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引之 - 教育百科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wáng yǐn zhī |
解釋:
人名。(西元1766~1834)字伯申,清江蘇高郵人,王念孫之子。嘉慶年間進士,官至工部尚書。承繼其父聲韻、文字、訓詁之學而推廣之。著有《經義述聞》、《經傳釋詞》等。卒諡文簡。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王引之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 程運 |
日期: | 2000年12月 |
出處: | 教育大辭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王引之字伯申,號曼卿;石臞先生長子。少從事聲音文字訓詁之學,以所得質於石臞,石臞喜曰:「是可以傳吾學矣。」嘉慶四年(1799)一甲三名進士,授編修,大考一等,擢侍講,歷官至工部尚書。引之政事之暇,惟以著述為事,侍養石臞先生,討論經義,凡有所得,即筆於篇,成〔經義述聞〕三十二卷,不為鑿空之談,不為異同之見;聚訟之說,則求其是,假借之字,則正其解。又以小學之書,皆釋名物實義,若經傳語辭,釋之者無幾,語義未明,經義反因之而晦,乃博考九經、三傳、周秦、西漢之書,發明〔助語古訓〕,分字編次,為〔經傳釋辭〕十卷,以補〔爾雅〕、〔說文〕、〔方言〕之缺。論者謂有清經術,獨絕千古,高郵王氏一家之學,三世相承,與長洲惠氏相培。卒諡文簡。 〔清儒學案.石臞學案下〕附錄載:「先生(引之)年十歲時,石臞先生以〔朱子童蒙須知〕命手錄置案頭省覽,暇則講解〔朱子小學〕,佐以呂新吾〔小兒語〕,俾知寡過之方。年過二十有五,又示以〔爾雅〕、〔方言〕、〔說文〕之學,俾由此以通經訓,至於古近體詩、古文時藝亦必使取法乎上。」又載:「道光七年(1827)先生充武英殿副總裁,有旨刊修〔康熙字典〕;先生以字典一書,蒐羅繁富,為字學之淵藪,惟卷帙浩繁,當年成書較遠,纂輯諸人迫於期限,於援據間有未及詳校者,奏請考據更正,凡校正二千五百八十八條,輯考證十二卷,分條註明,各附按語,同事諸人皆推重先生學問,謂有先生校訂,可以無俟他人。故更正之條,出自先生手者十居八九。」 阮雲臺〔經義述聞〕序曰:「我朝小學訓詁,遠邁前代;至乾隆間惠氏定宇,戴氏東原大明之。高郵王文肅公以清正立朝,以經義教子,故哲嗣懷祖先生,家學特為精博,又過於惠戴二家。先生經義之外,兼竅諸古子史。哲嗣伯申繼祖,又居鼎甲,幼奉庭訓,引而申之,所解益多;著〔經義述聞〕一書,凡古儒所誤解者,無不旁徵曲喻,而得其本義之所在,使古聖賢見之,乃解頤曰:『吾言固如是,數千年誤解之,今得明矣。』」可見其學之功力。又〔經傳釋辭〕序日:「高郵王氏喬梓,貫通經訓,兼及詞氣,昔聆其終風諸說,每為解頤,乃勸伯申勒成一書;今二十年,伯申侍郎始刻成釋詞十卷,元讀之,恨不能起毛、孔、鄭諸儒而共證此快論也。」推崇之意,溢於言表。 引之弟子,李貽德、龔自珍、胡培翬等,係引之典鄉會試所得之士,亦皆經術淹通,不愧師門。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王引之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