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傳 - 教育百科
ˊ
  • 部首 ㄖㄣˊ
  • 部首外筆畫 11
  • 總筆畫 13
  • 漢語拼音 [一]zhuàn[二]chuán
  • 發音 播放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ㄓㄨㄢˇㄕㄡˋㄐㄧㄠˋㄕㄡˋㄖㄨˊ:「ㄒㄧㄣㄔㄨㄢˊ」、「ㄔㄨㄢˊㄕㄡˋ」、「ㄔㄨㄢˊㄐㄧㄠˋㄕˋ」。
  2. ㄓㄨㄢˇㄐㄧㄠㄉㄧˋㄙㄨㄥˋㄖㄨˊ:「ㄔㄨㄢˊㄉㄧˋ」、「ㄔㄨㄢˊㄑㄧㄡˊ」、「ㄔㄨㄢˊㄏㄨㄚˋ」、「ㄔㄨㄢˊㄙㄨㄥˋ」。
  3. ㄙㄢˋㄅㄨˋㄓㄢˇㄓㄨㄢˇㄌㄧㄡˊㄅㄨˋㄖㄨˊ:「ㄔㄨㄢˊㄅㄛˋ」、「ㄌㄧㄡˊㄔㄨㄢˊ」、「ㄔㄨㄢˊㄖㄢˇ」。
  4. ㄇㄧㄥˋㄌㄧㄥˋㄖㄣˊㄌㄞˊㄖㄨˊ:「ㄔㄨㄢˊㄒㄩㄣˋ」、「ㄔㄨㄢˊㄏㄨㄢˋ」、「ㄔㄨㄢˊㄖㄣˊㄨㄣˋㄏㄨㄚˋ」。
  5. ㄧㄣˇㄉㄠˇㄖㄨˊ:「ㄔㄨㄢˊㄉㄧㄢˋ」、「ㄔㄨㄢˊㄖㄜˋ」。
  6. ㄅㄧㄠˇㄉㄚˊㄖㄨˊ:「ㄔㄨㄢˊㄕㄣˊ」、「ㄇㄟˊㄇㄨˋㄔㄨㄢˊㄑㄧㄥˊ」。
  7. ㄔㄨㄢˊㄑㄧˊ:①ㄌㄧˊㄑㄧˊㄦˊㄔㄠㄏㄨㄒㄩㄣˊㄔㄤˊㄖㄨˊ:「ㄔㄨㄢˊㄑㄧˊㄖㄣˊㄨˋ」、「ㄔㄨㄢˊㄑㄧˊㄍㄨˋㄕˋ」。②ㄊㄤˊㄔㄠˊㄒㄧㄠˇㄕㄨㄛㄧˇㄔㄨㄢˊㄑㄧˊㄨㄟˊㄇㄧㄥˊㄏㄡˋㄖㄣˊㄗㄜˊㄈㄢˋㄔㄥㄊㄤˊㄖㄣˊㄨㄣˊㄧㄢˊㄒㄧㄠˇㄕㄨㄛㄐㄧˊㄇㄛˊ仿ㄈㄤˇㄑㄧˊㄊㄧˇㄌㄧˋ˙ㄉㄜㄗㄨㄛˋㄆㄧㄣˇㄨㄟˊㄔㄨㄢˊㄑㄧˊ」。③ㄙㄨㄥˋㄩㄢˊㄒㄧˋㄨㄣˊㄓㄨㄍㄨㄥ調ㄉㄧㄠˋㄧˇㄐㄧˊㄩㄢˊㄖㄣˊㄗㄚˊㄐㄩˋㄔㄤˊㄑㄩˇㄘㄞˊㄗˋㄊㄤˊㄖㄣˊㄔㄨㄢˊㄑㄧˊㄍㄨˋㄈㄢˋㄔㄥㄘˇㄌㄟˋㄈㄨㄧㄢˇㄍㄨˋㄕˋ˙ㄉㄜㄗㄨㄛˋㄆㄧㄣˇㄨㄟˊㄔㄨㄢˊㄑㄧˊ」。④ㄇㄧㄥˊㄑㄧㄥㄕˊㄉㄞˋㄧˇㄔㄤˋㄋㄢˊㄑㄩˇㄨㄟˊㄓㄨˇ˙ㄉㄜㄔㄤˊㄆㄧㄢㄒㄧˋㄑㄩˇㄔㄥㄨㄟˊㄔㄨㄢˊㄑㄧˊ」,ㄧˇㄅㄧㄝˊㄩˊㄅㄟˇㄈㄤㄗㄚˊㄐㄩˋㄇㄟˇㄅㄣˇㄉㄚˋㄓˋㄨㄟˊㄙˋㄕˊㄔㄨㄇㄨˇㄉㄢㄊㄧㄥˊㄔㄤˊㄕㄥ殿ㄉㄧㄢˋㄊㄠˊㄏㄨㄚㄕㄢˋㄉㄥˇㄨㄟˊㄓㄨˋㄇㄧㄥˊㄗㄨㄛˋㄆㄧㄣˇ
注音:
解釋:
  1. ㄐㄧㄝˇㄕˋㄐㄧㄥㄧˋ˙ㄉㄜㄨㄣˊㄗˋㄕㄨㄐㄧˊㄖㄨˊ:「ㄗㄨㄛˇㄓㄨㄢˋ」、「ㄍㄨㄥㄧㄤˊㄓㄨㄢˋ」、「ㄍㄨˇㄌㄧㄤˊㄓㄨㄢˋ」、「ㄇㄠˊㄍㄨˇㄒㄩㄣˋㄓㄨㄢˋ」。
  2. ㄐㄧˋㄗㄞˋㄇㄡˇㄖㄣˊㄕㄥㄆㄧㄥˊㄕˋㄐㄧ˙ㄉㄜㄨㄣˊㄗˋㄖㄨˊ:「ㄗˋㄓㄨㄢˋ」、「ㄓㄨㄢˋㄐㄧˋ」、「ㄌㄧㄝˋㄋㄩˇㄓㄨㄢ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傳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chuán
解釋:
  1. 由一方交給另一方,或由上代交給下代。
    【例】傳球、傳承、流傳
  2. 教授。
    【例】傳道、師傳、傳藝
  3. 輾轉散布。
    【例】傳染、傳播、宣傳
  4. 接導。
    【例】傳電、傳熱
  5. 下令叫、喚。
    【例】立即傳他進來。
  6. 表達、表現。
    【例】傳神、眉目傳情
注音:
漢語拼音: zhuàn
解釋:
  1. 解釋經義的書籍、著作。
    【例】《左傳》、《公羊傳》、《穀梁傳》
  2. 記載某人一生事蹟的文字。
