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卡式錄音帶 - 教育百科
ˇ
ˋ
ˋ
ˋ
  • 漢語拼音 kǎ shì lù yīn dài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kǎ shì lù yīn dài
解釋:
一種裝在小盒子裡的錄音帶。盒內有兩個捲輪,卡入錄音機操作時,錄音帶即由一個捲輪移到另一個捲輪,而達到錄音或放音的目的。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卡式錄音帶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Cassette Audiotape
作者: 關尚仁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卡式錄音帶是專門供作卡式錄(放)音機錄(放)音使用的磁帶。從另一個角度來解釋,錄音磁帶以盤狀形式捲繞在密封的小型塑膠盒內,成為使用便利的卡式錄音帶。
  如果將裝錄音帶的卡匣打開,會發現其內的錄音帶是盤捲在兩個互動的轉輒上,與盤式錄音帶的運作方式是完全相同,只是磁帶較窄,僅有1/8吋寬,厚度不是1/2密爾,就是僅有1/4密爾,與盤式或匣式錄音磁帶在各方面相較都小很多。這也是卡式錄音系統音質欠佳的原因,不論磁帶的磁性粒子塗料有多理想,這種磁帶的寬度是不足以滿足高訊號與雜訊比例(S/N ratio)及高頻率效應(frequency response),信號磁化時所須要的表面積與軌道距離,以及缺乏高品質信號再生輸出時的穩定性。而且每秒鐘1 7/8英吋(ips)的速度,也造成另一種缺點;不過現在使用較為精密的磁頭,與可以減弱雜訊的電氣迴路設計,大幅的提升卡式錄音系統的音質。
  依照國際電子工程委員會(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 Commission, IEC)的規劃,卡式錄音磁帶有四種類型;第一型(Type I)又稱為標準型錄音帶,適用於所有的卡式錄音機,錄音與放音時僅需要正常的電流磁場強度(normalbias);第二型(Type II)是高輸出磁帶(high output),使用二氧化鋁或鈷等磁化粧子的塗料,錄(放)音時需較高的電流磁場來使粒子磁化;第三型(Type III)又稱為鈷化鐵型(ferrichrome),也是高輸出用的錄音磁帶,塗料分成上下兩層,上層是二氧化鈷,下層是氧化鐵,因此只須中強度的電流磁場來磁化塗料內的粒子;第四型(Type IV)是金屬粒子的磁帶,塗料的內容是由純金屬粒子構成,是超高輸出的磁帶,需要特別強的電流磁場,才能達到磁化金屬粒子的功能。一般來講,輸出價愈高的錄音磁帶,在聲音品質方面的效果也會更好,但是錄音機的磁頭就必須配合這些不同的塗料粒子,提供強度不同的電流磁場。因此較好的卡式錄音機會設置轉換器,俾便選擇適用該型錄音帶的電子迴路,更有採用自動感應設計,依據感應電路的回饋,自動調整相對的電流磁場。
  卡式錄音帶的長度多以時間為單位,因為轉速維持1 7/8 ips不變,故不太須要以長度來配合換算,通常以左、右向兩邊使用來設定,可以分成30、40、45、60、90、120與180分鐘不等的使用時間長度,即一個方向能使用的時間是整捲帶子時間的一半。60分鐘以下的卡式錄音帶,厚度多是1/2 mil,韌度較佳,品質比較穩定;90到180分鐘的卡式錄音帶,厚度僅1/4 mil,是最薄的錄音磁帶,不僅脆弱且對音頻反應有限,在「快轉」(fast forward)或「快速倒轉」(fast rewind)等轉軸拉力較大的情形下,會因張力貧乏而造成鬆馳的問題,產生滑動或夾帶的現象。
  卡式錄音帶因為價格低廉,使用方便,加以磁頭改進後,可以作「兩音路四音軌」(two-channel four-track)的錄放音技術,使錄音帶可以左、右兩面使用的立體效果,所以極受一般大眾的歡迎。而這種使用方便的特性,也受到記者、作家等的青睞,將其運用於工作中。現行的電話答錄機,則使用體積更小的卡式錄音帶,配合上匣式機的「提示信號」來使用,在有限的音質下,卻帶來許多便利。專業廣播或成音人員也會使用卡式錄音系統,但多限定使用高輸出型的磁帶,以追求較佳的聲音品質。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卡式錄音帶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基本資料
英文: Audiocassette
作者: 陳雪華
日期: 1995年12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卡式錄音帶由飛利浦公司首先於1960年代發展,目前為一國際標準。其外殼尺寸為2又1/2吋乘4吋,帶子的寬度是1/8吋。所有的卡式錄音機及放音機以一標準速度(每秒1又7/8吋)運轉,這表示錄音帶以固定的放音時間出售。通常為30分鐘(每面15分鐘)、60分鐘(每面30分鐘)、90分鐘(每面45分鐘)、120分鐘(每面60分鐘)。當帶子的長度增加,其厚度便減少,90分鐘和120分鐘較薄且不耐用。預先錄製好的錄音帶依其內容長短剪成適當長度,而不用一定遵守標準長度尺寸。
  另有一種小型的卡式錄音帶(Microcassette)比傳統卡式錄音帶輕巧,其外殼尺寸為1又5/16吋乘1又3/32吋,帶速為每秒15/16吋。但是不能與傳統的卡式錄音機相容,必須使用其專用的錄音機。
  卡式錄音帶殼子的內部包括兩個捲軸,帶子從一個捲軸轉到另一個捲軸,兩個都在錄音帶的內部,所以可從帶子上任何一點播放,而不需要將帶子轉回最前面。在錄音帶的內部,帶子藉由一連串的誘導裝置保持在位置上,而且以強力膠帶將2個末端個別連接在捲軸上。當一面完全播放完,使用者可以發現片頭或片尾的帶子是透明或有顏色的,可避免傷害帶子。片頭或片尾約占5至7秒的時間,所以在這段時間內無法錄音。
  卡式錄音帶的後部至少有2個突緣。為蓋住一個洞的塑膠片,當此塑膠片在時,錄音帶可以消音或再錄,如果將塑膠片折斷,就不能再錄音,同時可防止意外被消音。
  卡式錄音帶的優點如下:
  (一)有塑膠外殼保護。
  (二)可隨時插入或取出卡座,不必考慮停在那裡。
  (三)是錄音帶中最容易攜帶的一種。
  (四)設備容易操作。
  (五)播放時間短至15分鐘、長至120分鐘(雙面)。
  (六)有標準速度:每秒1又7/8吋。
  (七)可將防錄突緣去掉,以防被消音。
  (八)單聲及立體聲錄音帶可以在同一臺放音機上使用。
  卡式錄音帶的缺點如下:
  (一)由於帶子較窄且外殼密封,較難進行剪接。
  (二)由於速度慢(每秒1又7/8吋)而且帶寬僅1/8吋,傳真度較差。
  (三)90分鐘或120分鐘的帶子較薄,較容易被機器內部的零件卡住或絞帶。
  (四)許多製造商把外殼用膠封住,使得帶子的修護困難。
  (五)廉價的卡帶品質低劣,很容易絞帶及傷害磁頭。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卡式錄音帶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