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食 - 教育百科
ˊ
  • 部首 ㄕˊ
  • 部首外筆畫 0
  • 總筆畫 9
  • 漢語拼音 [一]shí[二]sì[三]yì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ㄉㄜㄉㄨㄥ西˙ㄒㄧㄖㄨˊ:「ㄌㄧㄤˊㄕˊ」、「ㄙㄨˋㄕˊ」、「ㄊㄧㄢˊㄕˊ」、「ㄙㄨˋㄕˊ」、「ㄇㄧㄢˋㄕˊ」。
  2. ㄖㄨˊ:「ㄕˊㄩㄥˋ」、「ㄧㄣˇㄕˊ」、「ㄈㄚㄈㄣˋㄨㄤˋㄕˊ」、「ㄕˊㄅㄨˋㄨㄟˋ」。
  3. ㄍㄨㄥㄕˊㄩㄥˋ˙ㄉㄜㄖㄨˊ:「ㄕˊㄨˋ」、「ㄕˊㄧㄡˊ」、「ㄕˊㄧㄢˊ」。
  4. ㄕˊㄧㄢˊㄕㄨㄤˇㄩㄝㄅㄨˋㄕㄡˇㄒㄧㄣˋㄖㄨˊ:「ㄕˊㄧㄢˊㄦˊㄈㄟˊ」、「ㄕㄨㄛㄏㄨㄚˋㄧㄠˋㄐㄧㄤˇㄒㄧㄣˋㄩㄥˋㄅㄨˋㄎㄜˇㄕˊㄧㄢˊ。」
  5. ㄕˊㄓˇ:①ㄉㄧˋㄦˋㄍㄣㄕㄡˇㄓˇ˙ㄊㄡ。②ㄅㄧˇㄩˋㄐㄧㄚㄊㄧㄥˊㄖㄣˊㄎㄡˇㄖㄨˊ:「ㄕˊㄓˇㄏㄠˋㄈㄢ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食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shí
解釋:
  1. 吃的東西。
    【例】糧食、素食、節衣縮食。
  2. 吃、吃飯。
    【例】發憤忘食、廢寢忘食、食髓知味。
  3. 嚐到、承受。
    【例】自食惡果。
  4. 星體因被遮蔽而缺損或消失。
    【例】日食、月食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拿食物給人或牲畜吃。同「飼」。
    【例】推食食人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人名用字。如漢代有酈食其。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食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shí
解釋:
[名]
1.吃的東西。如:「糧食」、「麵食」、「素食」、「節衣縮食」。《禮記.王制》:「三年耕必有一年之食,九年耕必有三年之食。」《史記.卷九七.酈生陸賈列傳.酈生》:「王者以民人為天,而民人以食為天。」
2.生計、俸祿。《論語.衛靈公》:「君子謀道不謀食。」《禮記.坊記》:「故君子與其使食浮於人也,寧使人浮於食。」
3.二一四部首之一。
[動]
1.吃、喝。如:「食髓知味」、「發憤忘食」、「廢寢忘食」。《戰國策.齊策四》:「長鋏歸來乎,食無魚。」《晉書.卷九七.四夷列傳.西戎.大秦國》:「途經大海,海水鹹苦不可食,商客往來皆齎三歲糧,是以至者稀少。」
2.賴以為生。《國語.晉語四》:「公食貢,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東周列國志》第八六回:「又公族五世以上者,令自食其力,比於編氓。」《幼學瓊林.卷二.夫婦類》:「冀郤缺夫妻,相敬如賓;陳仲子夫婦,灌園食力。」
3.耕種。《周禮.地官司徒.遂師》:「經牧其田野,辨其可食者。」《史記.卷七八.春申君列傳》:「山林谿谷,不食之地也。」
4.嚐到、承受。如:「自食惡果」。《漢書.卷一○○.敘傳下》:「廣阿之廑,食厥舊德。」《宋史.卷三八六.列傳.范成大》:「上中下溉灌有序,民食其利。」
5.消耗、虧損。通「蝕」。《易經.豐卦》:「《彖》曰:日中則昃,月盈則食。」《逸周書.卷九.周祝解》:「故日之中也仄,月之望也食。」《宋史.卷八.真宗本紀三》:「三月戊午朔,日有食之。遣呂夷簡體訪陝、亳民訛言。」
6.違背、背棄。參見「食言」條。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動]
1.拿食物給人吃。《莊子.盜跖》:「介子推至忠也,自割其股,以食文公。」《戰國策.齊策四》:「左右以君賤之也,食以草具。」《史記.卷三八.宋微子世家》:「華元之將戰,殺羊以食士,其御羊羹不及,故怨。」
2.飼養。《晏子春秋.外篇.重而異者》:「君之玩物,衣以文繡;君之鳧鴈,食以菽粟。」唐.韓愈〈雜說〉:「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供給俸祿。《管子.權修》:「凡牧民者,以其所積者食之,不可不審也。」宋.李燾《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一九六.仁宗嘉祐七年》:「澄清庶官,選練戰士,不祿無功,不食無用。」
4.宴請、款待。《周禮.地官司徒.牛人》:「凡賓客之事,共其牢禮積膳之牛。饗食賓射,共其膳羞之牛。」《儀禮.公食大夫禮》:「公食大夫之禮,使大夫戒,各以其爵。」《三國演義》第一九回:「當下劉安聞豫州牧至,欲尋野味供食,一時不能得,乃殺其妻以食之。」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名]
人名用字。如漢代有酈食其,音讀為(ㄌㄧˋ ㄧˋ ㄐㄧ)。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食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_食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tsia̍h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吃。
  2. [[動] ] 喝、飲。
  3. [[動] ] 吸食。
  4. [[動] ] 依靠、以……為食。
  5. [[動] ] 活、活命。
  6. [[動] ] 貪汙、偷取。
  7. [[動] ] 受力、承受。
  8. [[動] ] 上色、著色。
音讀: si̍t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吃的東西。
同義詞: 食物、食品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_食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ㄕˊ

