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卷 - 教育百科
ˋ
  • 部首 ㄐㄧㄝˊ
  • 部首外筆畫 6
  • 總筆畫 8
  • 漢語拼音 [一]juǎn[二]juàn[三]quán
  • 發音 播放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ㄎㄜˇㄗˋㄧㄡˊㄕㄨㄐㄩㄢˇ˙ㄉㄜㄕㄨㄏㄨㄚˋㄖㄨˊ:「ㄕㄡˇㄐㄩㄢˋ」、「ㄏㄨㄚˋㄐㄩㄢˋ」、「ㄐㄩㄢˋㄓㄡˊ」。
  2. ㄕㄨㄐㄧˊㄖㄨˊ:「ㄕㄡˇㄅㄨˊㄕˋㄐㄩㄢˋ」、「ㄎㄞㄐㄩㄢˋㄧㄡˇㄧˋ」。
  3. ㄕㄨ˙ㄉㄜㄈㄣㄆㄧㄢㄖㄨˊ:「ㄕㄤˋㄐㄩㄢˋ」、「ㄐㄩㄢˋㄦˋ」、「ㄈㄢˊㄙㄢㄐㄩㄢˋ」。
  4. ㄎㄠˇㄕˋㄩㄥˋㄓˇㄖㄨˊ:「ㄕˋㄐㄩㄢˋ」、「ㄎㄠˇㄐㄩㄢˋ」、「ㄐㄧㄠㄐㄩㄢˋ」、「ㄩㄝˋㄐㄩㄢˋ」、「ㄉㄚˊㄢˋㄐㄩㄢˋ」。
  5. ㄐㄧㄍㄨㄢㄉㄢㄨㄟˋ˙ㄉㄜㄨㄣˊㄕㄨㄨㄣˊㄐㄧㄢˋㄖㄨˊ:「ㄐㄩㄢˋㄗㄨㄥ」、「ㄨㄣˊㄐㄩㄢˋ」、「ㄢˋㄐㄩㄢˋ」。
  6. ㄌㄧㄤˋㄘˊㄩㄥˋㄩˊㄐㄧˋㄙㄨㄢˋㄗˋㄏㄨㄚˋㄕㄨㄐㄧˊ˙ㄉㄜㄉㄢㄨㄟˋㄖㄨˊ:「ㄘㄤˊㄕㄨㄙㄢㄨㄢˋㄐㄩㄢˋ」。
注音:
解釋:
  1. ㄐㄧㄤㄓˊㄉㄧˋㄖㄨㄢˇ˙ㄉㄜㄨˋㄆㄧㄣˇㄨㄢㄓㄨㄢˇㄔㄥˊㄩㄢˊㄊㄨㄥˇㄓㄨㄤˋㄊㄨㄥㄐㄩㄢˇ」。ㄖㄨˊ:「ㄐㄩㄢˇㄑㄧˇㄒㄧㄡˋ˙ㄗ」、「ㄑㄧㄥˇㄅㄚˇㄓㄜˋㄈㄨˊㄍㄨㄛˊㄏㄨㄚˋㄐㄩㄢˇㄑㄧˇㄌㄞˊ。」
  2. ㄒㄧㄥˊㄓㄨㄤˋㄨㄢㄑㄩㄏㄨㄛˋㄨㄢㄓㄨㄢˇㄔㄥˊㄊㄨㄥˇㄒㄧㄥˊ˙ㄉㄜㄨˋㄆㄧㄣˇㄖㄨˊ:「ㄐㄩㄢˇㄔˇ」、「ㄧㄢㄐㄩㄢˇ」、「ㄇㄚˊㄏㄨㄚㄐㄩㄢˇ」、「ㄧㄣˊㄐㄩㄢˇ」。
  3. ㄌㄧㄤˋㄘˊㄩㄥˋㄩˊㄐㄧˋㄙㄨㄢˋㄔㄥˊㄐㄩㄢˇㄨˋㄆㄧㄣˇ˙ㄉㄜㄉㄢㄨㄟˋㄖㄨˊ:「ㄌㄧㄤˇㄐㄩㄢˇㄉㄧˇㄆㄧㄢˋ」、「ㄙㄢㄐㄩㄢˇㄨㄟˋㄕㄥㄓˇ」。
注音:
解釋:

