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音: |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流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liú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流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liú |
解釋:
[名] 1.水的通稱。《史記.卷四.周本紀》:「武王渡河,中流,白魚躍入王舟中,武王俯取以祭。」唐.李白〈望廬山瀑布水〉詩二首之二:「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2.像水流的東西。如:「氣流」、「暖流」、「電流」、「車流」。 3.派別。如:「九流十家」。《漢書.卷一○○.敘傳下》:「群言紛亂,諸子相騰。秦人是滅,漢修其缺,劉向司籍,九流以別。」 4.品類、等級。如:「上流」、「名流」、「第一流」。 [動] 1.移動。如:「人口外流」。《易經.乾卦.九五》:「水流溼,火就燥。」唐.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詩:「孤帆遠影碧山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2.留傳、散布。如:「流芳萬世」。《孟子.公孫丑上》:「德之流行,速於置郵而傳命。」 3.趨向。如:「流於形式」。《文選.曹丕.典論論文》:「貧賤則懾於飢寒,富貴則流於逸樂。」 4.放逐。《國語.周語上》:「王不聽,於是國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於彘。」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任誕》:「宜流之海外,以正風教。」 5.放縱。《國語.晉語一》:「肆侈不違,流志而行,無所不疚,是以及亡而不獲追鑒。」 [形] 1.往來不定的。如:「流雲」、「流民」。 2.快速通過的、運轉不停的。如:「流星」、「流年」。宋.蔣捷〈一翦梅.一片春愁待酒澆〉詞:「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 3.意外的、不明來處的。如:「流矢」、「流彈」。 4.沒有根據的。如:「流言」、「流譽」。 |
|
解釋:
「流」的異體字。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流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英文: | stream |
日期: | 2003年6月 |
出處: | 資訊與通信術語辭典 |
名詞解釋: 指一串連續資料序列或指令序列。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英文: | current |
日期: | 2003年10月 |
出處: | 測繪學辭典 |
名詞解釋: 一般指水平運動之水流或其他液體流動。水流可分為潮流與非潮流。見潮流、非潮流。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四縣音 |
|
海陸音 |
|
大埔音 |
|
饒平音 |
|
詔安音 |
|
南四縣 |
|
釋義:
|
|
四縣音 |
|
海陸音 |
|
大埔音 |
|
饒平音 |
|
詔安音 |
|
南四縣 |
|
釋義: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_流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音讀: |
lâu
|
解釋:
|
|
音讀: |
liû
|
解釋: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_流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1. 水流動。《說文解字.沝部》:「𣻤(流),水行也。……流,篆文從水。」《易經.乾卦.九五》:「水流溼,火就燥。」唐.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詩:「孤帆遠影碧山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2. 隨水移動。《三國志.卷五八.吳書.陸遜傳》:「其舟船器械,水步軍資,一時略盡,尸骸漂流,塞江而下。」宋.魏泰《東軒筆錄》卷七:「於是以腳船數十,前設巨碓,以搗流冰。」 3. 移動、運行。如:「流星」、「流年」、「七月流火」。《史記.卷一二二.酷吏列傳.張湯》:「山東水旱,貧民流徙。」宋.蔣捷〈一翦梅.一片春愁待酒澆〉詞:「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 4. 圓轉、順利。如「流暢」、「流利」。東周戰國.宋玉〈對楚王問〉:「引商刻羽,雜以流徵。」 5. 虛浮。清.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孚部》:「流,叚界為浮。」《荀子.致仕》:「凡流言、流說、流事、流謀、流譽、流愬,不官而衡至者,君子慎之。」唐.楊倞.注:「流者,無根源之謂。」 6. 留傳、散布。如:「流芳萬世」。《孟子.公孫丑上》:「德之流行,速於置郵而傳命。」《南史.卷六九.列傳.沈炯》:「時有文章,隨即棄毀,不令流布。」 7. 放逐。如「流放」。《國語.周語上》:「王弗聽,於是國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於彘。」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任誕》:「宜流之海外,以正風教。」 8. 放縱。《國語.晉語一》:「肆侈不違,流志而行,無所不疚,是以及亡而不獲追鑒。」 9. 趨向。如:「流於形式」。三國魏.曹丕《典論.論文》:「貧賤則懾於飢寒,富貴則流於逸樂。」《清史稿.卷二九二.高其倬列傳》:「世宗治尚明肅,諸臣皆以開敏精勤稱上指,為政持大體,與夫急功近名,流於谿刻,重為世詬病者,固大異矣。」 10. 往來不定,四處遊移者。《史記.卷一○三.萬石張叔列傳.萬石君》:「元封四年中,關東流民二百萬口,無名數者四十萬,公卿議欲請徙流民於邊以適之。」南朝宋.顏延之〈直東宮答鄭尚書〉詩:「流雲藹青闕,皓月鑒丹宮。」 11. 意外、不明來處。如:「流矢」、「流彈」。 12. 水之通稱。《史記.卷四.周本紀》:「武王渡河,中流,白魚躍入王舟中,武王俯取以察。」唐.李白〈望廬山瀑布水〉詩二首之二:「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13. 品類、派別。如:「九流十家」。《漢書.卷一○○.敘傳下》:「群言紛亂,諸子相騰。秦人是滅,漢修其缺,劉向司籍,九流以別。」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諸子》:「博明萬事為子,適辨一理為論,彼皆蔓延雜說,故入諸子之流。」 14. 品類、等列。如:「上流」、「第一流」。《北史.卷五○.列傳.高道穆》:「道穆以字行於世,學涉經史,所交皆名流俊士。」《北史.卷五九.列傳.李賢》:「惇於輩流中特被引接,每有遐方服玩珍奇,無不班賜。」 15. 似水流之物。如:「氣流」、「暖流」、「電流」、「車流」。 |
|
注音: | ㄌㄧㄡˊ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流 |
授權資訊: |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