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拔 - 教育百科
ˊ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ㄩㄥˋㄕㄡˇㄌㄚㄔㄡㄖㄨˊ:「ㄅㄚˊㄏㄜˊ」、「ㄅㄚˊㄘㄠˇ」、「ㄅㄚˊㄉㄠㄒㄧㄤㄓㄨˋ」。
  2. ㄊㄧㄠㄒㄩㄢˇㄖㄨˊ:「ㄒㄩㄢˇㄅㄚˊ」。
  3. ㄊㄧˊㄒㄧㄖㄨˊ:「ㄊㄧˊㄅㄚˊ」、「ㄅㄚˊㄓㄨㄛˊ」。
  4. ㄊㄨˊㄔㄨㄊㄜˋㄔㄨ˙ㄉㄜㄖㄨˊ:「ㄔㄨㄌㄟˋㄅㄚˊㄘㄨㄟˋ」。
  5. ㄉㄨㄥˋㄧㄠˊㄍㄞˇㄅㄧㄢˋㄖㄨˊ:「ㄐㄧㄢㄖㄣˇㄅㄨˋㄅㄚˊ」。
  6. ㄔㄨˊㄑㄩˋㄖㄨˊ:「ㄅㄚˊㄑㄩˋㄧㄢˇㄓㄨㄥㄉㄧㄥ」。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拔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拉起、抽出。
    【例】拔刀、拔草 ◎
  2. 吸出。
    【例】拔毒、拔膿
  3. 除去。
    【例】拔禍根、拔去眼中釘
  4. 選出。
    【例】提拔、選拔
  5. 特出、出眾的。
    【例】拔尖、出類拔萃
  6. 動搖、改變。
    【例】堅忍不拔、牢不可拔
  7. 攻取、占領。
    【例】連拔五城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拔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動]
1.拉出、抽出。如:「拔草」、「拔旗」、「拔劍」。《孟子.盡心上》:「楊子取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
2.吸取。如:「拔毒」、「拔出膿來」。
3.除去。如:「拔禍根」、「拔去眼中釘,肉中刺」。
4.選出。如:「提拔」、「選拔」。《漢書.卷七五.李尋傳》:「閉絕私路,拔進英雋。」
5.特出。《孟子.公孫丑上》:「出於其類,拔乎其萃。」《文選.孔稚珪.北山移文》:「夫以耿介拔俗之標,瀟灑出塵之想。」
6.拉高。如:「拔起嗓門尖叫。」
7.動搖、改變。如:「堅忍不拔」、「牢不可拔」。《易經.乾卦.文言》:「樂則行之,憂則違之,確乎其不可拔。」
8.攻取、占領。如:「連拔五城」。《孫子.謀攻》:「殺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災也。」
9.矯治。如:「用藥膏將扭傷的脖子拔直。」
[名]
括,箭的尾端。《詩經.秦風.駟驖》:「公曰:『左之。』舍拔則獲。」漢.毛亨.傳:「拔,矢末也。」
[副]
急速。《禮記.少禮》:「毋拔來,毋報往。」漢.鄭玄.注:「報讀為赴疾之赴,拔、赴皆疾也。」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拔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拔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pua̍h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量] ] 計算打水拉繩時的單位。打水時拉繩子上來一次叫「一拔」。現在指取一次水為「一拔」。
音讀: pue̍h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拉出、拉開。
  2. [[動] ] 搶。
  3. [[名] ] 穿鞋的用具。
音讀: pua̍t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拔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