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稍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 |
解釋:
略微,指數量少、程度淺、時間短。如:「稍微」、「稍息」、「稍後」、「稍許」、「請稍候」、「稍等一下」、「他的燒稍退了。」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稍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shāo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稍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shāo |
解釋:
[副] 1.略微。如:「請稍候」、「稍縱即逝」。 2.頗、甚。《文選.江淹.恨賦》:「紫臺稍遠,關山無極。」唐.柳宗元〈與崔策登西山〉詩:「謫居安所習?稍厭從紛擾。」 3.已經。唐.趙冬曦〈和尹懋秋夜遊灉湖〉詩二首之一:「山暗雲猶辨,潭幽月稍來。」 4.正、方才。宋.陳師道〈寄晁無斁春懷〉詩:「稍聽春鳥語叮嚀,又見官池出斷冰。」 [名] 1.俸祿。《儀禮.聘禮》:「赴者至,則衰而出,唯稍受之。」漢.鄭玄.注:「稍,廩食也。」 2.錢財、賭本。《喻世明言.卷二一.臨安里錢婆留發跡》:「公子寬坐,容在下回家去,再取稍來決賭何如?」 3.姓。如漢代有稍騰。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shào |
解釋:
(一)之又音。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稍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 |
海陸音 | |
大埔音 | |
饒平音 | |
詔安音 | |
南四縣 | |
釋義: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稍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