是邪的!難道那小子有這麼大神通不成?」
3.偏斜不正的。通「斜」。《詩經.小雅.采菽》:「赤芾在股,邪幅在下。」
[名]
1.不正當的思想或行為。如:「改邪歸正」、「奸邪」。《論語.為政》:「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2.人事無法理解的怪異事件。如:「中邪」、「驅邪」、「百邪不侵」。
3.中醫稱足以傷人致病的四時之氣或環境因素。如:「風邪」、「寒邪」。
注音:
漢語拼音: xiá
解釋:
(一)之又音。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助]
1.用於句末,表示疑問或感嘆的語氣。同「耶」。《莊子.養生主》:「弟子曰:『非夫子之友邪?』」《史記.卷六一.伯夷傳》:「儻所謂天道,是邪?非邪?」
2.參見「邪呼」、「邪許」條。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名]
剩餘。《史記.卷二六.曆書》:「歸邪於終,事則不悖。」南朝宋.裴駰.集解:「邪,餘分也;終,閏月也。」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副]
慢慢的。通「徐」。《詩經.邶風.北風》:「其虛其邪,既亟只且。」漢.鄭玄.箋:「邪,讀如徐,言今在位之人其故威儀虛徐寬仁者,今皆以為急刻之行矣,所以當去以此也。」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邪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_邪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siâ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形] ] 不正當、邪惡的。
  2. [[動] ] 迷戀。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_邪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ㄧㄝˊ

1. 「琅邪」:郡名。段注本《說文解字.邑部》:「邪,琅邪郡也。」《史記.卷八七.李斯列傳》:「行出游會稽,並海上,北抵琅邪。」《漢書.卷二八.地理志上》:「琅邪郡,秦置,莽曰填夷,屬徐州。」亦作「琅玡」、「瑯琊」。

2. 語助詞。用於句末,表示疑問或感嘆之語氣。同「耶」。《莊子.養生主》:「弟子曰:『非夫子之友邪?』」《史記.卷六一.伯夷列傳》:「儻所謂天道,是邪?非邪?」

3. 應合之聲。如:「邪呼」、「邪許」。《淮南子.道應》:「今夫舉大木者,前呼邪許,後亦應之,此舉重勸力之歌也。」《南史.卷五五.列傳.曹景宗》:「為人嗜酒好樂,臘月於宅中使人作邪呼逐除,遍往人家乞酒食。」

㈡ㄒㄧㄝˊ

1. 不正、惡。《廣韻.平聲.麻韻》:「邪,不正也。」《孟子.滕文公下》:「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說、距詖行、放淫辭、以承三聖者。」《警世通言.卷四.拗相公飲恨半山堂》:「惟李承之見安石雙眼多白,謂是奸邪之相,他日必亂天下。」《初刻拍案驚奇》卷三二:「我只因見你姿色,起了邪心,卻被胡生先淫媾了妻子。」

2. 不正或奸惡之思想、行為。《論語.為政》:「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賢媛》:「妾聞死生有命,富貴在天。修善尚不蒙福,為邪欲以何望?」《歧路燈》第八六回:「況紹聞近日改邪歸正,也足以感動人的,何況屬毛離裡之親。」

3. 鬼怪之事或無法理解之怪異事件。宋.李石《續博物志》卷七:「學道之士居山,宜養白犬、白雞,可以辟邪。」《西遊記》第一○回:「二將軍侍立門旁,一夜天晚,更不曾見一點邪祟。」《紅樓夢》第二五回:「倒有兩個人中邪,不知你們有何符水?」《兒女英雄傳》第六回:「這可是邪的!難道那小子有這麼大神通不成?」

4. 中醫稱足以使人致病之風寒或因素。《紅樓夢》第八三回:「不過說飲食不調,著了點兒風邪,沒大要緊。」

5. 偏斜不正。通「斜」。《詩經.小雅.采菽》:「赤芾在股,邪幅在下。」

㈢ㄒㄧㄚˊ,ㄒㄧㄝˊ之又音。

㈣ㄩˊ

剩餘。《史記.卷二六.曆書》:「歸邪於終,事則不悖。」南朝宋.裴駰.集解:「邪,餘分也;終,閏月也。」

㈤ㄒㄩˊ

緩慢。通「徐」。《詩經.邶風.北風》:「其虛其邪,既亟只且。」漢.鄭玄.箋:「邪,讀如徐,言今在位之人其故威儀虛徐寬仁者,今皆以為急刻之行矣,所以當去以此也。」

注音: ㈠ㄧㄝˊ ㈡ㄒㄧㄝˊ ㈢(又音)ㄒㄧㄚˊ ㈣ㄩˊ ㈤ㄒㄩ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邪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臺灣台語 相關臺灣客語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