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籤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ㄗㄨㄛˋㄨㄟˊㄅㄧㄠㄕˋㄩㄥˋ˙ㄉㄜㄒㄧㄠˇㄓˇㄊㄧㄠˊㄖㄨˊ:「ㄅㄧㄠㄑㄧㄢ」、「ㄕㄨㄑㄧㄢ」。
  2. ㄒㄧㄝˇㄧㄡˇㄨㄣˊㄗˋㄏㄨㄛˋㄐㄧˋㄏㄠˋ˙ㄉㄜㄓㄨˊㄆㄧㄢˋㄒㄧˋㄍㄨㄣˋㄓˇㄆㄧㄢˋㄩㄥˋㄩˊㄓㄢㄅㄨˇㄉㄨˇㄅㄛˊㄐㄧㄥˋㄙㄞˋㄉㄥˇㄖㄨˊ:「ㄑㄧㄢ」、「ㄑㄧㄡˊㄑㄧㄢ」、「ㄔㄡㄑㄧㄢ」。
  3. ㄩㄥˋㄓㄨˊㄇㄨˋㄓˋㄔㄥˊ˙ㄉㄜㄐㄧㄢㄓㄨㄤˋㄨˋㄖㄨˊ:「ㄓㄨˊㄑㄧㄢ」、「ㄧㄚˊㄑㄧㄢ」。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籤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qiān
解釋:
  1. 一種占卜用具。用來求神問佛、占卜吉凶的細長竹條。
    【例】抽籤、求籤
  2. 可書寫文字,作為標記之用的紙片。
    【例】書籤、標籤
  3. 用竹子或木材製成的尖細條狀物。通「扦」。
    【例】牙籤、竹籤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籤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qiān
解釋:
[名]
1.一種占卜用具。用來求神問佛、占卜吉凶的細長竹條。如:「抽籤」、「求籤」。
2.可書寫文字,作為標記之用的紙片。如:「書籤」、「標籤」。
3.用竹子或木材製成的尖細條狀物。通「扦」。如:「牙籤」、「竹籤」。
4.一種賭博用具。其上刻有骨牌點,視點數多寡以決勝負。也稱為「籤子」、「籤兒」。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籤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潘美月
日期: 1995年12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卷子平放在書架上,軸端向外,便於抽出或插入,叫做插架。但這樣就看不見書名了,所以古人為了便於檢取,在卷軸上懸掛上寫明書名卷數的籤牌,以資識別,叫做籤,有如後代的書籤。籤普通是用骨頭做的,也有用牙、玉或其他珍品做的。所分的顏色,其作用和標、帶相同。例如唐朝李泌藏書30,000卷,用紅牙籤表示經書,綠牙籤表示史書,青牙籤表示子書,白牙籤表示文集。韓愈贈李泌的詩曾說:「鄴侯家多書,插架三萬軸,一一懸牙籤,新若手末觸」。可見當時對卷軸裝飾的考究了。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籤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tshiam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細長的竹片。
同義詞: 虎鬚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籤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虎鬚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