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左 - 教育百科
ˇ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ㄅㄧㄠˇㄕˋㄨㄟˋㄓˋㄈㄤㄒㄧㄤˋㄩˇㄧㄡˋㄒㄧㄤㄉㄨㄟˋㄖㄨˊ:「ㄗㄨㄛˇㄕㄡˇ」、「ㄗㄨㄛˇㄅㄧㄢ」、「ㄐㄧㄤㄗㄨㄛˇ」、「ㄗㄨㄛˇㄈㄤ」。
  2. ㄈㄢˇㄉㄨㄟˋㄨㄟˊㄅㄟˋㄖㄨˊ:「ㄧˋㄐㄧㄢˋㄒㄧㄤㄗㄨㄛˇ」。
  3. ㄓㄥˋㄓˋㄒㄧㄤˇㄐㄧㄠˋㄐㄧㄐㄧㄣˋ˙ㄉㄜㄖㄨˊ:「ㄗㄨㄛˇㄆㄞˋ」、「ㄗㄨㄛˇㄑㄧㄥ」。
  4. ㄅㄨˊㄓㄥˋㄉㄤ˙ㄉㄜㄖㄨˊ:「ㄆㄤˊㄇㄣˊㄗㄨㄛˇㄉㄠˋ」。
  5. ㄗㄨㄛˇㄧㄡˋ:①ㄗㄨㄛˇㄅㄧㄢㄩˇㄧㄡˋㄅㄧㄢ。②ㄅㄧㄠˇㄕˋㄉㄚˋㄍㄞˋㄅㄨˊㄑㄩㄝˋㄉㄧㄥˋㄖㄨˊ:「ㄊㄚㄕㄣㄍㄠㄧˋㄅㄞˇㄌㄧㄡˋㄕˊㄍㄨㄥㄈㄣㄗㄨㄛˇㄧㄡˋ。」③ㄧㄥˇㄒㄧㄤˇㄖㄨˊ:「ㄐㄧˋㄖㄢˊㄒㄧㄚˋ˙ㄌㄜㄐㄩㄝˊㄒㄧㄣㄐㄧㄡˋㄅㄨˊㄧㄠˋㄗㄞˋㄅㄟˋㄅㄧㄝˊㄖㄣˊㄙㄨㄛˇㄗㄨㄛˇㄧㄡˋ。」④ㄕㄣㄅㄧㄢㄖㄨˊ:「ㄊㄚㄒㄧˇㄏㄨㄢㄍㄣㄙㄨㄟˊㄗㄞˋㄊㄚ˙ㄉㄜㄗㄨㄛˇㄧㄡˋ。」⑤ㄈㄢˇㄓㄥˋㄖㄨˊ:「ㄗㄨㄛˇㄧㄡˋㄕˋㄙˇㄨㄛˇ˙ㄇㄣㄆㄢˋ˙ㄌㄜ˙ㄅㄚ!」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左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zuǒ
解釋:
  1. 面朝北時,在西邊的方向、位置。與「右」相對。
    【例】左方、左轉、左手 ◎
  2. 地理位置上,指面向南時的東邊。與「右」相對。
    【例】山左、江左
  3. 政治思想屬急進的、偏激的。與「右」相對。
    【例】左派、左翼、左傾
  4. 偏差、不正的。
    【例】想左了、旁門左道
  5. 違背。
    【例】他們倆因意見相左而吵起架來。
  6. 姓。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左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zuǒ
解釋:
[動]
1.輔佐。《說文解字.左部》:「手相左也。」《易經.泰卦.象曰》:「輔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
2.違背。如:「意見相左」。唐.韓愈〈答竇秀才書〉:「身勤而事左,辭重而請約,非計之得也。」
[名]
1.表示方向、位置。與「右」相對。如:「向左轉」、「前後左右」。
2.東方。如:「江左」、「山左」。《詩經.唐風.有杕之杜》:「有杕之杜,生于道左。」
3.姓。如晉代有左思。
[形]
1.左手這邊的。相對於「右」。如:「左方」、「左面」。
2.急進的、偏激的。如:「左派」、「左性子」。
3.不正當的。如:「旁門左道」。
[副]
1.參見「左計」條。
2.參見「左遷」條。
3.偏、差錯。如:「你想左了。」、「他說左了。」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左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左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tsó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音讀: Tsó
屬性: 附-百家姓
解釋:
  1. 附錄-百家姓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左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輔佐。《說文解字.左部》:「左,手相左助也。」《易經.泰卦》:「《象》曰:『輔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

