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徐乾學(1631-1694) - 教育百科
(1631-1694)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陳惠美
日期: 1995年12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徐乾學,字原一,號健菴,人稱東海、玉峰先生。江蘇崑山人。明崇禎4年(1631)11月4日生,清康熙33年(1694)7月17日卒,享年64。
  乾學少時聰穎,8歲能文,13歲通五經。順治9年(1652)選入成均,17年參加順天鄉試,中舉;然旋於次年,因江南奏銷案除名,至康熙5年始復還舉人。9年,以一甲三名進士,授內宏文院編修。11年,主順天鄉試,拔擢韓菼、納蘭性德等人。後乾學因文章學養受康熙賞識,陞右贊善、左贊善,充明史總裁官,遷翰林院侍講、侍講學士,陞詹事府詹事。又擢為內閣學士,充大清會典副總裁,並教習庶吉士。25年授禮部侍郎,充經筵講官,命為大清一統志副總裁。次年轉任禮部左侍郎,陞為都察院方都御史。27年充會試正考官,遷刑部尚書,然是年5月即原官解任,30年又因濰縣令朱敦厚加收火耗事而革職。33年,康熙詔命徐乾學、王鴻緒等至京修書,而乾學未聞命,於7月17日病卒。
  乾學除了因清初黨爭而受注目,更以藏書家名於當代。他曾自述年少時即「發憤購遺書,蒐羅探祕笈,從人借鈔寫,瓻甔日不給」的情形(寄曹秋岳先生二首其一)。乾學經由購買、借鈔等途徑,辛勤地廣羅舊、珍本後,他的藏書終達數萬卷,號稱「甲於天下」(石韞玉語)。乾學建書樓以貯藏所得典籍,並於樓成後,召集家人,指其藏書而表明欲以書傳後世的心意,又取「所傳惟是」(「是」指藏書)之意,將書樓定名為傳是樓。此事一時傳為美談。
  乾學並不僅是收藏舊典以貯之,他能藏書、讀書且能文章(黃宗羲〔傳是樓藏書記〕),利用藏書獨善其身,並以之兼善天下。他建傳是樓以保存舊典,整理後鈐上印記,就今所知,乾學的印記最少有30個;雖然得書不易,乾學並不祕惜所藏,他進一步地整理藏書,編成〔傳是樓書目〕及〔傳是樓宋元本書目〕,除自己查檢之外,亦供人依目尋書或傳鈔。黃宗羲編〔明文海〕、曹溶編〔宋元詩選〕及朱彝尊校補〔太平寰宇記〕時,均曾向乾學借鈔傳是樓藏書。另外,乾學編纂書籍,如〔讀禮通考〕、〔資治通鑑後編〕等,亦多利用藏書作為參考之資。
  乾學更積極的作法是取所藏宋元本舊籍配合近世作品,編為〔通志堂經解〕,刊刻行世。這是清初第一部大叢書,其中薈萃宋元經解之書,於兩代經學著作之流傳,實有其不可泯滅的功勞。雖然這部叢書的命名、收錄之書,以至其校勘不精,均曾引人詬病;但乾學輯刻罕見典籍,裒輯遺文,彙為叢書,乃是有功於前人、嘉惠後人,其貢獻是值得表揚的。
  乾學除有〔傳是樓書目〕及〔傳是樓宋元本書目〕行世外,另有數種著述,乾學以學問受用於康熙而歷掌詞館文衡,又凡國家有大編述,也屢命他總裁事務並發凡起例,如〔大清會典〕、〔大清一統志〕、〔古文淵鑑〕、〔鑑古輯覽〕等均是乾學奉敕編纂。另著有〔禮記通考〕120卷、〔資治通鑑後編〕184卷及〔憺園文集〕36卷等,皆傳於世。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徐乾學(1631-1694)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