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夏山學校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Summerhill
作者: 盧美貴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夏山學校是開放教育的先驅,對臺灣近年來的教育開放有不少影響。
  一九二一年,尼爾(A.S. Neill)與諾伊斯特博士(O. Neustatter)及其夫人(Lilain Neustatter, Mrs. Lins)、建築師巴爾(K. Baer)等人在德國德列斯登(Dresden)郊區的哈雷拉(Hellerau)創辦「國際學校」,此乃夏山學校之前身。其後,歷經維也納、奧地利聖塔格斯堡(Sonntagsberg)、英國拉姆雷基斯(Lyme Regis)、雷斯頓(Leiston)、北威爾斯(North Wales)的費斯廷格(Festiniog),直至一九四五年夏山學校才將遷徙不定的校址安頓於倫敦東北薩克斯頓小鎮,學校仍沿用一九二四年的夏山(Summer Hill)校名。
  夏山學校招收五至十六歲的學生,是一所每年大約維持六、七十名學生的私立學校;可從教育本質、教育目的、課程與教學、學生及其校友、教職員,以及對各國影響說明。
  夏山教育重視幸福,快樂的學校生活,強調自由、愛、自律以及自我教育,並培養快樂、誠摯、均衡、合群的校訓,都充分顯示了現代人文主義所實施的教育措施。
  1.教育本質:教育本質是:「使一個人更像一個人」,亦即使人更能表現人的價值。尼爾認為:「活著必須有他自己的目的與理想,不是為了功成名就」。
  2.教育目的:強調人格的陶冶比知識的傳遞更重要。尼爾曾說:「外界對我批評說:為了發展兒童的情感而不太重視智育,這只是部分事實。我認為兒童的心智發展與其情緒有著不可分離的關係。在這裡我要特別強調的是『情緒』的部分,假如我們給予孩子情緒的自由,亦即不受外在環境的壓抑,那麼他的心思會變得更靈敏。」在夏山有關於權利和義務的擁有與行使,經常是透過每週六的學生自治會來決定的。
  3.課程安排:在課程方面重視課程設計的統整性、課程組織之彈性,以及內容上與兒童的生活經驗、活動有關,能解決實際生活之各種問題。在夏山學校,教師布置學習情境,兒童的學習以其個人的經驗為基礎,是一個別化而富彈性的學習方式。夏山學校沒有統一的課程,雖有課表,但那是給老師參考用的,學習不為鈴聲所控制,也不因人為的畫分而中斷,孩子們可以依自己的興趣與專長從事主題的探討與研究,教室裡可以自由走動,學習不僅在課堂也在校園與社區。
  4.教學方法:重視「情意教育」,並注重培養人的創造性與自發性,這種理念表現在教育上,則是重視追求知識的觀察、比較、推理等過程比結論來得重要。在方法上則是:教學課程中注重統整的認知、強調價值教學、重視環境的陶冶,倡導未來導向的教學等。
  5.學生及其校友:夏山學校大約有六十五名左右的學生,年齡由六歲到十六歲,學校依年齡將其分為三班──小班六到七歲,中班八歲到十歲,大班十一到十六歲,每班有一位褓姆(House Mother)。學生來自北歐、英國、德國、荷蘭、南非、日本及美國等。每二到四人共住一房,宿舍沒有內務檢查,學生可以穿著任何衣服,沒有統一規定的制服。學生有很大的活動空間,能自動自發,對自己充滿信心是孩子的特色,偶有不拘小節,然大體有禮可親,自在而不忸怩。畢業的校友擁有學士、碩士及博士者亦不乏其中,難能可貴的是夏山的畢業生大都以「自由、平等和愛」的教養態度來對待他們的子女。
  6.教職員:在夏山,教職員由校方供給食宿,教職員和學生沒有差別待遇,沒有任何教職員可以強迫孩子選課或要求孩子做事,而他自己卻不做。在夏山,孩子們明瞭他們和教職員的不同只是在「年齡」和「知識」上,而非由於畏懼。「愛心」、「耐心」而能得到孩子的敬重是夏山禮聘教師的首要條件。不過夏山的師資卻始終困擾著尼爾,普通的待遇卻要求教師做著「全天候」與「永無止境」的工作。
  7.對世界各國的影響:(1)德國:一九六九年西德出版〔夏山學校〕一書,書名為〔反權威教育的理論與實際〕(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Antiauthoritarian Education),三年間銷售一百萬冊。(2)法國:一九八○年〔尼爾自傳〕(Neill! Neill! Orange Peel! A Personal View of Ninety Years)被譯成法文(Neill! Neill! Peau de Mandarine!),同年〔一位教師的日記〕(A Dominie's Log)在法國出版,書名為〔一位鄉村教師的日記〕(Diary of a Country Teacher)。此外,〔最後還活著的人〕(The Last Man Alive)也以造價昂貴的對開版本出書。(3)日本:翻譯並出版尼爾有關夏山學校全集。不少日本孩子被送往夏山學校就讀,有關研究報告不下數百篇。一九七六年「尼爾:島田會社」(Neill-Shimoda Society)在一群熱愛尼爾學說的老師、心理學家及學生的支持下設立,兩年後〔尼爾研究〕雜誌出版,此刊物在宣揚夏山的教育理念以及報導教育革新的訊息。日本有不少這種「新夏山學校」(本土化)的創立。這種學校強調自由、興趣與個別化教學,一九七八年愛知縣東浦町立緒川學校便是在新美一成校長這樣開放教育的理念下建校的。其他如:板原良江所著〔成長在夏山〕、崛真一郎所著〔尼爾與自由的孩子〕以及〔世界自由學校──使孩子自由成長的新教育〕,均為報導開放學校教育的作品。(4)美國:一九六○年尼爾的四本著作在美國出版,即〔夏山學校:教養子女的方法〕(Summerhill: A Radical Approach to Child-Rearing)、〔問題兒童〕(The Problem Child)、〔問題父母〕(The Problem Parent)及〔問題教師〕(The Problem Teacher)。
  〔夏山〕一書在美出版的第一年即銷售兩萬四千冊,一九六八年的一年中售出十萬冊,到一九七○年此書已銷售兩百萬冊,六百所美國大學把此書列為必讀之書。此後前來夏山參觀訪視及研究的國外人士絡繹不絕,許多父母也來向尼爾請教有關教養子女的方法。(5)至於臺灣近年來有關夏山學校的譯書及尼爾的作品亦如雨後春筍,如〔夏山學校〕、〔成長在夏山〕、〔我的夏山日記〕等。開放式的實驗學校包括森林小學、種籽學苑(原毛毛蟲學苑)以及臺北縣、市學校全面推動「開放教育」實驗,可見其對臺灣的影響。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夏山學校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會員投稿&教育Wiki
教育Wiki
時間
版本內容
投稿者
2014年
教育Wiki

會員投稿
我要投稿連結圖示
您查詢的詞條還尚未有會員貢獻內容,若您有注音、釋義或圖片,歡迎透過會員上傳分享給教育百科, 我們將審查上架您貢獻的詞條,供其他使用者參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