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焦竑(1540-1620) - 教育百科
(1540-1620)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李文琪
日期: 1995年12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焦竑,字弱侯,號漪園,又號澹園,明南京(應天府)旗手衛人。原籍山東省日照縣,明初遠祖宦遊留居南京,乃家於金陵。生於明世宗嘉靖19年(1540),11歲時發憤向學,其兄伯賢監督授讀。41年時受學於耿定向、羅汝芳,為定向所選十四郡名士之長,讀書崇正書院,後並與李贄等人論學相善。43年中鄉試舉人,後數次會試均落第。萬曆17年(1589),年50,以進士第一官翰林院編修。性耿直,遇時事有不可者,乃形之言論,政府惡之。25年,主順天鄉試,因舉子文意多涉險誕,遭人構陷,謫福寧州同知。後辭官歸里講學,泰昌元年(1620)卒,年81。福王弘光元年(1644)追謚文瑞。
  竑生平喜好購書、藏書,又因官翰林院修撰時盡閱內府藏書,故其學淵深,尤長於史學及心學,〔明史〕卷288焦氏本傳稱其「自經史至稗官、雜說,無不淹貫」、「善為古文,典正馴雅,卓然名家」。祁承 〔澹生堂藏書約.藏書訓略購書訓〕則述其藏書之豐曰:「藏書兩樓,五楹俱滿,餘目所覩,而一一皆經校讎探討。」對書籍之功用亦有深刻之認識與遠大眼光,在所著〔澹園集〕五上修史條陳四事議有關書籍一項中說道:「不但史學有資,而於聖世文明之化未必無補」可為明證。思想頗近禪定,為明泰州學派之後勁,然時人頗以禪學譏之。至清,復因李贄不為清廷所喜,故〔四庫提要〕多將其著作摒入存目中而不加著錄,焦氏學術成就遂湮而不彰。生平著作批校者頗多,亦如其學之龐博,著有〔易荃〕6卷、〔禹貢解〕1卷、〔考工記〕2卷、〔俗書刊誤〕12卷、〔熙朝名臣實錄〕27卷、〔遜國忠節錄〕8卷、〔京學志〕8卷、〔詞林歷官表〕3卷、〔國史經籍志〕6卷、〔焦氏藏書目〕2卷、〔養正圖解〕、〔焦氏筆乘〕6卷續集8卷、〔支談〕3卷、〔焦弱侯問答〕1卷、〔明世說〕、〔玉堂叢語〕8卷、〔老子翼〕3卷考異1卷、〔莊子翼〕8卷、〔莊子闕誤〕1卷附錄1卷、〔陰符經解〕1卷、〔澹園集〕49卷、〔澹園續集〕27卷,共21種。批選編校之書有〔兩蘇經解〕64卷、〔皇明人物考〕6卷、〔國朝獻徵錄〕120卷、〔唐荊川先生纂輯武編〕前後各6卷、〔升菴外集〕100卷、〔東坡志林〕5卷、〔新鍥翰林三狀元會選二十九子品彙釋評〕20卷、〔中原文獻七集〕7卷、〔焦氏類林〕8卷、〔張于湖集〕8卷、〔謝康樂集〕4卷、〔焦竑評蘇長公二妙集〕22卷、〔歷科廷試狀元策〕7卷、〔五言律細〕1卷、〔七言律細〕1卷、〔兩漢萃寶評林〕3卷、〔續文章軌範評林〕7卷、〔新刊焦太史彙選百家評林明文珠璣〕10卷等18種。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焦竑(1540-1620)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