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輪迴 - 教育百科
ˊ
ˊ
  • 漢語拼音 lún huí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lún huí
解釋:
  1. 循環不息。
    【例】風車在風中不停的輪迴旋轉。
  2. 佛教用語。指一切尚未證得解脫的眾生,由於業力的關係,永遠在六道內轉化不休。
    【例】佛教以輪迴的觀念,來勸導信徒行善。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輪迴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lún huí
解釋:
1.循環不息。北周.王襃〈善行寺碑〉:「塵沙日月,同渤澥之輪迴。」也作「輪回」。
2.佛教用語。指一切尚未證得解脫的眾生,由於業力的關係,永遠在六道內轉化不休。《西遊記》第一回:「乃是佛與仙與神聖三者,躲過輪迴,不生不滅,與天地山川齊壽。」也作「輪回」。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輪迴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Metempsychosis
作者: 但昭偉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輪迴是指人的靈魂在寄居於當世的身體之前,曾寄居於別人甚至動物的身體上,而在當世生命結束之後,也會轉投入其他的人或動物的肉體中,如佛家說的「眾生輾轉生死於三界六道中,如車輪一般」。
  輪迴雖主要是佛教和印度教中的概念,但在古希臘人和某些被視為異端的基督教會中,也曾有過這種觀念。當代有許多中國人仍然相信輪迴的存在;西方近代哲學家叔本華(A. Schopenhauer, 1788~1860)和麥塔加(J.M.E. McTaggart, 1866~1925)亦曾將輪迴的概念納入他們的形上學中。
  輪迴的概念容易與靈魂不滅(immortal soul)混淆。佛家主張輪迴,但認為靈魂和物體一樣,有殞滅之時;人修行之目的即在逃脫輪迴。佛家和印度教認為,輪迴的發生不僅限於人世間,也發生於天道和地獄道。至於人死之後,是否即刻輪迴,各家看法不同;有的主張在人死的一剎那,靈魂隨即轉世,但有的主張須經七七四十九天,好的升到天堂,其次的才投胎轉世,重入人間。
  支持輪迴存在的有三種論證;一是形上學的論證,如佛家的因果論主張:認為凡事均有前因,某些意識狀態並非是身體所造成的果,其存在必由非物理因素所導致;在上帝(造物主)不存在的設定下,導致人類意識狀態的因必然是生前的意識狀態。二是經驗的論證,如有的人可以敘述其前世之種種,且其敘述相當正確;又有人主張人的本能即是在前世所學得。三是神學的論證,如用輪迴的概念來解釋人間罪惡的來源。不過這三種論證都遭致許多批評。
  在哲學中,輪迴問題牽涉到個人認同(personal identity)的難題。因為如果甲的前世是乙,那麼甲和乙之間就沒有什麼區分,他們實際上是同一個人。而在傳統中,指認人的標準是人所具有的肉體,故依此說,輪迴概念並無意義。
  輪迴,音譯僧娑洛,指眾生由惑業的因而招感六道(地獄、餓鬼、畜牲、人、阿修羅、天)的生死相續輪迴的過程,有如車輪的迴轉,永無止盡,故稱輪迴。
  輪迴的思想,並非創自佛教;印度古代婆羅門教中即有輪迴的教義,佛教承襲之並加以發展,而注入新的教義。因而,佛教和婆羅門教對輪迴的思想即有所差別;婆羅門教認為四大種姓(婆羅門-宗教師,剎帝利-王族、吠首-農商等百姓、首陀羅-奴隸)在生生世世的相續輪轉中永襲不變,而佛教則認為眾生平等,一切眾生依個人之行為業報之不同而輪迴六道,下等種姓今生若修身積德,來生可轉為上等種姓,而上等種姓若行惡造罪,來世亦會淪為下等種姓,甚至墮入畜牲、餓鬼或地獄。這是早期佛教從業感緣起的立場,來強調一切眾生平等的意義。
  輪迴的主體,在婆羅門教是一種我論性質的固定的靈魂,而佛教則是以業識為輪迴的主體。業,是沒有實體的行為思想的綜合存在,是一種相續而無自性的感招緣起。依婆羅門教,輪迴的內容只是生生世世如此,是一種宿命論,而佛教卻是因果未定論,是一種無窮無盡的因果相續流轉的歷程。從一個身心移轉到另外一個身心,也即是從一個業報系移轉到另一個業報系,如流水波波相次,如燈柱的焰焰相續,永無休止,因此,輪迴的感受是苦澀。
  輪迴的作用感受,在有情身心而言,是一種無常、苦澀和煩惱,所以佛陀勸化世人要解脫輪迴的束縛,超越三界六道。而解脫的法門,由於眾生無量無邊,也就有八萬四千法門等等。不同眾生的習性,也就有不同的相應而克制的法門,這稱為契機。不同時代背景也有著不同時代的相應法門,如依照〔大乘同性經〕、〔正法念處經〕、〔大集經月藏分〕及〔無量壽經〕等的說法,目前吾人所處的時代最契教契機的法門,是念佛而求生西方淨土的淨土法門。在今日,依此念佛法門是最易最穩的超越輪迴的捷徑。
  輪迴與解脫是相對的;依緣起法的立場來看,輪迴是對緣起法則的迷惑妄執,為緣起的流轉律,也是惑、業、苦的相續因果,而解脫則是緣起的還滅律,從覺悟緣起法而了達生死的真相。如果與「空」連在一起論,緣起還滅律的解脫,即是「空」的證悟通達,而緣起流轉律的輪迴,則是迷於「空」而為業主導的相續因果。
  然而,在佛陀的教法中,滾滾紅塵中也有很多已開悟而示現輪迴以渡化眾生的菩薩,如倒駕慈航的觀音大士;更有生生世世在輪迴流轉中發大願大悲的菩薩如地藏菩薩即是。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輪迴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lûn-huê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佛教用語。指所有還沒有得到解脫的眾生,由於罪業的關係,永遠在六道內轉化不休。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_輪迴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臺灣台語 輪迴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