ㄨㄢㄑㄩ˙ㄉㄜㄖㄨˊ:「ㄑㄩㄢˊㄑㄩ」、「ㄑㄩㄢˊㄒㄩ」。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卷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juàn
解釋:
  1. 古時書籍寫在竹簡、絹帛或紙上,捲起來收藏,因此通稱書籍為「卷」。
    【例】手不釋卷 、開卷有益
  2. 書籍的分篇。
    【例】卷一、卷上
  3. 可以捲起來的書、畫。
    【例】經卷、手卷、畫卷
  4. 公私機構的文件。
    【例】卷宗、案卷、文卷
  5. 考試測驗的題紙。
    【例】試卷、考卷
  6. 量詞。計算字畫書籍的單位。
    【例】藏書三萬卷
注音:
漢語拼音: juǎn
解釋:
  1. 把物品環繞彎曲成圓筒形狀。通「捲」。
    【例】卷袖子
  2. 形狀卷曲的東西。
    【例】花卷、銀絲卷
  3. 可產生卷曲效果的器物。
    【例】髮卷
  4. 量詞。計算成卷物品的單位。
    【例】兩卷底片、三卷衛生紙
注音:
漢語拼音: quán
解釋:
  1. 彎曲。
    【例】卷曲、卷髮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卷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juàn
解釋:
[名]
1.古時書籍寫在絹帛或紙上,捲起來收藏,因此通稱書籍為「卷」。如:「手不釋卷」、「開卷有益」。
2.指書有分卷的每一單獨部分。如:「卷一」、「卷二」、「第一卷」、「第二卷」。
3.可以捲起來的書、畫。如:「經卷」、「手卷」、「畫卷」、「山水長卷」。
4.公私機構的公事文件。如:「卷宗」、「案卷」、「文卷」、「調卷」。
5.考試測驗的題紙。如:「試卷」、「考卷」。
6.量詞。計算字畫書籍的單位。如:「藏書三萬卷。」唐.杜甫〈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注音:
漢語拼音: juǎn
解釋:
[動]
1.把物品彎轉成圓弧或圓筒狀。通「捲」。《詩經.邶風.柏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宋.蘇軾〈和郭主簿〉詩二首之二:「良辰非虛名,清和盈我襟;孺子卷書坐,誦詩如鼓琴。」
2.收藏、收拾。通「捲」。《儀禮.公食大夫禮》:「有司卷三牲之俎,歸于賓館。」唐.柳宗元〈梓人傳〉:「則卷其術,默其智,悠爾而去。」唐.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詩:「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名]
1.形狀卷曲的東西。如:「花卷」、「麻花卷」、「銀絲卷」。《淮南子.兵略》:「故得道之兵,……鼓不振塵,旗不解卷。」
2.可產生卷曲效果的器物。如:「髮卷」。
3.量詞。計算成卷物品的單位。通「捲」。如:「兩卷底片」、「三卷衛生紙」。《紅樓夢》第一○五回:「綢緞一百三十卷、紗綾一百八十一卷、羽線縐三十二卷……。」
注音:
漢語拼音: quán
解釋:
[形]
1.彎曲的。如:「卷枝」、「卷曲」。
2.好。《詩經.陳風.澤陂》:「有美一人,碩大且卷。」漢.毛亨.傳:「卷,好貌。」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卷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volume
日期: 2003年6月
出處: 資訊與通信術語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為所有可卸磁帶、磁碟或其他儲存媒體的總稱。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卷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卷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kńg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量] ] 量詞。計算捲狀東西的單位。
音讀: kuàn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量] ] 計算文書的單位。
音讀: kǹg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卷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 ㄑㄩㄢˊ

