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宇宙開創論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Cosmogony
作者: 賈馥茗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宇宙開創論是哲學家在探討宇宙的起源時,各自所提出的觀點。從現在所知人類的進化歷程說,推測最原始時期,人類的知識有限,只知道所見的現象,而無法解釋。待到知識稍微進步以後,想為所見的現象找些可以解釋的依據,除了日升月沈、自然現象的變化以外,更想到生物的生死消長,以至這些現象的根源,即是如何會有這些現象?這些現象最初從何而來?把這些現象統括於一個稱為「宇宙」的概念中,便成了宇宙是如何發生、如何形成的問題。
  最初人類限於知識,只能靠想像來解答宇宙開創的問題,即是各民族流傳下來的神話。我國的神話是盤古開天闢地,西方的神話是由一個造物主開創了宇宙。到人類之中,有了一些智者,應用「理性」的說法來解釋宇宙源始,便逐漸形成宇宙論(Cosmology)。
  中國的宇宙開創說當以〔易經〕為準。據現存的〔周易〕看,認為宇宙中原有「乾」和「坤」兩種「元」(即本質之意),一屬陽,一屬陰,兩種元各有運動,因運動而互相接觸,如果接觸得「恰好」,便可「成物」。屬陽的「乾」象徵自然的天,屬陰的「坤元」象徵自然的地,陰陽化合固然由於各自的運動,生物則在於二者化合得恰好的「機」,包括化合時所含元質的成分和數量,更在於化合時的狀況和方式,因而所生「萬物」各各不同,卻又各有秩序,成為宇宙中萬物併生,而和諧共存的現象,如〔周易.乾卦〕中所載的:「乾,元亨利貞。彖曰:大哉乾元,萬物資始 ,乃統天。」〔坤卦〕中的「坤,元亨。彖曰:至哉坤元,萬物資生,乃順承天。」和〔咸卦〕中的「天地感而萬物化生。」據傳〔周易〕自伏羲氏始作八卦,經文王周公增益,最後孔子作十翼補充,所以這個觀點,便歸入於儒家思想之中。到宋朝朱子(熹)再加闡釋,認為宇宙萬物是由「理」和「氣」所成,然而氣也在理之中,遂又成為「理學家」的觀點。此外道家如老子以為宇宙萬物生於「無」,無是在萬物形成之前的混沌狀態,到形成萬物之後,才各具形象,才能為「有」。其餘歷代先哲各有說法,各自言之成理。
  西方宇宙開創論以希臘早期哲學家為例,自泰利斯(Thales, 624~546 B.C.)至原子論者,率以物質為形成宇宙的本質,所說的物質雖然不同,其觀點卻有相似之處。此期的哲學家,似乎與老子的觀點近似,在宇宙形成之前,只是一片混沌,如約在西元前八世紀時,希臘詩人海希奧德(Hesiod)即持此說,但並未指出混沌即是無或生於無。自畢達哥拉斯(Pythagoras, 580~490 B.C.)起,認為宇宙的形成,始於進入有秩序狀態,是由於進化和穩定,改變了原來的混亂狀況。
  柏拉圖(Plato, 427~347 B.C.)設想在現象世界之外,存在著一個「理念世界」,是現象世界的根源;現象世界的每個事物,都是仿照「理念」(Idea)而成的,所以「理念」才是最基本的存在,也等於是宇宙的根源。亞里斯多德(Aristotle, 384~322 B.C.)卻不同意這個說法,以為現象世界中的萬事萬物,都是真實的,具有「物質」,「物質」之形成各種事物,是由於有「形式」,形式使物質具體化,成為存在;在此之上,有一個最高的造物者,是萬物的「造因」,造物者創造而非「造物」(被創造),推動宇宙,而本身不動,是宇宙最基本的根源,稱之為「神」。
  在宗教觀點中,以天主教為例,便相信上帝是宇宙的創造者,自有〔聖經〕以來,經過歷來教父反覆辨證,確定上帝的存在,也確定了「上帝創造宇宙」的信仰。
  二十世紀天文學和太空科學迅速進步,尤其是後者的研究,從人類所謂之宇宙(太陽系)擴展到太陽系以外的星體,所謂外太空,從科學觀點推演星體的形成,雖然尚無定論,卻有一個大致相同的看法,即是星體的形成,包括太陽系在內,可能是因太空物質變化(爆炸和運動)而成。近來一位英國理論物理學家郝金(Stephen W. Hawking)在其所著〔時間簡史〕(A Brief History of Time)中提出一項假說,以為太陽系可能是由一個「太空黑洞」(含能量最強的太空物體,有極強的吸力以吸收能量)突然爆炸而分裂,分散的能量因運動而聚合成若干星體,當然這樣的過程,須要用無數的億萬年來計算,尚有賴於更有效的工具計算資料來驗證。這個說法仍然是一個假說,卻顯示出宇宙開創論已從哲學的思辨進入科學的假設和觀察驗證的途徑。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宇宙開創論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