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教育 - 教育百科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shēng huó jiào yù |
解釋:
不偏於知識技術的傳授,而注重實際生活的指導,使一般國民和青年的生活能適應當前的時代和環境的教育。即教與育並重,手與腦並用,文與武合一,與生活打成一片的教育。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生活教育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Life Education |
作者: | 沈六 |
日期: | 2000年12月 |
出處: | 教育大辭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生活教育就是教人如何適應生活環境的教育,也就是生活與教育融匯為一體的教育;更具體地說,生活教育就是基於生活需要,把握生活要素,以達成圓滿的生活理想的一種教育。因此生活教育的內涵,包括整個生活的實踐,不僅限於知識的傳授。 原始社會的兒童和青年,從家庭生活或工作中,獲得生活必需的知識和技能。後來生活日漸複雜,社會日漸進步,人類經驗日漸增多,年幼的人為適應生活環境所必需的知能,不能直接從生活中去學習,而年長的人,也無暇教導自己的子女,於是設立學校、編輯教材,由教師指導學生學習,以充實其生活經驗,增加其適應生活的能力。我國西周時代的課程以「鄉三物」、「六行」、「六藝」等為內容;小學則重視灑掃應對進退的禮節。可見當時所實施的教育即是生活教育。〔論語.學而篇〕言:「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汎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述而篇〕亦云:「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可說都是重視生活教育。隋唐以後,由於科舉制度實施,士大夫觀念日深,教育偏重知識傳授,忽略實際生活教育。到了民國成立,將生活教育的涵義予以擴充,而將教育宗旨訂為「充實人民生活,扶植社會生存,發展國民生計,延續民族生命」,乃是重視生活教育的明證。 西方的生活教育思想,可以溯源於羅馬時代的哲學家西塞祿(Marcus Tullius Cicero, 106~43 B.C.)所謂:教育必須與生活聯絡,兒童當為生活而學習,不當為學校而學習。十八世紀自然主義者盧梭(Jean Jacques Rousseau, 1712~1778)的名著〔愛彌兒〕(Emmile)一書,細述愛彌兒從出生以至成人,如何受教育,如何結婚,如何從事職業,確實是生活教育的實施。其後,裴斯泰洛齊(Johann Heinrich Pestalozzi, 1746~1827)創設實驗小學-新莊(Neuhof),以實現自然主義的原則。他以家庭生活的方式編組學童,讓男童學習農場的工作,女童學習家庭工作,兩者並授以紡織,同時教以讀寫算,並在良好家庭生活中,陶冶道德與宗教信仰。這是典型的生活教育。迨十九世紀英國哲學家斯賓塞(Herbert Spencer, 1820~1903)主張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使人準備得以達到完美的生活。美國教育家杜威(John Dewey, 1859~1952)更提出「教育即生活」的主張,也就是要實施以生活為中心的教育。他在〔民主與教育〕(Democracy and Education)一書中,認為「教育是生活經驗繼續改造的歷程,這種改造,使經驗的意義增加,使控制後來經驗的能力增加。」 現今之「生活教育」,乃是以德、智、體、群、美為體,輔導學生實踐食衣住行育樂的規範,學習休閒與康樂的方法,發展個人的能力,適應社會生活,使人人能得到合理的生活的教育。生活教育具有下列四項特徵。 1.注重生活的適應:生活教育的目的在於使學生從實際生活中獲得有用的生活經驗,發展自己的才能,以增進其適應生活的能力,更進而養成服務社會和改進社會的志願和能力。2.注重生活的知能:生活教育的內容注重實用的知能和做人做事的道理,而非僅是傳授書本中的知識;注重完整的生活經驗,而非零碎的片段教材。唯有如此的教育,才能增進學生適應環境的能力。3.注重行中求知:生活教育的方法注重從實際工作中獲得直接的經驗,而非完全仰賴於書本的教學;注重從做中學習,行中求知,而非強記死背書本知識。4.注重完整人格的培養:生活教育的目標在於養成身心平衡、手腦並用、智德兼修的健全國民。因此,生活教育注重德智體群美的均衡發展,其理想乃在培養完整健全的人格。生活教育的內涵包括校內與校外生活兩大部分;根據教育部民國五十七年(1968)修正頒布的〔生活教育實施方案〕及實際生活分析之,生活教育的內涵可歸納為下列各項。 1.日常生活教育:實施日常生活教育,在於從食、衣、住、行的日常生活中,表現禮義廉恥的規範,以養成整齊清潔的習慣,簡單樸素的生活,迅速確實的行動。2.健康生活教育:實施健康的生活教育,在於注重體格鍛練、身心衛生、促進身心之均衡發展,並養成良好衛生習慣,了解生理與心理的保健方法,以培養身心之適應能力。3.道德生活教育:實施倫理與道德的生活教育,在於使學生克己復禮、重義興善、明廉啟智、勵恥致裏,以養成高尚的人格。4.家庭生活教育:實施家庭生活教育,在於從一般親屬關係中,了解家庭的組織及人與人的關係,並由家庭的日常工作中,養成勤儉、有禮貌友立身處世的良好習慣,且能實踐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義、婦順的六項正德。5.學習生活教育:此項生活教育的實施,旨在使學生熟練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的方法,培養學生思考與創造能力,主動研究問題,追求真理。6.公民生活教育:公民生活教育的實施,在於使學生了解立國精神與原則,認識中華民族,明瞭民主的政治制度和生活方式,並能善加運用四權。7.社會生活教育:社會生活教育之實施,在於從社會服務中,了解社會環境,以增進社會的和諧與進步。8.勞動生活教育:勞動生活教育的實施,乃在從勞動生活中,發展手腦並用、雙手萬能,以培養生活知能,並養成勤勞、進取及服務的精神。9.職業生活教育:職業生活教育的實施,在於協助學生了解職業現況及發展趨勢,培養職業生活所需的知識、技能、修養及奮發的精神。10.休閒生活教育:休閒生活教育的實施,在於利用課餘時間,從事有益身心的休閒活動,以培養正當的娛樂習慣,從事高尚的休閒活動,以養成學生優美的情操。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生活教育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