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的 - 教育百科
ˋ
  • 部首 ㄅㄞˊ
  • 部首外筆畫 3
  • 總筆畫 8
  • 漢語拼音 [一]de[二]dí[三]dì
  • 發音 播放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ㄐㄧㄢˋㄅㄚˇ˙ㄉㄜㄓㄨㄥㄒㄧㄣㄖㄨˊ:「ㄓㄨㄥˋㄕˇㄉㄧˋ」。
  2. ㄇㄨˋㄅㄧㄠㄒㄧㄣㄓㄨㄥㄒㄧㄤˇㄉㄠˋ˙ㄉㄜㄉㄧˋㄈㄤㄖㄨˊ:「ㄅㄧㄠㄉㄧˋ」、「ㄇㄨˋㄉㄧˋ」。
注音:
解釋:

ㄑㄩㄝˋㄕˊ˙ㄉㄜㄖㄨˊ:「ㄊㄚㄉㄧˊㄑㄩㄝˋㄕˋ˙ㄍㄜㄏㄠˇㄖㄣˊ!」、「ㄋㄚˋㄅㄣˇㄕㄨㄉㄧˊㄑㄩㄝˋㄕˋㄨㄛˇ˙ㄉㄜ。」

注音:
解釋:
  1. ㄅㄧㄠˇㄙㄨㄛˇㄕㄨˇ˙ㄉㄜㄐㄧㄝˋㄘˊㄖㄨˊ:「ㄨㄛˇ˙ㄉㄜㄕㄨ」、「ㄊㄚ˙ㄉㄜㄇㄟˋ˙ㄇㄟ」、「ㄍㄨㄥㄩㄢˊㄌㄧˇ˙ㄉㄜㄏㄨㄚ」。
  2. ㄒㄧㄥˊㄖㄨㄥˊㄘˊㄩˇㄨㄟˇㄖㄨˊ:「ㄇㄟˇㄌㄧˋ˙ㄉㄜ」、「ㄎㄜˇㄞˋ˙ㄉㄜ」、「ㄕㄨㄞˋㄑㄧˋ˙ㄉㄜ」、「ㄖㄣˋㄓㄣ˙ㄉㄜ」。
  3. ㄖㄣˊㄔㄥㄉㄞˋㄇㄧㄥˊㄘˊㄖㄨˊ:「ㄎㄞㄔㄜ˙ㄉㄜ」、「ㄗㄡˇㄌㄨˋ˙ㄉㄜ」、「ㄇㄞˋㄏㄨㄚ˙ㄉㄜ」、「ㄇㄤˊㄌㄨˋ˙ㄉㄜ」。
  4. ㄈㄨˋㄘˊㄘˊㄨㄟˇㄖㄨˊ:「ㄇㄢˋㄇㄢˋ˙ㄉㄜㄗㄡˇ」、「ㄍㄠㄍㄠ˙ㄉㄜㄈㄟ」、「ㄏㄠˇㄏㄠˇ˙ㄉㄜㄉㄨˊㄕㄨ」。
  5. ㄩˇㄨㄟˇㄓㄨˋㄘˊㄖㄨˊ:「ㄓㄜˋㄕˋㄋㄢˊㄇㄧㄢˇ˙ㄉㄜ」、「ㄓㄜˋㄕˋㄅㄨˋㄎㄜˇㄧˇ˙ㄉㄜ」。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的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箭靶的中心。
    【例】目的、標的、靶的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真實、實在。
    【例】的確
注音:
漢語拼音: de
解釋:
  1. 助詞:(1) 置於形容詞後。
    【例】美麗的風景、聰明的小孩 (2) 置於名詞或代名詞後,表示所屬、所有的關係。
    【例】我的書、太陽的光 (3) 置於修飾片語或子句後。
    【例】他寄來的信,我已經在昨天收到了。 (4) 置於副詞後。同「地」。
    【例】慢慢的走、高高的飛 (5) 置於句尾。表示肯定或加強的語氣。
    【例】你這樣做是不可以的!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的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名]
箭靶的中心。如:「目的」、「標的」。《荀子.勸學》:「是故質的張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漢.王充《論衡.超奇》:「論之應理,猶矢之中的。」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副]
確、真、實在。如:「的確」。宋.賀鑄〈點絳脣.一幅霜綃〉詞:「掩妝無語,的是銷凝處。」元.白樸《牆頭馬上》第二折:「又不比秦樓夜讌金釵客,這的擔著利害。」
[形]
確實的、可靠的。如:「的保」、「的款」。
注音:
漢語拼音: de
解釋:
[助]
1.結構助詞:(1)置於形容詞後。如:「美麗的風景」、「聰明的小孩」。(2)置於名詞或代名詞後,表示所屬、所有的關係。如:「我的書」、「太陽的光」。(3)置於修飾片語或子句後。如:「他寄來的信,我昨天收到。」、「那賣花的人沒零錢找。」(4)置於副詞後。同「地」。如:「慢慢的走」、「高高的飛」。
2.句尾助詞:置於句尾,表示肯定或加強的語氣。如:「這樣做是不可以的!」、「你不是這樣講的!」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的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的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ê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助] ] 置於詞尾或句尾,表示狀態或加強語氣的助詞。
  2. [[助] ] 置於詞尾,用以稱呼某種身份地位的人,或特定的對象。
  3. 形容詞後綴。
  4. 連接修飾語與省略的被修飾語,用以表示屬性。
音讀: ê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助] ] 表示所有格。
音讀: tik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音讀: ti̍k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的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ㄉㄧˋ

