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欲 - 教育百科
ˋ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ㄒㄧㄣㄓㄨㄥㄒㄧㄤˇㄧㄠˋ滿ㄇㄢˇㄗㄨˊ˙ㄉㄜㄩㄢˋㄨㄤˋㄏㄢˋㄒㄩㄑㄧㄡˊㄖㄨˊ:「ㄩˋㄑㄧㄡˊ」、「ㄨˋㄩˋ」。
  2. ㄒㄧㄤˇㄧㄠˋㄒㄧㄨㄤˋㄖㄨˊ:「ㄧˋㄩˋ」、「ㄩˋㄎㄨㄨˊㄌㄟˋ」、「ㄩˋㄍㄞˋㄇㄧˊㄓㄤ」、「ㄩˋㄅㄚˋㄅㄨˋㄋㄥˊ」、「ㄔㄤˋㄙㄨㄛˇㄩˋㄧㄢˊ」、「ㄙㄨㄟˊㄒㄧㄣㄙㄨㄛˇㄩˋ」。
  3. ㄐㄧㄤㄧㄠˋㄖㄨˊ:「ㄧㄠˊㄧㄠˊㄩˋㄓㄨㄟˋ」、「ㄆㄧㄠㄆㄧㄠㄩˋㄒㄧㄢ」、「ㄏㄨㄩˋㄔㄨ」、「ㄓㄣˋㄦˇㄩˋㄌㄨㄥˊ」、「ㄕㄢㄩˇㄩˋㄌㄞˊㄈㄥ滿ㄇㄢˇㄌㄡ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欲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願望,想得到滿足的意念。
    【例】食欲、求知欲
  2. 想要、希求。
    【例】欲哭無淚、暢所欲言
  3. 將要。
    【例】搖搖欲墜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欲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名]
1.願望,想得到滿足的意念。如:「食欲」、「欲望」。《易經.損卦.象曰》:「山下有澤損,君子以懲忿窒欲。」
2.情慾。同「慾」。《禮記.樂記》:「君子樂得其道;小人樂得其欲。」漢.鄭玄.注:「欲,謂淫邪也。」
[動]
期望、希求。《孟子.告子上》:「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唐.韓愈〈師說〉:「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
[副]
1.想要。如:「欲哭無淚」、「暢所欲言」。《論語.衛靈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2.將要。如:「搖搖欲墜」。唐.許渾〈咸陽城東樓〉詩:「溪雲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欲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傅元龍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欲」為七情之一,〔禮記‧樂記〕中載:「何謂七情?喜怒哀懼愛惡欲,七者不學而能。」又:「夫物之感人無窮,而人之好惡無節,則是物至而人化物也。人化物也者,滅天理而窮人欲者也。」所說「欲」和「人欲」都指人對物質的欲望,尤指對物質欲望的奢求無度,因而做出掠奪殺伐等違背天理之事,所以自古以來,先哲便教人克制物欲,如〔禮記‧曲禮〕中說:「欲不可縱」便是要節制欲望,勿任其增加,而違反天理。
  荀子論人性人情,對「欲」字也有一種看法。荀子說:「性者,天之就也;情者,性之質也;欲者,情之應也。」也是把人的欲望當作情,情則出自於性。荀子又說:「凡人有所一同,飢而欲食,寒而欲煖,勞而欲息,好利而惡害,是人之所生而有也,是無待而然者也,是禹桀之所同也。」這是說,人之欲望有共同性,聖人和凡人沒有差別。
  另一方面荀子認為人若欲望過多,就成為社會動亂之源。故而又說:「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則不能無求,求而無度量分界,則不能不爭。爭則亂,亂則窮。先王惡其亂也,故制禮義以分之,以養人之欲,給人之求。使欲必不窮乎物,物必不屈於欲,兩者相持而長。」人有欲,,是不可否認的事實,不過對物欲則要加以節制,使「欲」之需求與 「物」之供應,「兩者相持而長」,在供需均衡的原則下,求滿足人欲。
  節欲的方法,荀子主張禮義與賞罰並用。他說:「古之人為之不然,以人之情為欲多而不欲寡,故賞以富厚,而罰以殺損也。」一方面用禮義規範,禁欲於未然之前;一方面以賞罰作為輔助,施之於行為已發之後,即是使欲求合於理性,才免去爭亂。所以荀子所主張的,不是絕對的禁欲,而是適度的滿足欲望,如此不但合乎人情,也使人性去惡向善,恰是其一貫的主張。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欲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欲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beh/bueh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要、想,表示意願。
  2. [[副] ] 將要、快要。
  3. [[連] ] 若是、如果,表示假設。
音讀: io̍k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欲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