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乾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 |
解釋:
|
|
注音: | |
解釋:
2. 易經卦名。八卦之一。象徵天、陽等意義。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乾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qián |
解釋: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gān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乾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qián |
解釋:
[名] 1.《易經》卦名:(1)八卦之一。卦形是☰,代表天、陽等之義。(2)六十四卦之一。乾(☰)下乾(☰)上。象徵君子應自強不息,努力永不懈怠之義。 2.姓。如唐代有乾彥思。 [形] 陽剛的、男性的。如:「乾造」、「乾宅」。《易經.繫辭上》:「乾道成男,坤道成女。」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gān |
解釋:
[形] 1.沒有水分或缺乏水分的。與「溼」相對。如:「乾柴」、「乾毛巾」。 2.枯竭。如:「外強中乾」。 3.聲音清脆響亮。唐.岑參〈虢州西亭陪端公宴集〉詩:「開瓶酒色嫩,踏地葉聲乾。」 4.結拜認來的親屬關係。如:「乾媽」、「乾爹」。 [名] 經脫水加工製成的乾燥食品。如:「餅乾」、「牛肉乾」、「鹹菜乾」。 [動] 1.變乾燥。如:「油漆未乾」。 2.竭盡、乾涸。如:「乾杯」。《山海經.北山經》:「教水出焉,西流注于河,是水冬乾而夏流。」 3.怠慢、置之不理。《兒女英雄傳》第三○回:「從今日起,且乾著他,不理他,他兩個自然該有些著慌。」 [副] 1.沒有剩餘。如:「他把人家的積蓄都榨乾了。」 2.徒然、白白的。如:「乾等」、「乾瞪眼」。《紅樓夢》第一二回:「熱鍋上螞蟻一般,只是乾轉。」 3.表面的、形式的。如:「乾笑」。《水滸傳》第二五回:「當下那婦人乾號了半夜。」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乾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 傅元龍 |
日期: | 2000年12月 |
出處: | 教育大辭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乾」為〔易經〕六十四卦之首卦,一卦六爻皆為陽爻,純陽不雜,含有剛健、奮發之意。乾為天之象徵,具有偉大的創造力,萬物皆感受此力,而以各種不同形態表現於寰宇之間。 乾之卦辭為「元、亨、利、貞」,「元」是浩大,「亨」是通達,「利」是適宜,「貞」是堅固。卦辭的意思是說,蒼天浩然之氣,充塞宇宙之間,循環運行無所不達,以化育萬物,使其各遂其生,各得其所,適當的蕃衍生長,就是宇宙造化的恆常規律。 〔周易‧文言〕對乾之卦辭作了更進一步的闡釋:「元者,善之長也;亨者,嘉之會也;利者,義之和也;貞者,事之幹也。君子體仁足以長人,嘉會足以合禮,利物足以和義,貞固足以幹事。」〔文言〕以「仁、禮、義、智」來表達乾卦「元、亨、利、貞」之真諦。〔象傳〕復以「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來說明乾卦的精神所在。君子應效法「乾」的剛健積極精神,履行「仁義禮智」四德,努力不懈,必可通達天道,達到天人一體的至高境界。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乾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
四縣音 |
|
海陸音 |
|
大埔音 |
|
饒平音 |
|
詔安音 |
|
南四縣 |
|
釋義:
|
|
四縣音 |
|
海陸音 |
|
大埔音 |
|
饒平音 |
|
詔安音 |
|
南四縣 |
|
釋義: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_乾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
kuann
|
解釋:
|
|
音讀: |
kan
|
解釋:
|
|
音讀: |
khiân
|
解釋: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_乾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ㄑㄧㄢˊ 1. 冒出。《說文解字.乙部》:「乾,上出也。」 2. 易經卦名: ⑴ 八卦之一。卦形是,代表天、陽等之義。 ⑵ 六十四卦之一。乾()下乾()上。象徵君子應自強不息,努力永不懈怠之義。 3. 陽剛、男性。如:「乾造」、「乾宅」。《易經.繫辭上》:「乾道成男,坤道成女。」 4. 姓。如唐代有乾彥思。 ㈡ㄍㄢ 1. 沒有水分或缺乏水分。與「溼」相對。如:「乾柴」、「乾毛巾」。《詩經.王風.中谷有蓷》:「中谷有蓷,暵其乾矣。」 2. 枯竭、乾涸。如:「外強中乾」。《左傳.僖公十五年》:「亂氣狡憤,陰血周作,張脈僨興,外強中乾。」《山海經.北山經》:「教水出焉,西流注於河,是水冬乾而夏流。」 3. 竭盡、沒有剩餘。如「乾杯」、「他將對方積蓄都搾乾了。」 4. 徒然、白費。如:「乾等」、「乾瞪眼」。《紅樓夢》第一二回:「熱鍋上螞蟻一般,只是乾轉。」 5. 拜認之親屬關係。如:「乾媽」、「乾爹」。《紅樓夢》第二七回:「明兒你伏侍我罷,我認你做乾女孩兒。」 6. 怠慢、置之不理。《兒女英雄傳》第三○回:「從今日起,且乾著他,不理他,他兩個自然該有些著慌。」 7. 表面、虛假。如:「乾笑」。《水滸傳》第二五回:「當下那婦人乾號了半夜。」 8. 聲音清脆響亮。唐.岑參〈虢州西亭陪端公宴集〉詩:「開瓶酒色嫩,踏地葉聲乾。」 |
|
注音: | ㈠ㄑㄧㄢˊ ㈡ㄍㄢ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乾 |
授權資訊: |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