    【例】自傳、傳記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傳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chuán
解釋:
[動]
1.延續、繼承。指由上代交給下代。如:「傳承」、「薪火相傳」、「父傳子,子傳孫」。《淮南子.精神訓》:「故舉天下而傳之于舜。」漢.司馬相如〈喩巴蜀檄〉:「終則遺顯號於後世,傳土地於子孫。」
2.教授、傳授。如:「傳藝」。唐.韓愈〈師說〉:「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西遊記》第二回:「師父傳你道法,如何不學,卻與師父頂嘴。」
3.遞送、轉達。指由一方交給另一方。如:「傳球」、「傳話」、「眉目傳情」。《孟子.公孫丑上》:「德之流行,速於置郵而傳命。」《三國演義》第二三回:「李典可使傳書送檄,呂虔可使磨刀鑄劍。」
4.下令叫喚他人,或命令他人前來。如:「傳喚」、「傳呼」、「隨傳隨到」。《儒林外史》第一回:「頭翁,你有所不知,假如我為了事,老爺拿票子傳我,我怎敢不去?」《福惠全書.卷二.蒞任部.堂規式》:「凡上司差承,候堂事畢,把門人先行稟明,以便傳見。」
5.散布、流傳。如:「傳染」、「傳播」、「宣傳」。《墨子.所染》:「此五君者所染當,故霸諸侯,功名傳於後世。」唐.韋應物〈廣陵遇孟九雲卿〉詩:「高文激頹波,四海靡不傳。」《初刻拍案驚奇》卷二:「此事鬧動了一個休寧縣,城郭鄉村,無不傳為奇談。」
6.表達、表現。《莊子.天道》:「意之所隨者,不可以言傳也。」宋.蘇軾〈題過所畫枯木竹石〉詩三首之一:「老可能為竹寫真,小坡今與石傳神。」
7.接觸轉移。如:「傳導」、「傳熱」。
注音:
漢語拼音: zhuàn
解釋:
[名]
1.驛站、客舍。《戰國策.齊策五》:「昔者趙氏襲衛,車舍人不休傳。」《後漢書.卷四六.郭陳列傳.陳寵》:「發人修道,繕理亭傳。」
2.傳達命令的驛車或官府載人的馬車。《韓非子.喻老》:「天下有道無急患則曰靜,遽傳不用。」唐.李商隱〈籌筆驛〉詩:「徒令上將揮神筆,終見降王走傳車。」
3.注釋或解釋經義的文字。如:《易傳》、《左傳》、《公羊傳》。明.歸有光〈陳處士妻王孺人墓誌銘〉:「有赫管彤,於昭汗青。子政作傳,元凱翼經。無微不顯,靡幽不呈。」
4.記載某人一生事跡的文字。如:「小傳」、「自傳」。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傳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傳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thn̂g
又音: tn̂g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傳宗接代。
  2. [[動] ] 遺傳。
音讀: thuân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由上代延續到下代。
  2. [[動] ] 散播。
  3. [[動] ] 轉交、遞送。
音讀: tuān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傳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使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