1. 鮮明。《玉篇.白部》:「的,明見也。」《禮記.中庸》:「故君子之道,闇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宋.歐陽修〈真州東園記〉:「芙蕖芰荷之的歷,幽蘭百芷之芬芳。」

2. 箭靶中心。如:「目的」、「無的放矢」。《玉篇.白部》:「的,射質也。」《詩經.小雅.賓之初筵》:「發彼有的,以祈爾爵。」漢.毛亨.傳:「的,質也。」《晉書.卷七九.列傳.謝尚》:「卿若破的,當以鼓吹相賞。」

3. 白色。《易經.說卦》:「其於馬也,為善鳴,為馵足,為作足,為的顙。」唐.黃滔〈送友人邊游〉詩:「親詠關山月,歸吟鬢的霜。」

㈡ㄉㄧˊ

1.確實、實在。如:「的確」。宋.賀鑄〈點絳脣.一幅霜綃〉詞:「掩妝無語,的是銷凝處。」元.白樸《牆頭馬上》第二折:「又不比秦樓夜讌金釵客,這的擔著利害。」

2.必定、一定。唐.白居易〈出齋日喜皇甫十早訪〉詩:「除卻朗之攜一榼,的應不是別人來。」

3.究竟。宋.蘇軾〈光祿庵〉詩二首之二:「城中太守的何人?林下先生非我身。」宋.劉克莊〈送孫季蕃〉詩:「家在吳中處處移,的於何地結茅茨。」

㈢˙ㄉㄜ

1. 結構助詞:

⑴ 置於形容詞後,表示修飾之關係。如:「美麗的風景」。《水滸傳》第二四回:「我是一個不帶頭巾男子漢,叮叮噹噹響的婆娘。」《西湖佳話.斷橋情跡》:「老娘是個走千家、踏萬戶,極聰明的人,須看風使船,且待他口聲何如?」

⑵ 置於名詞或代名詞後,表示所屬、所有之關係。如:「我的書」、「太陽的光」。元.范康《竹葉舟.楔子》:「仁兄今日雖然薄落,一朝運至時來,為師為相,做出那伊尹、傅說的事業。」《紅樓夢》第四六回:「這會子迴避還恐迴避不及,倒拿草棍兒戳老虎的鼻子眼兒去了。」

⑶ 置於修飾片語或子句後。如:「他寄來的信,我昨天收到」、「那賣花的人沒零錢找」。《醒世姻緣傳》第三三回:「好小廝,我起你的皮!你哄你那傻爹罷了,你連我,這不戴帽兒的漢子也哄起來了!」

⑷ 置於副詞後。同「地」。如:「慢慢的走」、「高高的飛」。《水滸傳》第一回:「取過丹詔,用黃羅包袱背在脊樑上。手裡提著銀手爐,降降的燒著御香。」《西遊記》第一二回:「那宮主忽的翻叫:『丈夫慢行,等我一等!』」

2. 句尾助詞。置於語尾,表示肯定或加強之語氣。如:「這樣做是不可以的」、「你不是這樣講的!」

注音: ㈠ㄉㄧˋ ㈡ㄉㄧˊ ㈢˙ㄉㄜ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的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