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維摩詰經〕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徐麗霞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維摩詰經〕乃大乘方廣經之一;據〔歷代三寶記〕,最早漢譯本為東漢,靈帝中平五年(188 A.D.)嚴佛調之〔古維摩詰經〕。其後,三國東吳支謙譯〔維摩詰經〕,亦稱〔維摩詰所說不思議法門經〕、〔佛法普入道門經〕、〔佛法普入道門三昧經〕。西晉惠帝元康年間,竺法蘭譯〔異維摩詰經〕,亦稱〔異毗摩羅詰經〕;太安二年(303),竺法護再譯〔維摩詰經〕,亦稱〔維摩詰所說法門經〕。同時,支敏度以支謙本為母,合二竺(即:竺法蘭、竺法護)本為子,成〔合維摩詰經〕五卷一部。東晉祇多密譯〔維摩詰經〕。上六種,除支謙外,皆已佚失。後秦弘始八年,鳩摩羅什於長安復譯本經,名〔新維摩詰經〕三卷,亦稱 〔維摩詰所說經〕、〔維摩詰不思議經〕、〔不可思議解脫經〕;唐高宗永徽元年(650),玄奘於大慈恩寺譯出〔說無垢稱經〕六卷。上二本,今存。總括歷代經錄,該經漢譯共八種,現存三種,三種之經文結構與文理大體相同,然亦略有出入,具收於大正藏第十四冊。較早之支謙譯本,罕人使用。玄奘譯本,詳細精確,為眾家之冠,凡引用禮稱語、教理語,均小心翼翼,逐字翻譯。鳩摩羅什譯本則譯筆流利,〔出三藏記集〕曰:「其文約而詣,其旨婉而彰,微遠之言於茲顯然。」被推為古來佛典文學中之優秀藝術作品,流通廣遠,轉譯為日、英、德、法等各國文字。此外,該經尚有西藏譯本,收於西藏大藏經甘珠部(即佛說部);另有以西藏譯本為底本之滿蒙語譯本多種。又考現存相關資料,僅漢譯本暨中國經錄稱本經為「經」,印度學者暨西藏譯者,概曰〔聖維摩詰教法〕蓋該經之情節、對語以維摩詰為中心,釋迦牟尼佛居次要地位,故不稱經。
  維摩詰,梵名「維摩拉基魯提」,漢譯以維摩羅詰、毘摩羅詰表音,簡稱維摩詰、維摩。唐以前義譯曰「淨名」,淨者清淨無垢,名者名聲遠布,新譯或謂「無垢稱」。佛陀住世時印度昆舍離城居士,娶妻生子,子為善思童子,女為月上童女,以法身大士,化生人間,委身俗世,輔釋迦牟尼佛之教化,〔發迹經〕〔思惟三昧經〕謂是金粟如來之後身。現存本經約二萬七千餘字,分十四品,以鳩摩羅什譯本為例,有:佛國、方便、弟子、菩薩、文殊師利、不思議、觀眾生、佛道、入不二法門、香積佛、菩薩行、見阿閦佛、法供養、矚累。經中維摩詰遊戲神通,權宜方便,示身佯疾,佛遣舍利弗、彌勒等諸弟子、菩薩及長者子善德大士行詣問疾,皆因維摩詰深達實相,難為酬對,辭不堪任,最後文殊師利,率八千菩薩、五百聲聞、百千天人俱往其宅,反覆論辯法要,維摩詰逐一展現不可思議神力,使燈王如來遣送獅子座,香積如來致贈飯食,於方丈室廣納百千萬物,往返百千萬界,說不二法門,開般若智慧,末了,佛陀矚累受持經典、廣宣流布,總結全經。該經成典於大乘佛教蓬勃之際,代表性空學派理論,闡揚大乘菩薩之實踐道,說明在家信徒應行之德目,並將性空論升華至「空有互融」「空空相融」之境地,消融「一切相、非相、非非相」,經由「破斥」建樹「實相」,確立「畢竟空」之最高勝義,對後代宗派理論影響極大。
  該經注疏,玄奘譯本唯有窺基〔說無垢稱經疏〕。鳩摩羅什譯本主要有:僧肇〔注維摩詰經〕、慧遠 〔維摩義記〕、智顗〔維摩玄疏〕、吉藏〔浮名玄論〕、〔維摩經義疏〕、湛然〔維摩經略疏〕、智圓 〔維摩經略疏垂裕記〕、傳燈〔維摩詰經無我疏〕等。民國以來研究者甚夥,如:太虛〔維摩詰所說不可思議解經會紀聞〕、竺摩〔維摩詰經講話〕、演培〔維摩詰所說經講記〕、李翊灼〔維摩語不思議經集注〕、陳慧劍〔維摩詰經今譯〕等,皆詮釋精闢,足資參閱。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維摩詰經〕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