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張之洞(1837-1909) - 教育百科
(1837-1909)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沈津
日期: 1995年12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張之洞,字孝達,號香濤,河北南皮人。清末洋務派首領。少年時,博聞強記,16歲時鄉試第一,27歲登進士,曾任翰林院侍講學士、內閣學士等職。光緒10年(1884)中法戰爭時,由山西巡撫升兩廣總督,後調湖廣總督開辦漢陽鐵廠和湖北槍炮廠,設立織布、紡紗、繅絲、製麻四局,並籌辦蘆漢鐵路。1907年調任軍機大臣,掌管學部。之洞,制行遵宋儒,而經史考訂則一守漢儒家法,淹通群籍,尤慕顧亭林諸人,每以天下為己任,思以所學見諸行事,其尤以傳播傳統文化為最。他是晚清很有影響的一個目錄學家,能正確闡述讀書研究和目錄學之關係、版本研究和目錄學的關係,以及書籍分類理論的創建和發展。張之洞的〔書目答問〕,是一部指導治學門徑的舉要目錄,它的出現,受到當時學者的普遍重視,為我國目錄學著作開闢了一個新的領域。此書成於光緒元年,為張氏任四川學政期間,得繆荃孫之助,列書2,200餘種。光緒2年,開始流行坊間。之洞致王懿榮札云:「弟在此刊書目,以示生童,意在開擴見聞。一指示門徑。二分別良楛,三其去取分類及偶加記注,頗有深意,非僅止開一書單也。更有深意,欲人知此所列各書精美,而重刻或訪刻之」。可知張氏刊此書目的,乃在為學者指示讀書之門徑,分別書籍優劣及便其知所去取三方面。他主張讀書宜求善本,認為「善本非紙白版新之謂,其為前輩通人用古刻數本精校細勘,不訛不缺之本也」。他還認為善本要具備三條原則,一足本(無缺卷、未刪削)、二精本(精校、精注)、三舊本(舊刻、舊抄)。他對善本的論述,和古代以及他同時代的侈談宋版元槧的藏書家和鑒賞家對版本的認識是大不同的。〔書目答問〕對經史子集四部之體例和分類方法頗有發展,如他提出在四部之外,另增叢書一部,以容納「古今著述合刻叢書 目」和「國朝一人自著叢書目」。其創立叢書一門,在於叢書最便學者,欲多讀古書,非買叢書不可;叢書中可該群籍,蒐殘存佚,為功尤鉅;為叢書中四部皆有,勢難隸屬於四部,所以別立一類,為流播傳統文化,他極力勸人刻書,「凡有力好事之人,若自揣德業學問不足過人,而欲求不朽者,莫如刊布古書一法。但刻書必須不惜重費,延聘適人,甄擇祕籍,評校精雕。其書終古不廢,則終古不泯。如歙之鮑、吳之黃、南海之伍、金山之錢,可決其五百年中,必不泯滅,豈不勝於自著書、自刻集者乎?且刻書者,傳先哲之精蘊,啟後學之困蒙,亦利濟之先稱,積善之雅談也」。其提倡學術,傳有用之書,得以廣為流布,對促進文化,使人向善,有莫大裨益,於此也可見張之洞用心良苦。他的目錄學思想還體現在他的〔輶軒語〕,文中論述讀書宜有門徑,指出讀書之門徑和老師是目錄之書,云:「泛濫無歸終身無得,得門而入,事半功倍。…尤宜抉擇分析,方不致誤用聰明,此事宜有師承,然師豈易得?書即師也。今為諸君指一良師,將〔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讀一過,即略知學問門徑矣」。張之洞的目錄學、版本學思想,都是和讀書治學、學術流別聯在一起,因此他的有關論著,雅具辨章學術之意,在目錄學上也有著較大影響。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張之洞(1837-1909)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