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清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qīng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清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qīng |
解釋:
[形] 1.澄淨、純潔。與「濁」相對。如:「清潔」、「清澈」。《詩經.魏風.伐檀》:「河水清且漣猗。」 2.高潔、廉潔。如:「清望」、「清廉」、「清士」。元.鄭廷玉《冤家債主》第四折:「法正天須順,官清民自安。」 3.寂靜。如:「冷清」、「清靜」。 4.秀美。如:「眉清目秀」。唐.杜甫〈戲為六絕句〉六首之五:「不薄今人愛古人,清詞麗句必為鄰。」 5.安定、太平。如:「清平盛世」。《文選.曹植.送應氏詩二首之一》:「清時難屢得,嘉會不可常。」 [副] 1.單純的。如:「清一色」、「清唱」。 2.淨盡、一點也不留。如:「債還清了。」、「書款付清了。」 3.詳細、明白。如:「點清數目」、「查清戶口」、「謄清作文」。 [動] 1.使乾淨、使整齊。如:「清洗」、「清理」、「清除」。 2.整頓。如:「清黨」、「肅清」。 3.結帳。如:「清帳」、「清算」、「結清餘欠」。 4.點檢(清楚)。如:「清點」、「清倉」。《儒林外史》第六回:「你們各人管的田房、利息帳目,都連夜攢造清完,先送與我逐細看過。」 [名] 1.朝代名。參見「清朝」條。 2.參見「血清」條。 3.姓。如宋代有清賢。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清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
|
海陸音 |
|
大埔音 |
|
饒平音 |
|
詔安音 |
|
南四縣 |
|
釋義: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清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四縣音 |
|
海陸音 |
|
大埔音 |
|
饒平音 |
|
詔安音 |
|
南四縣 |
|
釋義: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清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
tshing
|
解釋:
|
|
反義詞: | 濁 |
音讀: | tshinn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清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