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武威漢簡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學荃
日期: 1995年12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武威漢簡是今甘肅省武威縣漢墓出土的簡牘,包括1959年7月磨嘴子6號墓、同年秋天同址18號墓、近年同址某墓(1981年普查文物時發現)以及1972年11月旱灘波墓所出土的共4批、總數為608枚簡牘。
  (一)武威漢簡的內容
  磨嘴子6號墓的480枚竹、木簡,除11枚是日忌雜占以外,餘下469枚均係[儀禮],內含3種不同的本子:甲本,木簡,存[士相見之禮]、[服傳]、[特牲]、[少牢]、[有司]、[燕禮]和[泰射]等7篇;乙本,木簡,存[服傳]1篇;丙本,竹簡,亦僅存[喪服]1篇,共9篇、27,298字。內容約當傳世[儀禮]的半部。
  18號墓的10枚木簡和同址某墓的26枚木簡,皆係「王杖詔書令」。前者學術界稱為「王杖十簡」,上有西漢本始2年(西元前72年)、建始2年(西元前31年)高年授王杖的詔令和河平元年(西元前28年)毆擊王杖主當棄市令的抄件,並記東漢永平15年(西元72年)幼伯受王杖事。後者包括建始元年(西元前32年)發布的尊老扶弱的詔書,元延3年(西元前10年)下的高年賜王杖的詔令,經過修訂補充後重新頒發的建始2年詔令以及5宗鄉吏毆辱王杖主當棄市令等內容。
  旱灘坡墓的木簡78枚、木牘14方,是一宗醫療紀錄資料,包括內、外、婦、五官等科比較完整的醫方30餘個,所開藥物近100味。各科每種病的病名、病狀、所用藥物劑量、藥的泡製方法、服藥時間、用病方式以及針灸穴位、刺療禁忌等等都有詳細記載。
  (二)武威漢簡的簡冊制度
  [儀禮]3種本子的長度是:甲本平均長度為55.5至56釐米,乙本長50.5釐米,丙本長56.5釐米,甲、丙兩本約合漢尺2.4尺,乙本約合漢尺2.15尺。其他「王杖詔書令」、醫藥簡牘等都長23釐米左右,大致皆合漢尺1尺。[論衡.謝短篇]:「二尺四寸,聖人文語。」[書解篇]:「諸子尺書。」武威各類漢簡基本遵循漢代的禮制。[儀禮]乙本稍短,可能因為是單冊經傳的緣故。[儀禮]出土是以末簡為軸心,有字的一面朝裡,從左向右捲成卷子的。第一、二簡簡背寫有篇題和篇次,每簡下端標有頁次。文中有章句號、刪略號、句讀號等等,篇末並有計字數的尾題。26枚「王杖詔書令」簡背下端也標有頁次。這都是後世書籍的封面題名、頁碼、標點符號、版權頁上計字數的發軔或雛形。
  (三)武威漢簡的學術價值
  如果從西晉汲郡魏塚的簡書算起,到1950年代的武威漢簡,簡牘出土已有近一千七百年的歷史了,但像[儀禮]這樣較完整的經書還是首次發現。考古學者從其內容、墓葬和墓主時代等方面結合推斷該書甲、乙本抄寫於西漢晚期,丙本則早於前兩者。迄今為止,這半部簡本[儀禮]不但是該書而且是現存群經中較完整的最古的版本。由於它不同於今存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的[儀禮]本,而是朱經打亂師法、家法,未經糅合今文、古文以前的西漢今文學派后(倉)氏弟子之一的慶(普)氏本,所以對於經學研究和校勘今存[儀禮]版本都有重要價值。
  「王杖詔書令」兩次出土,也是前所未有的。其中有的詔書令,[漢書]失收,可補文獻旳不足,的是研究漢代尊老養老、撫恤鰥寡孤獨廢疾制度不可多得的史料。
  旱灘坡醫藥簡牘的時代,據推斷屬於東漢早期,比我國今存最古的醫方書東漢末年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原本散佚,晉王叔和始輯佚成書)要早得多,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我國兩千年前的醫藥診療水平,醫家的實踐經驗,充實了漢代及漢以前的醫學史。
  另外,[儀禮]較完備的簡冊制度,從其承先啟後的視野來看,與上古及後世的文獻各方面都有因襲、繼承、發展的關係,是研究文獻發展史的實物例證,彌足珍貴。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武威漢簡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