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陳可忠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陳鏡潭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陳可忠(1899~1992),福建閩侯人;尊翁必遐公係馳譽閩江下游一帶之儒醫。幼喪父母,賴兄嫂扶養;在鄉中之小學畢業後赴滬依三兄,進入南洋中學;後考入清華學校。民國九年(1920)清華畢業後獲公費赴美留學,入耶魯大學習化學;不僅學業成就優異,亦係運動健將,被選為足球隊球員參加校際比賽,譽滿耶魯校園。耶魯畢業後,入芝加哥大學研究院,前後得碩士及博士學位,並獲推薦為Sigma Xi學會會員。
  民國十五年(1926)學成歸國,先應邀參加當時革命政府籌建化學工廠,嗣應中山大學之聘擔任化學系教授,授有機化學,課餘勤於研究,完成多篇論文刊載於中國科學社刊物。民國二十一年參加籌設國立編譯館,受聘為自然組主任,負責編訂科學名詞工作;二十五年接任館長職務;二十六年七七事變發生,該館先後奉令內遷廬山、長沙、重慶及白沙等地。館長任內擴大編制,主持教科書編審,致力於教育全書編纂,全宋詞、全元雜劇等之編輯。
  民國三十四年(1945)抗戰勝利,還都南京,此時已完成之各學科名詞越百種;三十七年辭去館長職,赴穗接長中山大學。時北方及京、滬一帶之大學,學生罷課遊行,而當時石牌校園內仍能安靜如常,弦歌不輟;陳氏致力於擴充系所及設備,增聘著名教授多人,並修建校舍及收容南來流亡學生,國父講述三民主義之大禮堂即於此一年內修復。
  民國三十八年奉令籌遷國立編譯館來臺,並受聘臺灣省立師範學院兼理化系主任;該校後改制為師範大學,應聘為理學院院長。陳氏任理學院院長期間,頗受教育部倚重,負責全國中學科學課程之改革;時值史潑尼克震撼(Sputnik Shock),美國中學科學新教材相繼出爐,氏憑其深厚之科學素養,多年主持教科書編審之經驗,及對於科學教育獨特的見解,引進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各種新教材,並邀集大學理學院各系主任及科學教育菁英學者多人,推展我國教育史上未曾有之大型科學課程改進計畫,結合學界、國立編譯館以及教育行政機構的力量,推動中學科學新課程之推廣工作,奠定今天科學教育現代化的基礎。
  民國四十五年(1956)清華大學在臺復校,陳氏擔任籌備處主任,風塵僕僕到各地勘察校址,後經確定復校於新竹。清華在新竹設校,取其腹地大,有發展空間,且與各大學研究機構聯繫方便,乃奠定今日新竹科學工業園區的根源。四十六年新校址開始上課,受聘為教務長。當時新竹校園草創伊始,諸事待舉,梅校長平時對外公務繁忙,在臺北的時間多,後來又因病住院一段時期,校務多由陳氏代為處理。五十一年梅校長經過兩年與病魔搏鬥,終於不治,陳氏奉命兼代校務;不久真除校長。陳氏在新竹清華園前後十多年,任勞任怨,克勤克研,為清華貢獻心力。清華在臺復校,北平清華園之規章制度完全失落;陳氏彙集當時臺灣各大學之長,同時博採在校同事之意見,各種章則逐項建立,特別在教務方面,若干富有彈性措施,為其他各校所無者,奠定了清華成長發展穩固之基。
  清華在臺復校,首先建造原子爐,成立原子科學研究所,延聘師資,安排課程,實費心機。原子科學研究所在師資充實後,分為物理、化學、核工三組教學,先聘師資後設新所系之辦法,成為日後清華發展之模式,穩健可靠,足為他校辦學楷範。新竹清華園經由陳氏蓽路藍縷慘澹經營,由當時的一片荒丘坡地,轉變為今天國內首屈一指的美麗校園。陳氏除積極建設清華園外,亦重視推展校際合作;於接長清華不久,即與吳大猷院長商討清華與中央研究院物理所長期合作事宜,協定物理所新聘人員與清華合聘,新購設備屬物理所產權則在清華使用。由於這一項合作,多位教授能在清華運用范氏加速器從事於核物理研究,而低溫物理實驗室亦得以在清華建立。事實上,當時臺灣的景況遠不如今日,為推動科學研究,經費的籌措一向十分困難,合作可以使極為有限的財力發揮最大的效用。五十二年在清華創辦暑期數學講習班,盛況出人意表;五十三年起,即由清華與中央研究院及臺灣大學三單位合辦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工程五科暑期講習班,隱然為日後成立五大研究中心奠立基礎。由於講習班的對象為各大學教師及研究生,所以對於國內科學研究與教學品質的提升是有相當助益。
  陳氏是一位傑出的科學家,也是一位偉大的教育家;他終身致力於推動科學研究,推展科學教育,發展大學教育,建樹卓著,貢獻卓越,獲得各界的敬重與推崇。民國五十九年,陳氏堅決榮退,赴美定居;晚年篤信佛教,常誦佛經,八十一年安然暝逝於賓州寓所,享年九十有三。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陳可忠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