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通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ㄕㄨㄣˋㄔㄤˋㄅㄨˋㄗㄨˇㄙㄜˋㄖㄨˊ:「ㄊㄨㄥㄔㄤˋ」、「ㄊㄨㄥㄕㄨㄣˋ」。
  2. 使ㄕˇㄕㄨㄣˋㄔㄤˋㄖㄨˊ:「ㄊㄨㄥㄇㄚˇㄊㄨㄥˇ」、「ㄊㄨㄥㄕㄨㄟˇㄍㄨㄢˇ」。
  3. ㄐㄧㄠㄌㄧㄡˊㄨㄤˇㄌㄞˊㄐㄧㄠㄨㄤˇㄖㄨˊ:「ㄊㄨㄥㄉㄧˊ」、「ㄊㄨㄥㄏㄤˊ」、「ㄊㄨㄥㄒㄧㄣˋ」、「ㄊㄨㄥㄔㄜ」、「ㄊㄨㄥㄕㄤ」、「ㄌㄧㄡˊㄊㄨㄥ」、「ㄏㄨˋㄊㄨㄥㄧㄡˇㄨˊ」。
  4. ㄉㄠˋㄉㄚˊㄖㄨˊ:「ㄊㄨㄥㄨㄤˇ」、「ㄊㄧㄠˊㄊㄧㄠˊㄉㄚˋㄌㄨˋㄊㄨㄥㄌㄨㄛˊㄇㄚˇ」。
  5. ㄑㄩㄢˊㄅㄨˋㄓㄥˇ˙ㄍㄜㄉㄡㄖㄨˊ:「ㄊㄨㄥㄒㄧㄠ」、「ㄊㄨㄥㄊㄨㄥㄕㄤˋㄑㄩˋ」、「ㄊㄨㄥㄆㄢˊㄎㄠˇㄌㄧㄤˊ」。
  6. ㄇㄧㄥˊㄅㄞˊㄌㄧㄠˇㄐㄧㄝˇㄉㄨㄥˇㄉㄜˊㄖㄨˊ:「ㄊㄨㄥㄒㄧㄠˇ」、「ㄐㄧㄥㄊㄨㄥ」、「ㄊㄨㄥㄑㄧㄥˊㄉㄚˊㄌㄧˇ」。
  7. ㄩㄢㄅㄛˊㄖㄨˊ:「ㄊㄨㄥㄘㄞˊ」、「ㄊㄨㄥㄖㄣˊ」。
  8. ㄕㄡˊㄒㄧㄇㄡˇㄓㄨㄥˇㄕˋㄨˋ˙ㄉㄜㄖㄣˊㄖㄨˊ:「ㄓㄨㄥㄍㄨㄛˊㄊㄨㄥ」、「ㄨㄢˋㄕˋㄊㄨㄥ」。
  9. ㄅㄠˋㄍㄠˋㄍㄠˋㄔㄨㄢˊㄉㄚˊㄖㄨˊ:「ㄊㄨㄥㄅㄠˋ」、「ㄊㄨㄥ」。
  10. (10)ㄆㄨˇㄅㄧㄢˋ˙ㄉㄜㄍㄨㄥˋㄊㄨㄥˊ˙ㄉㄜㄖㄨˊ:「ㄊㄨㄥㄅㄧㄥˋ」、「ㄊㄨㄥㄒㄧㄥˊ」、「ㄊㄨㄥㄒㄧㄥˋ」、「ㄊㄨㄥㄔㄥ」、「ㄊㄨㄥㄙㄨˊ」。
  11. (11)ㄌㄧㄤˋㄘˊ:①ㄩㄥˋㄩˊㄐㄧˋㄙㄨㄢˋㄨㄣˊㄕㄨㄉㄧㄢˋㄒㄩㄣˋㄕㄨˋㄌㄧㄤˋ˙ㄉㄜㄉㄢㄨㄟˋㄖㄨˊ:「ㄧˋㄊㄨㄥㄉㄧㄢˋㄏㄨㄚˋ」、「ㄙㄢㄊㄨㄥㄉㄧㄢˋㄅㄠˋ」。②ㄩㄥˋㄩˊㄐㄧˋㄙㄨㄢˋㄑㄧㄠㄐㄧˊㄓㄨㄥㄍㄨˇㄘˋㄕㄨˋ˙ㄉㄜㄉㄢㄨㄟˋㄖㄨˊ:「ㄌㄟˊㄍㄨˇㄙㄢㄊㄨㄥ」。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通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tōng
解釋:
  1. 沒有堵塞,可以貫穿或穿透的。
    【例】流通、貫通、四通八達
  2. 往來、交往。
    【例】通信、通商、互通有無
  3. 傳達、報告。
    【例】通知、通報、通風報信
  4. 廣泛的、共同的。
    【例】通性、通則、通病
  5. 全部、整個。
    【例】通宵、通盤考慮、通通有獎
  6. 明白、了解、熟悉。
    【例】他上通天文,下知地理。
  7. 熟悉某種事物的人。
    【例】中國通、萬事通
  8. 量詞:(1)計算文書、電訊的單位。
    【例】一通電話、三通電報 (2)計算敲擊次數的單位。
    【例】擂鼓三通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通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tōng
解釋:
[形]
