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一 - 教育百科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tài yī |
解釋:
1.宇宙萬物的本源。《莊子.天下》:「建之以常無有,主之以太一。」《呂氏春秋.仲夏紀.大樂》:「萬物所出,造於太一。」也作「大一」。 2.神仙。即天帝。《史記.卷二八.封禪書》:「天神貴者太一,太一佐曰五帝。」《文選.宋玉.高唐賦》:「醮諸神,禮太一。」也作「泰一」。 3.山名。在陝西省郿縣南,高矗雲表,終年積雪,故也稱為「太白山」,為秦嶺山脈之秀峰或以為終南山之別名。《文選.張衡.西京賦》:「於前則終年太一,隆崛崔崒。」也作「太乙」。 4.星名。在紫微宮中,天一星之南,古代曾以之為北極星。《晉書.卷一一.天文志上》:「天一星在紫宮門右星南,……太一星在天一南,相近。」也作「太乙」。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太一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 俞懿嫻 |
日期: | 2000年12月 |
出處: | 教育大辭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太一或作大一,屢見於先秦諸子典籍中。就字義而言,太一是指最初始或最終極的原理;就實質意義言,「太一」則有多義。首先〔老子.道德經〕常以「一」喻「道」,所謂「載營魄抱一」、「道生一」、「抱一以為天下式」、「得一」等,皆以「一」喻指形上之道、自然之道,普遍精一。〔莊子.天下篇〕進而稱以關尹、老聃為首的學派,「建之以常無有,主之以太一,以濡弱謙下為表,以空虛不毀萬物為實」,直指「太一」(即道)是老子學說的核心思想。〔莊子‧天地篇〕則以「泰初」(或作太初)為「道」的別名:「泰初有無,無有無名,一之所起,有一而未形」,可見泰初與太一均是指宇宙初始天地未分的渾沌狀態,也可說是「道」的原貌,以及萬物復歸於「道」後的終極狀態。〔列子〕據此進而發揮道:「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太易者,未見氣也;太初者,氣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質之始也。氣形質具而未相離,故曰渾淪……易變而為一……一者,形變之始也。」此外〔呂氏春秋.大樂篇〕稱:「音樂之所由來者遠矣。生於度量,本於太一。太一出兩儀,兩儀出陰陽,陰陽變化,一上一下,合而成章。……道也者,至精也,不可為形,不可為名,疆為之,謂之太一。」以及〔淮南子.詮言訓〕中說:「洞同天地,渾沌為樸,未造而成物,謂之太一。」均本諸老莊思想,以「太一」為渾沌之「道」。 其次「太一」一辭也見於先秦儒家典籍之中,如荀子以「太一」為上古時人情質樸真實的代稱,〔禮論篇〕中說:「大饗尚玄尊,俎生魚,先大羹,貴食飲之本也。饗尚玄尊而用酒體。先黍稷而飯稻梁。祭齊大羹而飽庶羞,貴本而親用。貴本之謂文,親用之謂埋,兩者合而成文,以歸太一,夫是之謂大隆。……凡禮始乎稅,成乎文,終乎悅校。故至備,情文俱盡,其次,情文代勝,其下復情以歸太一也。」意思是說,祭祀先王的祭品以盛清水的深色酒杯為上,以生魚置盤中,先奉上沒有鹽梅佐料的肉羹,用以表明飲食以原味為本。以水酒為祭,以美酒為獻;以黍稷為祭,以稻梁為飯;以無味肉羹為祭,以美味為飽餐,是兼顧追念根本與自身使用。追念根本是文飾,親身使用是合理,二者兼顧完成禮儀,回歸太古之時的樸素之情,就是所謂的大大地隆重禮節。所有的禮儀開始都十分粗略,有賴文飾以完成,最後都十分美好。所以說最完美的禮儀,同時極具真情與形式;其次有時文勝於質,最後回復真情以歸太古素朴之時。質而言之,荀子認為禮儀固然出於文明進化,後世子孫踵事增華的結果,但是也必須「文質彬彬」,不可忘卻禮儀形式背後的精神與真情。須知使其形式、沒有精神與真情的禮儀毫無價值可言,因此「禮」應歸本於原初太古之時,回復當初人們創制禮儀的其情實意,才不致流於形式具文。 至於〔禮記.禮運篇〕則以「太一」為天地未分的渾沌狀態,同時也是人文價值創造的根本。〔禮運篇〕中說:「是故夫禮,必本於太一,分而為天地,轉而為陰陽,變而為四時,列而為鬼神。」就是說禮以宇宙渾沌未分,至大沌一的原理為根本,沌一的原理分而為天地,運轉為陰陽相對的現象,變化為春夏秋冬四時季節,列位成通過去未來的鬼神。表面上看來〔禮運〕中的「太一」與道家構想形上自然之道的〔太一〕十分神似,但是以「太一」為禮的根本的說法,更能貫串起「宇宙論」與「價值論」的關係。質言之,〔禮運篇〕以宇宙全體的自然原理(太一)為人文價值創造的依據(禮),展現儒家思想最重要的兩方面:一是肯定宇宙有價值、秩序、法則;二是肯定「天人合德」,人可依據並效法自然之道,創造人文價值。就這兩點來說,道家可能只贊同前者,對後者則持保留的態度。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太一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