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中原大學圖書館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張碧惠
日期: 1995年12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中原大學籌創於民國42年(1953),位於桃園縣中壢市,原名基督教中壢農工學院,44年奉准立案定名為私立中原理工學院,設有物理、化學、化工、土木4個學系。54年該校設立夜間部,69年改制為大學,計有理、工、商3學院,至81年又增立設計學院,共有20個學系、16個研究所,全校師生員工近14,000人。
  圖書館成立於44年,初期暫以行政大樓西側教室為館舍,至53年始興建圖書館大樓,建築面積約340坪,共3層,一樓為書庫,二樓為參考室與辦公室,三樓為一般閱覽室。該建築位於行政大樓東南側,格局方正,庭園景觀設計清幽素雅,予人樸實舒暢之感,其為館舍長達20餘年,遷新館後則改由醫工系使用。
  新建張靜愚紀念圖書館於71年開始規畫,72年破土興建,74年秋落成啟用,位於學校懷恩樓教室與活動中心之間,耗資新臺幣100,000,000元。該館由當時董事長張靜愚先生破土,為潘冀與王秋華兩位建築師共同設計,是一棟地上5層,地下1層的建築,建築面積達3,700餘坪,可供藏書400,000冊,內設閱覽座位1,500席,有特藏室、視聽室、校史室,且備有討論室、研究小間和國際會議廳;81學年並計畫於一樓增闢視聽教室,供教學和會議等學術活動之用。此建築外觀設計大方美觀,內部空間規畫適宜,頗受圖書館界與建築界好評,曾獲中華民國建築師雜誌金牌獎;其建築特色為每層樓均有局部區域挑空設計,並充分採用自然光源,既高敞明亮又富於變化,而外觀上則展現穩重與知性之美,堪稱為設計良好,功能多元化的大學圖書館。該館因張董事長於73年病逝而定名為張靜愚紀念圖書館,為感念其任董事長28年來對學校深遠的貢獻,校方前於校史室陳列其傳照文物供後生學子瞻思。
  圖書館隨著學校的發展與茁壯,館務不斷改進,館藏更與日俱增,現有中西文圖書資料近190,000冊,期刊千餘種,專科性期刊索引摘要如CA、EI、EEA等數十種;其館藏發展以該校理、工、商、設計各院系師生所需資料為主,另於宗哲、文藝、史地、語言等資料亦頗注重。近年來更積極充實過期期刊,錄影帶、幻燈片等視聽資料與光碟資料庫,並運用教育部補助款建立了宗教(基督教為主)、醫學工程、設計(建築、室設、商設)3項館藏特色。81學年度校編圖書資料經費15,000,000元,目前更在校方的支持下展開募款計畫與活動,期於未來4年達成學生人數與館藏量為1:20之目標。
  在讀者服務方面,為便利使用者,採開架式管理,並有數名館員提供各種參考諮詢與資訊檢索服務,且經常舉辦推廣活動,定期出版館訊、書本式目錄等,更配合教學積極指導學生利用館藏資料與設備。此外亦參加館際合作組織,與他館互享資源。其地下層一般閱覽室平日每週開放105小時,二樓以上讀者服務區每週開放99小時,夜間亦排有專業館員為讀者服務。
  張靜愚紀念圖書館之組織,目前採集中式圖書館系統,為一級單位,在館長之下暫設閱覽、採編2組。前者統籌讀者服務、資料典藏、期刊管理等業務,後者主要負責館藏發展、採訪與編目等技術服務。人員方面,館長之外,共有館員18名(不含工友及工讀生),圖書館學系所畢業之專業人員有17名,其中具碩士學位者有3人。除上述兩大部門之外,另有圖書館委員會綜理全館經費分配、政策與重要規畫案之決議;81年更應需要成立圖書館自動化委員會,掌理圖書館整體資訊系統發展之方向與決策,而校方亦於同年度編列了10,000,000元,做為初期之經費。盡速完成整體資訊服務系統、提高工作績效與服務品質、以讀者為導向充實館藏內容、並利用網路拓展資訊資源,為該館現階段的重要任務。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中原大學圖書館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