1.沒有堵塞,可以穿過的。如:「水管不通了。」
2.流暢、暢達。如:「暢通」、「四通八達」、「你的作文寫得不夠通順。」宋.范仲淹〈岳陽樓記〉:「政通人和,百廢具興。」《老殘遊記》第一回:「當年也曾讀過幾句詩書,因八股文章做得不通,所以學也未曾進得一個。」
3.順利。如:「星運亨通」。
4.靈活、不閉塞。如:「圓通」、「開通」。
5.淵博。如:「通人」、「博學通儒」。
6.共同的。如:「好逸惡勞是一般人的通病。」《孟子.滕文公上》:「天下之通義也。」
7.整個、全部。如:「通宵」、「通盤考量」。《孟子.離婁下》:「匡章通國皆稱不孝焉,夫子與之遊,又從而禮貌之,敢問何也?」
[副]
全、都。如:「通通上去」。《紅樓夢》第二八回:「他說的我通不懂,怎麼不該罰!」
[動]
1.到達。如:「通到」、「通往」。《國語.晉語二》:「道遠難通,望大難走。」
2.往來、交往。如:「通商」、「通航」、「互通有無」。《漢書.卷三七.季布欒布田叔傳.季布》:「吾聞曹丘生非長者,勿與通。」
3.報告、使知曉。如:「通知」、「通報」。《史記.卷四八.陳涉世家》:「自辯數,乃置,不肯為通。」
4.明白、了解。如:「通曉」、「精通」。《漢書.卷七二.王貢兩龔鮑傳.王吉》:「今使俗吏得任子弟,率多驕驁,不通古今。」
5.男女間發生不正常的關係。如:「通姦」、「私通」。《左傳.桓公十八年》:「公會齊侯于濼,遂及文姜如齊,齊侯通焉。」《漢書.卷五五.衛青霍去病傳.衛青》:「季與主家僮衛媼通,生青。」
[名]
1.熟悉某種事物的人。如:「中國通」、「萬事通」、「數學通」。
2.量詞:(1)計算文書、電訊的單位。如:「一通電話」、「三通電報」。(2)計算敲擊鐘鼓次數的單位。如:「擂鼓三通」。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通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通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thang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副] ] 可以。
反義詞: 毋通
音讀: thong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交會往來。
  2. [[動] ] 使順暢。
  3. [[動] ] 理解透澈。
  4. [[動] ] 溝通。
  5. [[動] ] 傳達。
  6. [[形] ] 所有的、全部的。
  7. [[形] ] 專精。
  8. [[形] ] 合情理。
  9. [[量] ] 計算電訊消息的單位。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通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到達。如:「通到」、「通往」。《說文解字.辵部》:「通,達也。」《國語.晉語二》:「道遠難通,望大難走。」漢.司馬相如〈難蜀父老〉:「舟車不通,人跡罕至。」

