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時間 - 教育百科
ˊ
  • 漢語拼音 shí jiān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shí jiān
解釋:
  1. 有起點和終點的一段時刻。如年、月、日、時、分、秒等,都是時間的單位。
    【例】《資治通鑑》是司馬光花了十九年的時間才完成的鉅著。
  2. 凡過去、現在、未來之無限流轉者,稱為「時間」。相對於空間而言。
    【例】時間就是金錢。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時間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關連字詞
相似詞: 光陰、時光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shí jiān
解釋:
1.泛指時刻的長短,如地球自轉一周是一日,公轉一周是一年,日與年等都是時間的單位。
2.目前、現在。元.王實甫《西廂記.第四本.第三折》:「雖然久後成佳配,奈時間怎不悲啼!」元.秦𥳑夫《剪髮待賓》第一折:「我恰纔覷了陶秀才相貌,雖則時間受窘,久後必然發跡。」
3.一時之間。宋.晁端禮〈朝中措.短亭楊柳接長亭〉詞:「何須苦計,時間利祿,身後功名。」《水滸傳》第七回:「原來是本管高太尉的衙內,不認得荊婦,時間無禮。」
4.凡過去、現在、未來之流轉而無限者,相對於空間而言。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時間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time
作者: 簡秋記
日期: 2002年12月
出處: 力學名詞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時間是物理學上的基本量之一,為我們日常生活中最密切的物理量,比較其他物理量,從過去到未來的單方向不可逆是一大特色;早晨太陽上昇,黃昏太陽西下,黑夜過後,太陽又上昇,所以將時刻直接與太陽套上關係乃理所當然的事,將地球對太陽自轉1周的時間定為1日時,其長度並非終年不變,依據長年觀測太陽的結果,決定平均太陽時,以英國格林威治(Greenwich)的時刻為基準的平均太陽時為世界時;但是世界時亦有不規則的變動,而且地球的自轉速度漸緩,所以作成依據地球公轉的時系(稱為曆時表),藉而定義分和秒為時間的單位,如下所示:
  1太陽年(1年)=365.2422天=365天5小時48分46秒;
  1天=24小時;1小時=60分;1分=60秒。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時間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基本資料
英文: Time
作者: 朱啟華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概括的說「時間」是衡量實在經驗歷程中、繼續和外在性的形式;由人所經驗的事件之次第,前一個和下一個的關聯而構成的概念。故而談到時間,或者依某種關係中所安排的次第;或依數量中的數目;或依前後的順序,但所指的都是「一部分時間」,或者應該說是「無限時間」中的一個段落。在單指某一個時間時,既非個別的看法,也非直觀,而只是指一個對象,用在一個特定的方式中。唯一可以表示時間的是在空間內一點或一條線的進行。總括的說,時間是見於「改變」。在改變中含有繼續和中斷之可以計算的單位,如日、月、年等。
  古希臘哲學家多用「運動」(motion)來界定時間。到中世紀聖奧古斯丁(St. Augustine, 354~430)在其〔懺悔錄〕(confessions)中表示,當沒有人問:「何謂時間」時,大家都知道時間是什麼,但當此問題出現時,卻無法給予明確的說明。這除了人對時間的定義持著理所當然的態度外,主要的是人根本無法明確地給時間下定義。聖奧古斯丁同時對時間如何衡量也產生懷疑。因為在衡量時間時,須借用其他事物或工具,如時鐘。但就在衡量時間時,過去的時間已消逝,未到的時間則須等待,故一件事物完成所需的時間本身並非如長度或寬度般能直接測量。人對時間的測量方式實際上是用類比(analogy),如測長度或寬度的測量。確切的說,時間本身是一個連續,人在測量一事的時間時,僅能以人為切斷的方式進行。由此才有過去、現在、未來的區分。最後他提出一個對時間的界說是:時間是呈現在靈魂中,並由靈魂來衡量的。康德(I. Kant)在其〔純粹理性批判〕(critique of pure reason, Kritik der reinen vernunft, 1781)之「純粹理性二律背反」(die Antinomie des reinen Vernuftes)中的正論提到:時間是內在感性的先在形式,是一種直觀或直觀經驗的實在形式。此定義似乎解決了長久以來對時間難以下定義的困難,但卻生出對認知的心理作用和知識論間的矛盾問題,使知覺作用和思想之間含混不清。人欲對具有連續性的時間作分段式的說明或在與事物的關聯性下加以論述時,均會面臨人為分割的問題。所以平心而論,時間概念是一個認知問題,即如康德說時間是直觀的和先在的,在時間形式中所謂之暫時的或後來的,都出自於個別的心理狀況,離不開經驗,且離不開主觀,如果視時間為一獨立存在,則其本身除了永不停止的連續之外,不容切割,即無所謂過去、現在和將來,且以某一事件做段落的說法,也毫無意義。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時間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
屬性: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對應華語: 時間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_時間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sî-kan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泛指時刻的長短,單位為秒、分、時、日、月、年等等。
  2. [[副] ] 一時之間,極短的時間。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_時間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臺灣台語 日子時辰時候時陣時間 相關臺灣客語 時間
相似詞 光陰、工夫、期間、時刻、時期、歲月 相反詞 空間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