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想國〕 - 教育百科
〔 | |
理 | |
想 | |
國 | |
〕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The Republic] |
作者: | 樓繼中 |
日期: | 2000年12月 |
出處: | 教育大辭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理想國〕又譯為〔共和國〕,是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Plato, 427~347 B.C.)最重要、最為人熟知的一本著作,也是西方哲學中關於教育與政治思想方面的曠世鉅著。書中表現柏拉圖哲學思想,主要的重點在於討論理想的政治社會制度,還包括知識、教育、倫理、宇宙的實在(Reality)以及關於音樂、詩歌的社會功用等等見解。全書採用對話錄的方式,藉書中主人翁蘇格拉底(Socrates, 470~399 B.C.)與其他人的對話、提問、回答、詰難、反駁、定義的論辯等引人趨向哲學思辯活動。〔理想國〕共分十卷,文辭優美,情節生動,也是一本極具藝術價值的文學作品。 全書始於蘇格拉底赴賽伐洛斯(Cephalus)家中作客與友人的一場談話,於談話中蘇氏提出一個問題:「什麼是正義(justice)?」在眾人提出一些無法令人滿意的回答後,斯拉西麻查斯(Thrasymachus)提出正義就是強者的利益,因為法律是由強者所制定的。蘇氏對此提出反駁,認為強者有時也會犯錯,以致違背了自己的利益,而要避免錯誤,則必須輔以知識;並且統治不是為了統治者自身的利益,而是為了被統治者(人民)的利益,正義的人除了自己也關切別人。 為了要澄清正義的概念及其價值,蘇格拉底在第二卷中將關於正義的討論引向城邦(city-state,當時希臘屬於城市國家型態)的正義,認為人如城邦一般,若能在城邦中找到正義,正義便能應用在個人身上。任何城邦均有三個階層:建立城邦的原初動機是為了經濟利益,從事生產勞動者是構成城邦的基礎;經濟得到繁榮發展後,由於與其他城邦發生利益的衝突而產生戰爭,因此必須建立軍隊,亦即保衛者;此外國家政務必須推動,還要有統治者。為了保證城邦有好的發展,便需要精心設計的養成教育,這教育應該從幼年開始,分為兩部分:體育鍛鍊體格,音樂(包括文學)陶冶靈魂。為了避免不良影響,要建立文藝檢查制度。在第三卷裡集中討論了荷馬(Homer)、海希奧德(Hesiod)等人的史詩與神話易於蠱惑敗壞青年人的靈魂,因而必須加以禁止。這是柏拉圖思想中最受爭議的部分。另外,柏拉圖還提到,為了保持靈魂的純潔,統治者不應擁有私人財產,也不能成立家庭。 柏拉圖在第四卷中,進一步闡述一個正確有序的理想城邦,便是具有節制(temperance)、勇敢(courage)、智慧(wisdom)、正義四個基本德性的城邦。三個不同層級的人們分別需要一種德性與之對應;生產者需要節制之德,保衛者需要勇敢之德,統治者需要智慧之德。若城邦中每個階層的人都能實踐各人應該遵守的德性,忠於本分,善盡個人職責,則城邦就能實現正義之德。個人亦然;人的靈魂分為三個部分:情欲靈魂(appetitive soul)、意志靈魂(soul of high spirit)與理性靈魂(rational soul)。情欲貪愛財富,所以需要節制,意志追求名譽,所以勇氣為意志之德,理性愛慕智慧之德。靈魂的三方面都能完全調和、各行其德,就是一個具有正義之德的人。 第五卷中,柏拉圖認為管理階層要由具有適當才能美德的人中選出,男女一視同仁。管理者與保衛者應該過公社生活,婚姻與孩子都是共有的,並且生育須執行優生學原則。另外,他主張城邦的統治者應該由具有智慧的「哲學王」(Philosophy-King)來擔任;他們由保衛者中選拔出來,繼續接受天文學、數學、幾何學、辯證法與哲學的訓練,然後深入社會各階層獲取經驗,工作績效卓越者才能管理城邦政務。 在六、七兩卷裡柏拉圖提出了幾個譬喻來解釋他對存在的四個層級的思想;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洞穴之喻」(The Allegory of the Cave)。他設想一些囚犯從小就被鎖鏈綑綁在黑暗洞穴中,由於鎖鏈的固定,他們僅能看見面前的一堵牆;他們背後有堆火,經常有人搬運人與動物的各種雕像,因此他們經常在牆上看見倒影,以致錯把這些影像當作是真實的東西,處在一種虛幻的影像世界。有一個囚犯不經意的掙脫枷鎖而獲得自由,看清了洞穴內具體的感覺事物本身,覺察到牆上倒影的由來,此時他進入了信念(belief)或意見(opinion)的世界。接著他發現通向洞外的甬道,愈向洞外走去,周遭逐漸光亮,愈能看清周圍的事物,離洞外真實的光明世界愈近。外面的陽光世界就是理型(idea)世界,是一切宇宙的真境,這通道就是邁向理型世界的媒介,柏拉圖用以比喻數理知識的世界。 在第八、第九卷中柏拉圖討論了五種政體:賢人政治(Aristocracy)、軍功政治(Timocracy)、寡頭政治(Oligarchy)、民主政治(Democracy)、暴君政治(Tyranny)。柏拉圖認為賢人政治就是以哲學家為王的政治,是最理想的政體,其他四種政體都不是良善的政治。他又對什麼是幸福與正義的生活加以描述。〔理想國〕最後終結於關於靈魂不朽的一場爭辯,靈魂唯一的疾病就是不正義,而人們可以透過協調理性、意志與情欲以保持心靈健康。凡是任何存在的毀亡都有內在固有的惡存在,但是不正義並非靈魂生而即有的,而是外在的惡,因此無法毀壞靈魂,靈魂必定是不朽的。在西方哲學史上,柏拉圖是第一個曠世天才,對後世影響十分深遠,甚至可以說他的思想是西方哲學思想的根源。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理想國〕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