2. 往來、交往。如:「通商」、「通航」、「互通有無」。《史記.卷八四.屈原賈生列傳.賈誼》:「而賈嘉最好學,世其家,與余通書。」《文明小史》第四五回:「到了美國約克,到了香港,還時時通信給他。」

3. 開闢。《書經.旅獒》:「惟克商,遂通道于九夷八蠻。」《禮記.月令》:「開通道路,毋有障塞。」

4. 沒有堵塞,可以穿過的。如:「通路」、「水管不通了。」《漢書.卷七○.傅常鄭甘陳段傳.陳湯》:「老棄敦煌,正當西域通道。」晉.陸機〈贈尚書郎顧彥先〉詩二首之二:「停陰結不解,通衢化為渠。」

5. 流暢、順利。如:「暢通」、「亨通」、「四通八達」、「你的作文寫得不夠通順。」宋.范仲淹〈岳陽樓記〉:「政通人和,百廢俱興。」《老殘遊記》第一回:「當年也曾讀過幾句詩書,因八股文章做得不通,所以學也未曾進得一個。」

6. 顯達。《魏書.卷三五.列傳.崔浩》:「其砥直任時,不為窮通改節。」南朝宋.范曄〈後漢書二十八將傳論〉:「如管隰之迭升桓世,先趙之同列文朝,可謂兼通矣。」

7. 通情達理。如:「通達」。《漢書.卷七二.王共兩龔鮑傳.王吉》:「今使俗吏得任子弟,率多驕驁,不通古今。」《三國演義》第三二回:「丕八歲能屬文,有逸才,博古通今,善騎射,好擊劍。」

8. 報告、傳達。如:「通知」。《史記.卷四八.陳涉世家》:「自辯數,乃置,不肯為通。」《董西廂》卷七:「恰正心頭悶,見紅娘通報,有人喚門。」

9. 淵博。如:「博學通儒」。漢.王充《論衡.超奇》:「通書四篇以上,萬卷以下,弘暢雅言,審定文讀,而以教授為人師者,通人也。」《後漢書.卷三六.鄭范陳賈張列傳.賈逵》:「學者宗之,後世稱為通儒。」

10. 通曉某類事物之人。如:「中國通」、「萬事通」、「數學通」。

11. 靈活、不閉塞。如:「開通」。《官場現形記》第三八回:「凡是當知客和尚……真正要八面圓通,十二分週到,方能當得此任。」

12. 共同的。如:「好逸惡勞是一般人的通病。」《孟子.滕文公上》:「天下之通義也。」三國魏.嵇康〈養生論〉:「夫田種者,一畝十斛,謂之良田,此天下之通稱也。」

13. 整個、全部。如:「通宵」、「通盤考量」、「通通上去」。《孟子.離婁下》:「匡章通國皆稱不孝焉,夫子與之遊,又從而禮貌之,敢問何也?」

14. 勾結。《新唐書.卷一六二.列傳.薛存誠》:「浮屠鑒虛者,自貞元中關通賂遺,倚宦豎為姦。」《紅樓夢》第四六回:「怪道,你們串通一氣來算計我。等著我和你主子鬧去就是了。」

15. 男女間發生不正常之關係。如:「私通」、「通姦」。《左傳.桓公十八年》:「公會齊侯於濼,遂及文姜如齊,齊侯通焉。」《漢書.卷五五.衛青霍去病傳.衛青》:「(鄭)季與主家僮衛媼通,生青。」

16. 當量詞:

⑴ 計算文書、電訊數量之單位。如:「一通電話」、「三通電報」。《三國演義》第五九回:「祈禱之法,書病人姓名,說服罪之意,作文三通,名為『三官手書』:一通放於山頂以奏天,一通埋於地以奏地,一通沉於水底以申水官。」《三國演義》第七九回:「達猛然省悟,即寫表一通,付與來使。」

⑵ 計算敲擊鐘鼓次數之單位。如:「擂鼓三通」。《三國演義》第二八回:「只見一通鼓未盡,關公刀起處,蔡陽頭已落地。」

17. 姓。如明代有通仁本。

注音: ㄊㄨㄥ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通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