2. 佐駕者,即御者。《詩經.鄭風.清人》:「左旋右抽,中軍作好。」漢.鄭玄.箋:「左,左人,謂御者。」

3. 方位名,與「右」相對。《書經.甘誓》:「左不攻于左,汝不恭命;右不攻于右,汝不恭命。」《詩經.唐風.有杕之杜》:「有杕之杜,生於道左。」《論語.憲問》:「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

4. 地理上,面南時,指東方;面北時,指西方。《晉書.卷八一.列傳.桓宣》:「善音樂,盡一時之妙,為江左第一。」《三國演義》第一二○回:「孫堅孫策起江左,袁紹袁術興河梁。」

5. 古之尊位,古代或以左為尊。《禮記.曲禮下》:「執主器,操幣圭璧則尚左手。」漢.鄭玄.注:「尚左手,尊左也。」《史記.卷七七.魏公子列傳》:「公子從車騎,虛左,自迎夷門侯生。」明.童軒〈古禮尚右辨〉:「古禮尚右,歷二千餘年莫有覺其非者,至我朝始以左為尚,蓋順天之經,地之位也。」

6. 古之卑位,古代或以左為卑。明.周祈《名義考.卷七.人部.左右》:「人道尚右,以右為尊。」《史記.卷一○.孝文本紀》:「右賢左戚,先民後己,至明之極也。」宋.裴駰.集解:「韋昭曰:『右猶高,左猶下也。』」

7. 證人。如:「證左」。《漢書.卷六六.公孫劉田王楊蔡陳鄭傳.楊敞》:「事下廷尉,廷尉定國考問,左驗明白。」唐.顏師古.注:「左,證左也,言當時在其左右見此事者。」

8. 違背。如:「意見相左」。唐.韓愈〈答竇秀才書〉:「身勤而事左,辭重而請約,非計之得也。」《醒世恆言.卷二九.盧太學詩酒傲公侯》:「但不聞得一些人聲,又不見盧柟相迎,未免疑惑,也還道是園中徑路錯雜,或者從別道往外迎我,故此相左。」

9. 不正當。如:「旁門左道」。明.周祈《名義考.卷七.人部.左右》:「策畫不適事宜曰左計,非正之術曰左道。」

10. 降職、貶官。如:「左降」。唐.白居易〈琵琶行.序〉:「元和十年,予左遷九江郡司馬。」明.周祈《名義考.卷七.人部.左右》:「以左為僻,……舍天子仕諸侯曰左官,去朝廷為州縣曰左遷。」

11. 偏、差。《兒女英雄傳》第二一回:「且住!我鄧某還有一言奉勸,大家可恕我直言,別想左了。」《連城璧》卷五:「我此番原是來就死的,今晚叫做忌日,不是甚麼佳期。二位的話,句句都說左了。」

12. 偏執。《紅樓夢》第四六回:「如今又聽邢夫人如此的話,便知他又弄左性,勸了也不中用。」《兒女英雄傳》第二二回:「愁的是這姑娘好容易把條冷腸子熱過來了,這一左性,可怕又左出個岔兒來。」

13. 政治上指著重資源和收入的重分配,以圖一般大眾的福利。法國大革命時,國民議會主張較激進之代表,聚在議場左邊,因通稱為「左派」。今則通指對社會經濟及政治秩序,主張採行干預自由市場和資本主義帶來的不平等之團體或個人。如「左傾」、「左派」、「左翼」。

14. 姓。如晉代有左思。

注音: ㄗㄨㄛˇ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左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