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洗 - 教育百科
ˇ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ㄧˇㄕㄨㄟˇㄑㄩˋㄖㄨˊ:「ㄒㄧˇ」、「ㄒㄧˇㄗㄠˇ」、「ㄒㄧˇㄊㄡˊ」、「ㄒㄧˇㄨㄢˇ」。
  2. ㄑㄩˋㄔㄨˊㄖㄨˊ:「ㄒㄧˇㄒㄩㄝˇ」、「ㄒㄧˇㄗㄨㄟˋ」、「ㄒㄧˇㄕㄨㄚㄩㄢㄑㄩ」。
  3. ㄎㄨㄥㄎㄨㄥ˙ㄉㄜㄖㄨˊ:「ㄐㄧㄚㄆㄧㄣˊㄖㄨˊㄒㄧˇ」、「ㄋㄤˊㄎㄨㄥㄖㄨˊㄒㄧˇ」。
  4. ㄍㄞˇㄍㄨㄛˋㄒㄧㄤˋㄕㄢˋ˙ㄉㄜㄖㄨˊ:「ㄒㄧˇㄒㄧㄣㄍㄜˊㄇㄧㄢˋ」。
  5. ㄎㄜˇㄍㄨㄥㄒㄧˇㄐㄧㄥˋ˙ㄉㄜㄑㄧˋㄇㄧㄣˇㄖㄨˊ:「ㄅㄧˇㄒㄧˇ」。
  6. ㄐㄧㄤㄆㄞㄕㄜˋㄏㄠˇ˙ㄉㄜㄉㄧˇㄆㄧㄢˋㄒㄧㄢˇㄧㄥˇㄉㄧㄥˋㄧㄥˇㄖㄨˊ:「ㄒㄧˇㄓㄠˋㄆㄧㄢ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洗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用水去除汙穢、汙垢。
    【例】洗衣、洗手、洗澡 ◎
  2. 清除、伸雪。
    【例】洗罪、洗冤
  3. 盛水盥滌的器具。
    【例】筆洗
  4. 除去磁帶、磁片上已記錄的聲音、影像或資料。
    【例】他一不小心,把昨晚錄好的歌曲洗掉了。
  5. 將拍攝好的底片顯影定影。
    【例】洗相片
注音:
漢語拼音: xiǎn
解釋:
  1. 姓。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洗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動]
1.以水或溶劑滌除汙穢、汙垢。如:「洗衣」、「洗碗」、「一貧如洗」。《詩經.大雅.行葦》:「或獻或酢,洗爵奠斝。」《西遊記》第四八回:「只見陳家老者,著兩個僮僕,掃開道路,又兩個送出熱湯洗面。」
2.清除、洗雪。如:「洗罪」。《後漢書.卷六五.皇甫張段列傳.段熲》:「洗雪百年之逋負,以慰忠將之亡魂。」《宋史.卷四○四.列傳.劉穎》:「就遷提刑,以洗冤澤物為任,間詣獄,察不應繫者縱遣之。」
3.殺光、搶盡。《舊唐書.卷二○○下.列傳.黃巢》:「賊怒坊市百姓迎王師,乃下令洗城,丈夫丁壯,殺戮殆盡,流血成渠。」《三朝北盟會編.卷二四二.炎興下帙》:「朕兵未行,輒撓其後。雖匹夫匹婦不可留,即遣都舍音將兵萬人於大名,多與少盡洗之。」《三國演義》第六四回:「四更前後,走到歷城下,守門者只道姜敘兵回,大開門接入。超從城南門邊殺起,盡洗城中百姓。」
4.把牌重新整理。如:「洗牌」。《紅樓夢》第四七回:「賈母規矩是鴛鴦代洗牌,因和薛姨媽說笑,不見鴛鴦動手,賈母道:『你怎麼惱了,連牌也不替我洗?』」
5.用藥水處理,使相片顯影。如:「洗照片」。
6.透過手段,將非法、不正當的轉變成合法、正當的。如:「洗錢」、「黑道洗白」。
[名]
1.古代用以盛水的盥洗器具,似今日的臉盆。《儀禮.士冠禮》:「夙興設洗,直于東榮。」唐.柳宗元〈監祭使壁記〉:「樽、彝、罍、洗、俎豆、醆斝之器,必潔於壇堂之上。」
2.用以清洗毛筆的器皿。明.高濂《遵生八牋.卷一五.燕閒清賞牋中.論文房器具.筆洗》:「今用作洗。玉有鉢盂洗、長方洗、玉環洗,或素或花,工巧擬古。」清.梁廷枏《海國四說.粵道貢國說.卷五.𠸄咭唎國一》:「大普洱茶團二,刮膘吉慶一架,青玉全枝葵花洗一,瑪瑙葵花碗一。」
注音:
漢語拼音: xiǎn
解釋:
[名]
1.植物名。即大棗。鼠李科棗屬,落葉喬木。葉互生,卵形,邊緣具鈍鋸齒。夏季開淡綠色花,成聚繖花序。核果呈長橢圓形,成熟時為金紅色。《爾雅.釋木》:「洗,大棗。」
2.姓。如明代有洗光。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洗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_洗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sé/sué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洗滌、清潔。
  2. [[動] ] 淘洗、沖洗。
  3. [[動] ] 婦女行經。
  4. [[動] ] 譏諷。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_洗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ㄒㄧㄢˇ