1. 彎曲。如:《說文解字.卩部》:「卷,厀(膝)曲也。」清.段玉裁.注:「卷之本義也,引伸為凡曲之偁。」《詩經.大雅.卷阿》:「有卷者阿,飄風自南。」漢.毛亨.傳:「卷,曲也。」

2. 好貌。通「婘」。《詩經.陳風.澤陂》:「有美一人,碩大且卷。」漢.毛亨.傳:「卷,好貌。」唐.陸德明.釋文:「卷,本又作婘,同,其員反。」

㈡ ㄐㄩㄢˇ

1. 裹曲質地軟之物品。通「捲」。《詩經.邶風.柏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宋.李清照〈醉花陰.薄霧濃雲〉詞:「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似黃花瘦。」

2. 裹藏、收拾。通「捲」。如:「卷藏」。《儀禮.公食大夫禮》:「夫大饗既饗,有司卷三牲之俎,歸於賓館。」唐.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詩:「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唐.柳宗元〈梓人傳〉:「則卷其術,默其智,悠爾而去。」

3. 席捲、收服。《史記.卷六九.蘇秦列傳》:「我舉安邑,塞女戟,韓氏太原卷。」《漢書.卷四三.酈陸朱劉叔孫傳.婁敬》:「今陛下起豐沛 ,收卒三千人,以之徑往,卷蜀漢,定三秦。」

4. 形狀卷曲之物。通「捲」。如:「花卷」、「銀絲卷」、「微卷」。《淮南子.兵略》:「故得道之兵……鼓不振塵,旗不解卷。」

5. 可產生卷曲效果之器物。如:「髮卷」。

6. 當量詞。用來計算成卷物品。如:「兩卷底片」、「三卷衛生紙」。

@A01588

㈢ ㄐㄩㄢˋ

1. 古時書籍寫於絹帛或紙上,捲起收藏,故謂之「卷」,或與「篇」混稱,故後世通稱書籍為「卷」。如:「手不釋卷」、「開卷有益」。《說文解字.竹部》:「篇,書也。」清.段玉裁.注:「書,箸也。箸於簡牘者也。亦謂之篇。古曰篇,漢人亦曰卷。卷者,縑帛可捲也。」唐.杜甫〈送高司直尋封閬州〉詩:「清談慰老夫,開卷得佳句。」

2. 書籍分卷之每一單獨部分。如:「卷一」、「卷二」、「第一卷」、「第二卷」。

3. 可捲起之書、畫。如:「經卷」、「手卷」、「畫卷」。明.張丑《真蹟日錄》卷二:「夏禹〈山水長卷〉,卷高二尺餘,其長五丈有奇。」

4. 機關內載錄公事之文件、可供翻閱之檔案。如:「卷宗」、「案卷」、「調卷」。元.關漢卿《竇娥冤》第四折:「隨處審囚刷卷,體察濫官汙吏。」

5. 考試之題及答案紙。《宋史.卷一○六.列傳.顏復》:「使常秩等校諸直講所出題及所考卷,定其優劣。」《宋史.卷一五五.選舉志》:「凡廷試,帝親閱卷累日,宰相屢請宜歸有司。」《明史.卷七○.選舉志》:「試卷之首,書三代姓名及其籍貫年甲。」

6. 量詞。用來計算字畫書籍之卷、冊。如:「藏書三萬卷。」《漢書.卷三○.藝文志》:「《尚書古文經》四十六卷。」唐.杜甫〈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㈣ㄑㄩㄢ

冠武,即冠之下緣,著冠簪纓以為固也。《集韻.平聲.仙韻》:「卷,一曰冠武。驅圓切。」《禮記.玉藻》:「縞冠玄武,子姓之冠也。」漢.鄭玄.注:「武,冠卷也。」

注音: ㈠ㄑㄩㄢˊ ㈡ㄐㄩㄢˇ ㈢ㄐㄩㄢˋ ㈣ㄑㄩㄢ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卷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