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頂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頂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dǐng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頂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dǐng |
解釋:
[名] 1.頭的最上部。如:「頭頂」、「禿頂」、「摩頂放踵」。 2.物體最高、最上面的部分。如:「山頂」、「屋頂」、「塔頂」。 3.量詞。計算帽子、轎子等的單位。如:「一頂草帽」、「兩頂斗笠」。《紅樓夢》第一四回:「堂客算來亦有十來頂大轎,三、四十頂小轎。」 [動] 1.以頭承戴。如:「頂天立地」。《水滸傳》第五回:「跨了戒刀,提了禪杖,頂了衣包,便出寨來。」 2.抵住、支撐。《水滸傳》第二五回:「我便一頭頂住那婆子。」《西遊記》第四四回:「我家里燒火的,也是他;掃地的,也是他;頂門的,也是他。」 3.以言相抵。如:「頂嘴」、「頂撞」。《儒林外史》第四三回:「憑著官叫他說甚麼,就是甚麼,那裡還敢頂一句。」《文明小史》第三一回:「寧波的教案,辦得太軟了,官倒沒事,只百姓吃了虧,要是能夠頂上幾句也好些。」 4.冒著、迎面對著。如:「頂風而行」、「她頂著雨匆匆離去。」 5.代替、遞補。如:「頂替」、「頂名」。《文明小史》第二二回:「且說胡道臺補缺的風聲出去,就有幾位候補道想頂他銀圓局的差使。」 6.財產的出價承受,或標價出讓。如:「他新近頂了一家店,不久就要開張。」 [副] 最、非常。如:「頂好」、「頂多」、「頂合適」、「頂喜歡」。《老殘遊記二編》第四回:「刷洗鍋碗是我的差使,這還罷了,頂難受是清早上掃屋子裡的地!」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頂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 |
海陸音 | |
大埔音 | |
饒平音 | |
詔安音 | |
南四縣 | |
釋義: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頂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四縣音 | |
海陸音 | |
大埔音 | |
饒平音 | |
詔安音 | 相關資料連結 |
南四縣 | 相關資料連結 |
釋義: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頂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 tíng |
解釋: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頂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