1. 飯食。段注本《說文解字.食部》:「食,亼米也。」清.段玉裁.注:「亼,集也,集眾米而成食也。」《玉篇.食部》:「食,飯食、飲食也。」《周禮.地官.廩人》:「凡邦有會同師役之事,則治其糧與其食。」漢.鄭玄.注:「食謂米也。」

2. 食物之通稱。如:「麵食」、「節衣縮食」。《墨子.辭過》:「故其用財節,其自養儉,民富國治;今則不然,厚作斂於百姓,以為美食芻豢,蒸炙魚鱉。」《三國演義》第六回:「又縱軍士淫人妻女,奪人糧食,啼哭之聲,震動天地。」

3. 吃、進餐。如:「食髓知味」、「發憤忘食」。《戰國策.齊策四》:「長鋏歸來乎,食無魚。」《西遊記》第五回:「那齊天府下二司仙吏,早晚伏侍,只知日食三餐,夜眠一榻,無事牽縈,自由自在。」

4. 飲、喝。《漢書.卷七一.雋疏于薛平彭傳.于定國》:「定國食酒至數石不亂,冬月請治讞,飲酒益精明。」

5. 生計、俸祿。《論語.衛靈公》:「君子謀道不謀食。」唐.韓愈〈祭十二郎文〉:「既又與汝就食江南,零丁孤苦,未嘗一日相離也。」

6. 嚐到、承受。如:「自食惡果」。《漢書.卷一○○.敘傳下》:「廣阿之廑,食厥舊德。」《宋史.卷三八六.列傳.范成大》:「上中下溉灌有序,民食其利。」

7. 背棄、違背。《字彙.食部》:「食,吐而復吞曰食。」《書經.湯誓》:「爾無不信,朕不食言。」《三國演義》第二五回:「文遠代稟三事,蒙丞相應允,諒不食言。」

8. 消耗、虧損。通「蝕」。《易經.豐卦》:「《彖》曰:日中則昊,月盈則食。」元.陳以仁《存孝打虎》第二折:「我從見日月交食,不曾見這個好爭鬥的後生,見了那大蟲,無些兒害怕。」

9. 二一四部首之一。

㈡ㄙˋ

拿食物給人或牲畜吃。同「飼」。《戰國策.齊策四》:「左右以君賤之也,食以草具。」唐.韓愈〈雜說〉:「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㈢ㄧˋ

人名用字。如漢代有酈食其,音讀為(ㄌㄧˋ ㄧˋ ㄐㄧ)。

注音: ㈠ㄕˊ ㈡ㄙˋ ㈢ㄧ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食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臺灣台語 食物食品 相關臺灣客語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