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章句〕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賈馥茗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章句〕是劉勰著〔文心雕龍〕第三十四篇,雖然是就文章的章句而言,卻適用於任何著作,可為寫作的法則。篇中要旨說一篇文章可能包含若干章節;每個章節又包含許多「句子」;每一句又是由若干「字」聯結而成;由字組句,由句成節,再聯接各節成章,然後構成全篇,都有法則,依照法則,才能成為精采的文章,同時包括聲調或音韻的變化,以及「虛字」的應用。
  劉勰在篇中開始說:「設情有宅,置言有位」,意思是指文學作品出於情感,情感的表現,在文中要有適當的布局,所用的文字,要置放在適當的位置。引伸第一句話,文學作品之外的著述,雖然也有情感成分,但往往以內容為主,不僅是情感的發抒;那麼安排內容約次第,即如布局;文字的位置,即是文字的結構,如慣例是主辭在前,述辭在後的法則,是任何性質的寫作所用的規準。劉勰接著說,布局是章,即是依全部內容而分的重點,排列起來的各個次第,每個次第表現一個重點,又前後銜接,有條不紊,劉氏稱之為「明」;文字的位置,劉氏稱之為「局」,是分配安放的意思,因為若一個字安放的位置不對,不是失去「原意」,就是意義不清,例如主辭和述辭各有形容辭的時候,若把形容主辭的字放在述辭前面,不但不當,還可能鬧出笑話(如把「慈母抱幼兒」寫成「幼母抱慈兒」豈不荒唐!)。劉勰接著說,人在立言的時候,集字成句,積句成章,積章成篇;一篇精彩的文章,在於章沒有瑕疵;一章明白細膩,在於句子沒有缺點;一個佳句,在於所用的字個個確當。從一開始確定了根本(分章),可以貫穿到末尾;知道最重要的原則,可以應用於各方面。文章的體裁和篇幅不同,分章合句,音調也有緩急之別,可以自由變化,並無一定的規準;句子的字數,也沒有一定的限制,只在於聯接得當。完整的一章,應該沒有遺漏的意思;但起承轉合,就如舞蹈者循環變換,不失其序列。字調鏗鏘,有高昂低沉的變化。即使引用典故,看似斷章取義,實則引用恰當時,可以如從繭中抽絲,仍然首尾一致,從頭到尾,如魚鱗一般,排列有序:開頭便隱示中間的意思,結尾要呼應起頭的意旨,如是才能文采交錯,而意義一貫。
  劉勰也談到詩詞的韻調和字數,是純文學的領域。至於虛字,則是各種文章常常要用的。例如「兮」字,見放詩經的多在句子之內;楚辭則在句子之外,是為輔助語氣、補足聲音而用的。如「夫」、「惟」、「蓋」、「故」是句子開頭的「發語詞」;「之」、「而」、「於」、「以」是插入句中的「虛」字 ,但不能濫用 ;「乎」、「哉」、「矣」、「也」,是句末用的,用來補足語氣,非為結束。這些字似乎沒有實際的意義,但是在句子中的作用卻很大,運用的靈活而恰當,會使字句結構完整而順暢。當然劉勰所舉的虛字,是文言文中常用的,從語體文流行以後,多數已經不用,但必要時還是要用,如「之」、「而」、「於」、「以」等,雖然其中的「之」字已經用「的」字代替,而在一句話裡「的」字太多時,插用一個「之」字,可以免於煩贅;不過若完全用「之」字,則會使人有「不文不白」的感覺。
  劉勰在〔章句〕篇中所說的,如果加上第四十三篇〔附會〕中所說的來看,將會更加明白而確定。〔附會篇〕中說,附會的意思是「附辭會義,務總剛領,驅萬途於同歸,貞百慮於一致;使眾理雖繁,而無倒置之乖,群言雖多,而無棼絲之亂;……首尾周密,表裡一體。」統括起來,即是一篇文章,要以一個總的命意,貫穿首尾;取材料之合用的,捨棄不必要的,才會成為精采的一篇。縱使內容複雜,也不致散漫,像蓋房子要有基礎和架構,做衣服要接縫一般。所以文章的體制或規格,要以心意情感為精神,以內容材料為骨髓,以文辭風采為肌膚,以語調韻律為聲氣,然後才能辨別出不當之處,表現出精華之所在,捨棄小巧的和片面的,保留宏偉的和完美的,才是「經略」全篇之道。
  劉勰繼而指出不善「附會」的缺點說,因為文章的變化並沒有定規,作者的意見也會浮雜,過於簡略則內容貧乏;過於廣博,就不免雜亂。能夠貫通首尾、全篇成為一體的很少;一部分一部分的勉強拚湊,必然不能連貫。故而善附者能把不同的意旨聯接得如肝膽般,精密無間;主要的是說理要透徹,敘事要明白,思慮要周詳,措辭要恰當。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章句〕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