1. 洗腳。《說文解字.水部》:「洗,洒足也。」《史記.卷九七.酈生陸賈列傳.酈生》:「沛公方倨床,洗足。」漢.王充《論衡.譏日》:「且沐者,去首垢也;洗,去足垢;盥,去手垢;浴,去身垢,皆去一形之垢,其實等也。」

2. 植物名。即大棗。鼠李科棗屬,落葉喬木。葉互生,卵形,邊緣具鈍鋸齒。夏季開淡綠色花,成聚繖花序。核果呈長橢圓形,成熟時為金紅色。《爾雅.釋木》:「洗,大棗。」

3. 「洗然」:

⑴ 明朗清晰,有條不紊的樣子。《新唐書.卷一二七.列傳.張嘉貞》:「循憲召見,咨以事。嘉貞條析理分,莫不洗然。」唐.司空圖〈月下留丹灶詩序〉:「跡雖顯奇,道必體正,故為物怪之所中者。見之莫不洗然。」

⑵ 肅敬莊嚴的樣子。西晉.潘岳〈夏侯常侍誄〉:「子乃洗然,變色易容。」

⑶ 恬靜安適的樣子。西晉.潘岳〈為賈謐作贈陸機〉詩:「吾子洗然,恬淡自逸。」唐.杜甫〈營屋〉詩:「洗然順所適,此足代加餐。」

4. 姓。如明代有洗光。

㈡ㄒㄧˇ

1. 古代用以盛水之盥洗器具,猶如今之臉盆。《儀禮.士冠禮》:「夙興設洗,直於東榮。」漢.鄭玄.注:「洗,承盥洗者,棄水器也。」

2. 以水或溶劑滌除汙穢、汙垢。《詩經.大雅.行葦》:「或獻或酢,洗爵奠斝。」《西遊記》第四八回:「只見陳家老者,著兩個僮僕,掃開道路,又兩個送出熱湯洗面。」

3. 清除、洗雪。如:「洗冤」。《後漢書.卷六五.皇甫張段列傳.段熲》:「洗雪百年之逋負,以慰忠將之亡魂。」《老殘遊記》第一九回:「沒到十天,撫臺又派了個白大人來。真是青天大人!一個時辰就把我家的冤枉全洗刷淨了。」

4. 殺盡或搶光。如:「血洗」、「一幫搶匪把全村的人都洗了。」

5. 照相之顯影。如:「沖洗相片。」

注音: ㈠ㄒㄧㄢˇ ㈡ㄒㄧˇ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洗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臺灣台語 相關臺灣客語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