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胡安國 - 教育百科
ˊ
ˊ
  • 漢語拼音 hú ān guó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hú ān guó
解釋:
人名。(西元1074~1138)字康侯,建寧崇安人,宋經學家。官至中書舍人兼侍講。王安石廢棄《春秋》,安國以為其乃先聖傳心之要典,故仍潛心研究二十年。諡文定。著有《春秋傳》、《資治通鑑舉要補遺》等。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胡安國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程運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胡安國(1074~1138)字康侯,北宋建寧崇安(今屬福建)人。哲宗紹聖四年(1097)中進士,擢為太學博士,旋又奉派提舉湖北、湖南、成都學事;紹興元年(1131)任為中書舍人,兼侍講;紹興五年,以安國為經筵舊臣,令纂修所著〔春秋傳〕。三年書成,高宗謂「深得聖人之旨」,進為寶文閣直學士;同年卒,享年六十五歲,諡文定。著有〔春秋傳〕三十卷行於世,元、明兩朝取士,以此書為經文定本。
  安國個性耿直,重操守,講忠信,不趨附權貴,以致屢遭貶斥,轉徙流寓;然安貧樂道,不求浮世利名,時人以之與二程先生相提並論。謝上蔡論年輩較安國為長,稱他如大冬嚴雪中的松柏,可見其足堪為當時士林表率。〔宋史〕本傳中亦稱他「進退合義,為渡江以來儒者之冠」。
  〔宋史〕本傳載:「安國之使湖北也,(楊)時方為府教授,良佐(上蔡)為應城宰,安國質疑訪道,禮之甚恭,每來謁而去,必端笏正立目送之。」其為人謙恭如此。
  安國學宗程頤,唯依學統言,並非二程嫡傳;他曾自稱其學問得之伊川書者為多,故謂之為程頤之私淑,亦不為過。蓋安國所與游者,游酢、謝良佐、楊時皆程門弟子,其子胡宏(五峰),受學於楊時;全祖望在〔宋元學案‧武夷學案〕中指出:「南渡昌明洛學之功,文定(胡安國)幾侔于龜山(楊時),而朱熹、張拭、呂祖謙,皆其再傳。」可見其在伊洛淵源中的地位。
  安國為學,重在經世,亦即通經致用;他盡畢生之力治〔春秋〕,目的亦在經世。他認為「百王之法度,萬世之準繩,皆在此書」。主張人主欲「經邦濟世」,必須取法此書。〔宋元學案‧武夷學案〕中載安國之言:「某初學〔春秋〕用功十年,遍覽諸家,欲求博取,以會要妙,然但得其糟粕耳;又十年,時有省發,遂集眾傳,附以己說,猶未敢以為得也;又五年,書成,舊說之得存者寡矣。及此二年,所習似益察,所造似益深,乃知聖人之旨益無窮,信非言論所能盡也。」經過三十年的努力,才將〔春秋傳〕寫成;又奉高宗旨,再加纂修,此書之成,耗盡了安國畢生心力,其治學之勤奮、態度之嚴謹,於此可見。
  〔春秋傳〕成書後,為歷朝主政者所推崇。宋高宗將其列為經筵讀本;元朝仁宗皇慶二年(1313)下詔行科舉新制,以胡傳為科舉取士必讀,與〔春秋〕三傳並行;明代科舉,漸棄經不讀,惟以胡傳為主。明永樂年間,胡廣等奉敕修〔春秋大全〕,經文即以胡傳為依據;清人亦謂〔春秋大全〕一書,「所采諸說,惟憑胡氏定去取,而不復考論是非」。當時所謂經義,實乃安國之傳義,尊崇胡傳自此蔚為風尚。
  胡安國〔春秋傳〕的特點,在事按〔左氏〕,義采〔公羊〕、〔穀梁〕,兼採三傳,而又能突破三傳。他服膺孟子及程頤的〔春秋〕說,又與孫復〔春秋尊王發微〕中的學術觀點,有相通之處,從名實關係闡明〔春秋〕尊王大義,對春秋大義的闡發具有鮮明的理論色彩,在歷代春秋學的研究中,起了承先啟後的作用;其論點不僅為前儒所不及,對後世亦有其一定的影響。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胡安國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