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笙 - 教育百科
播放
ˊ
部 + 5 畫 = 11 shēng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以一組長短不同的管排列瓠中所製成的樂器,用口吹奏。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笙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shēng
解釋:
  1. 樂器名。屬簧管樂器。用十三至十七根裝有簧片的竹管和一根吹氣管,裝在一個鍋形的底座上製成。演奏時以口接觸吹管,分別以指按簧管控制音色,吹氣發聲。
    【例】細雨夢回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五代十國.李璟(ㄐㄧㄥˇ)〈浣溪沙.菡萏香銷翠葉殘〉詞)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笙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shēng
解釋:
[名]
1.樂器名,吹管樂器。源自中國的簧管樂器。用十三至十七根裝有簧片的竹管和一根吹氣管,裝在一個鍋形的底座上製成。演奏時以口接於吹管,分別以指按簧管,吹之發聲。能奏和聲,吹氣及吸氣皆能發聲,其音色清晰透亮。今常用的高音笙多為三十六簧,常用於獨奏與合奏。目前還有中音笙、次中音笙、低音笙,多用於合奏。
2.古代東方之樂。《周禮.春官.眡瞭》:「凡樂事,播鞀,擊頌磬、笙磬。」漢.鄭玄.注:「東方曰笙。笙,生也。在西方曰頌。」清.孫詒讓.正義:「東方之樂,與樂器之笙物異,而取義於生則同也。」
3.竹簟。漢.揚雄《方言》卷五:「簟,宋、魏之間謂之笙。」晉.左思〈吳都賦〉:「桃笙象簟,盛於筒中。」李善注引劉逵曰:「桃笙,桃枝簟也,吳人謂簟為笙。」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笙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Shêng
作者: 郭玉茹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樂器名。中國歷史悠久的吹管樂器,在春秋、戰國和秦、漢之際是重要的吹奏樂器,南北朝至隋、唐時期有十三簧、十七簧、十九簧數種,唐代笙斗改用木製,明、清時期廣泛應用於民間樂器合奏和戲曲、說唱伴奏。目前所知年代最早的實物是湖北省隨縣曾侯乙墓出土的笙,竹管十四根,竹製簧片,笙管分兩排插在匏製的笙斗上。笙有笙斗、簧片、笙腳、笙苗、笙箍、按音孔等組成;笙斗最早用匏製,到唐代改為木製,現代則為銅製;簧片最早用竹或葦做成,現則用銅製;笙苗用竹管,可容右手食指插入。笙的發聲是當手指按閉音孔時,笙苗內的空氣柱和簧片發聲耦合振動,引起發聲,不按閉音孔就不發音,簧舌越短,則音越高,反之音越低。笙的音色明亮,能同時吹奏數個音,包括四度、五度、八度等傳統和音,並能吹奏三和弦、七和弦及較複雜的和弦,演奏技巧有打音、呼打、顫指、歷音、滑音、吐音、腹顫音、呼舌等,能獨奏、重奏、合奏。著名笙曲有「鳳凰展翅」、「晉調」等。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笙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笙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sing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笙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傳統民族樂器資料庫
國樂笙簧類:
笙是中國古老的簧管樂器,早在殷代(西元前1401-1122年)甲骨文中就有關於笙的記載。最早的實物,見于湖北隨縣曾侯乙墓出土樂器,距今已有兩千四百多年的歷史。笙的型製很多,最常見的是流傳于河北、山西、陜西、山東等地區的圓笙(十七簧笙);流傳于河南、安徽、山東等地區的方笙(十三簧笙);以及浙江一帶的絲竹笙(又稱蘇笙,十七根笙苗)。1950年以後,改革研製了二十一簧笙、二十四簧笙、二十六簧笙、三十六簧笙、三十七簧笙以及用于樂隊合奏所使用的中音笙、次中音笙、低音笙等。 傳統的笙主要由笙簧、笙苗、笙斗三部份組成。笙簧古代用竹製,後改用響銅;笙苗為長短不一的竹管,多以紫竹製作,笙苗上端處開有長形音窗(即出音孔),下端處開有圓形按音孔,下端嵌接木質笙腳以裝簧片,並插入笙斗內;笙斗用匏、木或銅製成,圓形平頂,頂上開有插苗孔,笙斗旁連有吹嘴。 笙的演奏技巧包括口內技巧、手指技巧和綜合技巧。口內技巧有吐音、花舌、呼舌、顫音等;手指技巧顫指、琶音、瀝音、打指、複調等。笙的音色平穩,音域寬廣,在民族樂團中作為伴奏樂器時,可吹奏豐富的和聲效果,具潤飾、調和各組樂器音色的作用。
祭孔及雅樂竹匏土類:
笙為中國四五千年前就已經出現的樂器,由於其字意與樂器的外型,因此歷史記載上都將它的創造者歸給生育之神「女媧」。古時候的笙是以葫蘆瓢製成,笙簧則以竹片為之。歷史上的形制有各種不同的管數,在改革初期加鍵笙未流行前,以十七管銅片簧的笙較流行,相關資料詳見「國樂吹奏類-笙」說明。
資料來源: 臺灣音樂館 傳統民族樂器資料庫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