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北方學派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程運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北方學派或稱北方王門學派,為陽明學派之一支。據〔明儒學案〕所載,有穆元菴(孔暉)、張宏山(後覺)、孟我疆(秋)、尤西川(時熙)、孟雲浦(化鯉)、楊晉菴〈東明〉與南瑞泉〈大吉〉諸人,其中又以元菴、我疆、西川、晉菴四人最為著名。
  穆元菴名孔暉,字伯潛,元菴為其號,山東堂邑人。陽明主試山東,取穆氏為第一;初習古文詞,後潛心理學。弘治十八年(1505)進士,由庶吉士除翰林院檢討,為太監劉瑾所惡,調南京禮部主事;瑾敗後復官,歷任司業、侍講、春坊庶子、學士、太常寺卿等官;嘉靖十八年(1539)八月卒,享年六十一。追贈禮部右侍郎,諡文簡。
  孟秋字子成,號我疆,山東茌平人。年二十一,聞邑人張宏山講陽明致良知而大悅,於是偕趙暹輩執弟子禮。隆慶五年(1571)膺選為進士;初督學鄒穎泉(善)、僉憲周訥谿(怡)講學貢院,我疆以諸生亦多問辨,以印證所學,鄒、周二人極稱之;既而入太學,集天下士講學於天仙菴;是年,孟雲浦亦來游太學,二人一見如故,交稱莫逆。我疆之學,務求平實簡易,於良知心性之體認,則以當下即是,自然自在為教。
  孟雲浦於考取進士後,如昌黎縣,下車即問民生疾苦,政事之暇,則與諸生聚講良知之學。歷任大理評事、職方郎中等官,致仕後日坐南草堂,多所著述。萬曆十二年(1584)朝廷又起用為刑部主事;十四年,遷尚寶寺丞,公餘與張陽和(元忭)諸人研究理學,殆無虛日;十七年陞本司少卿,浹旬而卒,享年六十五歲。
  尤時熙字季美,號西川,河南洛陽人。年十六,游郡庠,即有聲;嘉靖元年(1522),舉河南鄉試;明年,因讀陽明〔傳習錄〕有契,遂厭詞章,一意聖學。歷任元氏章邱學諭、國子學正、戶部主事等官。任元氏學事時,即極力闡明姚江學旨,不徒以文藝為課。陞國子學正後,祭酒徐存齋(階)對他極為器重,每令六館師生,要以尤氏為榜樣。
  尤氏早年即因讀〔傳習錄〕,信聖人可學而至;年四十,自覺學無師,終不能有成,乃師事劉晴川(魁),睛川以言事下獄,尤氏時書所疑,從獄中問難;又從朱近齋、錢緒山、何吉陽(遷)、唐一菴(樞)、周訥谿、黃德良(驥)諸人,切磋論學,考究陽明言行,雖尋常馨欬,亦必記之。嘉靖二十三年(1544),陞戶部浙江司主事,管滸墅鈔關;二十六年,以母老,乞終養歸洛陽。三十餘年,明道修德,足跡末嘗濡公門,終身蓬蓽布素,孟雲浦稱其「念念歸根,動合道體,神凝氣定,貌莊色溫,自壯至老,時刻不離此學」。萬曆八年(1580)卒,享年七十八歲。
  尤氏之言學,重在工夫,而工夫則主於道理發動處用功,故重察識,以就吾人心體意念之發動處,識取本體不是外面增益來,而是隨工夫以見本體。著有〔擬學小記〕諸書。
  楊東明,號晉菴,河南虞城人。萬曆八年進士,授中書舍人,歷任禮科給事中、陝西照磨、太常少卿、光祿寺卿、通政使、刑部侍郎等官;後乞休回籍。天啟四年(1624)卒,享年七十七歲。〔明儒學案〕稱其生平相與講學論道者,有鄒南臯(元標)、馮少墟(從吾)、呂新吾(坤)、孟我疆(秋)、耿天臺(定向)、張陽和(元忭)及楊復所(起元)諸人,能得陽明之肯綮。家居時,凡有民間利病,無不身任。著有〔論性臆言〕等書。
  晉菴之學,主要在論性方面,以「氣質之外無性,性外無氣質」之說,具獨特之見。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北方學派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