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陳澧 - 教育百科
ˊ
ˇ
  • 漢語拼音 chén l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chén lǐ
解釋:
人名。(西元1810~1882)字蘭甫,清廣東番禺人。道光舉人。泛覽群籍,於學無所不究。著有《切韻考》、《東塾讀書記》等書。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陳澧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程運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陳澧(1811~1882)字蘭甫,號東塾,清番禹人;道光十二年(1832)舉人。九歲能為詩文;及長,凡天文、地理、樂律、算術、小學,無不探究;中年讀諸經注疏子史及朱子書,日有課程。後應禮部試未第,大挑銓授河源縣訓導,到官兩月即告歸;為學海堂學長歷數十年。晚主講菊坡精舍,以經史實學教士,勉諸生篤行立品,成就甚眾。光緒七年(西元1881)疆吏疏陳耆年碩德,請加褒異,詔嘉其學行純篤,足以矜式士林,予五品卿銜。光緒八年卒,享年七十二歲。
  〔清儒學案‧東塾學案〕附錄載:「先生初與同縣楊榮緒、南海桂文燿為友,復問〔詩〕於張維屏,問經學於侯康,於學無不研究,後乃專治經。嘗曰:『吾之書但論學術,非無意於天下事;以為政治由於人才,人才由於學術。吾之意專明學術,幸而傳於天下,此其效在數十年後,故於〔論語〕之四科,〔學記〕之小成大成,〔孟子〕之取狂猖惡鄉愿,言之尤詳,則意之所在也。』」
  陳澧論學,嘗謂:「所謂經學者,貴乎自始至末,讀之、思之、整理之、貫串之、發明之,不得已而後辨難之,萬不得已而後排擊之。唯求有益於身,有用於世,有功於古人,有裨於後人,此之謂經學也。有益有用者不可不知,其不甚有益有用者姑置之,其不可知者闕之,此之謂經學也。」又說:「於切要處用心力,於不用心力處惜精神;愈繁難愈從容為之。耐繁難者養性之功,求易簡者心得之學;無心得與不學者同;見解貴高貴通,工夫貴平貴純。」又說:「所謂經學者,非謂解先儒所不解也,先儒所解,我知其說,先儒諸家所解不同,我知其是非,先儒諸家各有是各有非,我擇一家為主,而輔以諸家,此之謂經學。若隨意涉獵,隨手翻閱得一二句,輒自出其說以駁先儒,假令先儒起而駁我,我能勝之否,即勝之矣,而先儒解全經,我但解一二句,其與先儒相去豈不遠哉!僕讀書數十年,謹守儒行,一言曰:博學以知服。蓋唯博學乃知服古人,不知服吉人者,學不博故也。故〔學記〕曰:學然後知不足,奉勸收斂聰明,低頭讀一部注疏,勉為讀書人。若十三部注疏,未讀一部,輒欲置喙於其問,此風斷不可長,戒之戒之。」均可見其為學之精到。
  該學案又載:「先生尤好讀〔孟子〕,以為孟子所謂性善者,人性皆有善,荀、楊輩皆不知也。讀鄭氏諸經注,以為鄭氏有宗主,復有不同,中正無弊,勝於許氏異義,何氏墨守之學;魏晉以後,天下大亂,聖人之道不絕,唯鄭學是賴。」讀後書以為學漢儒之聲,尤當學漢儒之行。讀朱子書,以為國朝考據之聲,源出朱子,不可反詆朱子。又以為國朝考據之學盛矣,猶有未備者,宜補苴之。於漢學、宋學能會其通,謂漢儒言義理無異於宋儒,宋儒輕蔑漢儒,及近儒尊漢儒而不講義理皆失之;著〔漢儒通義〕七卷。晚年尋求大義及經學源流正變得失所在,而論贊之外及九流諸子兩漢以後學術,著〔東塾讀書記〕二十一卷。於樂律音韻尤能貫通古今,折衷求是,著〔聲律通考〕十卷,〔切韻考〕六卷,又外篇三卷。嘗謂:「地理之學,當自水道始,知漢水道則可考漢郡縣。」著 〔漢書水道圖說〕七卷。其他著作有〔水經注提綱〕四十卷、〔水經注西南諸水考〕三卷、〔說文聲類表〕十七卷、〔統術詳說〕三卷、〔弧三角平視法〕一卷、〔琴律說〕一卷、〔申範摹印述〕一卷、〔東塾集〕六卷,均行於世。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陳澧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