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回 - 教育百科
ˊ
  • 部首 ㄨㄟˊ
  • 部首外筆畫 3
  • 總筆畫 6
  • 漢語拼音 huí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ㄍㄨㄟㄒㄧㄤˋㄩㄢˊㄔㄨㄈㄚㄔㄨˋㄖㄨˊ:「ㄏㄨㄟˊㄐㄧㄚ」、「ㄏㄨㄟˊㄌㄞˊ」、「ㄏㄨㄟˊㄍㄨㄛˊ」、「ㄧˊㄑㄩˋㄅㄨˋㄏㄨㄟˊ」、「ㄍㄨˇㄌㄞˊㄓㄥㄓㄢˋㄐㄧˇㄖㄣˊㄏㄨㄟˊ?」
  2. ㄓㄜˊㄈㄢˇㄉㄧㄠˋㄓㄨㄢˇㄖㄨˊ:「ㄏㄨㄟˊㄓㄨㄢˇ」、「ㄏㄨㄟˊㄕㄡˇ」、「ㄏㄨㄟˊㄒㄩㄢˊ」、「ㄏㄨㄟˊㄍㄨㄛˋㄕㄣㄌㄞˊ」。
  3. ㄉㄚˊㄈㄨˋㄏㄨㄢˊㄍㄟˇㄉㄨㄟˋㄈㄤㄒㄧㄤㄊㄨㄥˊ˙ㄉㄜㄉㄨㄥˋㄗㄨㄛˋㄖㄨˊ:「ㄏㄨㄟˊㄒㄧㄣˋ」、「ㄏㄨㄟˊㄉㄧㄢˋ」、「ㄏㄨㄟˊㄉㄚˊ」、「ㄏㄨㄟˊㄐㄧㄥˋ」、「ㄏㄨㄟˊㄐㄩㄝˊ」、「ㄏㄨㄟˊㄊㄚㄧˋㄑㄧㄤ」。
  4. ㄌㄧㄤˋㄘˊ:①ㄐㄧˋㄙㄨㄢˋㄒㄧㄥˊㄨㄟˊㄉㄨㄥˋㄗㄨㄛˋ˙ㄉㄜㄉㄢㄨㄟˋㄒㄧㄤㄉㄤㄩˊㄘˋ」。ㄖㄨˊ:「ㄑㄧㄢˊㄏㄡˋㄨㄛˇㄍㄨㄥˋㄑㄩˋㄓㄠˇ˙ㄌㄜㄊㄚㄨˇㄏㄨㄟˊ。」②ㄐㄧˋㄙㄨㄢˋㄕˊㄐㄧㄢ˙ㄉㄜㄉㄢㄨㄟˋㄧˊㄓㄣˋ˙ㄗㄔㄥㄨㄟˊㄧˋㄏㄨㄟˊ」。ㄖㄨˊ:「ㄗㄞˋㄇㄣˊㄎㄡˇㄓㄢˋ˙ㄌㄜㄧˋㄏㄨㄟˊ。」③ㄐㄧˋㄙㄨㄢˋㄔㄤˊㄆㄧㄢㄒㄧㄠˇㄕㄨㄛㄉㄨㄢˋㄌㄨㄛˋ˙ㄉㄜㄉㄢㄨㄟˋㄧˋㄓㄤㄔㄥㄨㄟˊㄧˋㄏㄨㄟˊ」。ㄖㄨˊ:「ㄧˋㄅㄞˇㄦˋㄕˊㄏㄨㄟˊㄅㄣˇㄏㄨㄥˊㄌㄡˊㄇㄥˋ。」④ㄐㄧˋㄙㄨㄢˋㄕˋㄑㄧㄥˊ˙ㄉㄜㄉㄢㄨㄟˋㄒㄧㄤㄉㄤㄩˊㄐㄧㄢˋ」。ㄖㄨˊ:「ㄓㄜˋㄕˋㄌㄧㄤˇㄏㄨㄟˊㄕˋㄅㄨˋㄎㄜˇㄏㄨㄣˋㄨㄟˊㄧˋㄊㄢˊ。」
  5. ㄏㄨㄟˊㄔㄨㄣ:①ㄉㄨㄥㄑㄩˋㄔㄨㄣㄌㄞˊㄖㄨˊ:「ㄉㄚˋㄉㄧˋㄏㄨㄟˊㄔㄨㄣ」。②ㄅㄧˇㄩˋㄕㄨˋㄍㄠㄇㄧㄥˊㄏㄨㄛˋㄧㄠˋㄒㄧㄠˋㄌㄧㄥˊㄧㄢˋㄋㄥˊㄓˋㄏㄠˇㄅㄧㄥˋㄓㄥˋㄖㄨˊ:「ㄇㄧㄠˋㄕㄡˇㄏㄨㄟˊㄔㄨㄣ」、「ㄏㄨㄟˊㄔㄨㄣㄌㄧㄥˊㄧㄠˋ」。
  6. ㄏㄨㄟˊ祿ㄌㄨˋㄔㄨㄢˊㄕㄨㄛㄓㄨㄥ˙ㄉㄜㄏㄨㄛˇㄕㄣˊㄉㄨㄛㄐㄧㄝˋㄓˇㄏㄨㄛˇㄗㄞㄖㄨˊ:「ㄘㄢˇㄗㄠㄏㄨㄟˊ祿ㄌㄨˋ」、「ㄏㄨㄟˊ祿ㄌㄨˋㄗㄞ」。
  7. ㄏㄨㄟˊㄗㄨˊㄓㄨㄥㄍㄨㄛˊㄕㄠˇㄕㄨˋㄇㄧㄣˊㄗㄨˊㄓㄨˇㄧㄠˋㄈㄣㄅㄨˋㄗㄞˋㄉㄚˋㄌㄨˋㄉㄧˋㄑㄩㄍㄢㄙㄨˋㄋㄧㄥˊㄒㄧㄚˋㄒㄧㄣㄐㄧㄤㄑㄧㄥㄏㄞˇㄩㄣˊㄋㄢˊㄏㄜˊㄅㄟˇㄉㄥˇㄉㄧˋㄧˇㄒㄧㄣˋㄈㄥˋㄏㄨㄟˊㄐㄧㄠˋㄨㄟˊㄓㄨˇ
  8. ㄏㄨㄟˊㄐㄧㄠˋ西ㄒㄧㄩㄢˊㄑㄧㄕˋㄐㄧˋㄕˊㄧㄡˊㄌㄚㄅㄛˊㄖㄣˊㄇㄨˋㄏㄢˇㄇㄛˋㄉㄜˊㄙㄨㄛˇㄔㄨㄤˋㄒㄧㄣˋㄈㄥˋㄌㄚㄨㄟˊㄨㄟˊㄓㄣㄕㄣˊㄐㄧㄥㄉㄧㄢˇㄨㄟˊㄎㄜˇㄌㄢˊㄐㄧㄥㄐㄧㄠˋㄊㄨˊㄉㄚˋㄉㄡㄈㄣㄅㄨˋㄓㄨㄥㄉㄨㄥㄅㄟˇㄈㄟㄧㄣˋㄋㄧˊㄅㄚㄐㄧㄊㄢˇㄐㄧˊㄓㄨㄥㄍㄨㄛˊ西ㄒㄧㄅㄟˇㄉㄥˇㄉㄧˋㄏㄨㄛˋㄔㄥㄨㄟˊㄑㄧㄥㄓㄣㄐㄧㄠˋ」、「ㄌㄢˊㄐㄧㄠ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回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huí
解釋:
  1. 調轉。
    【例】回首、回頭、回心轉意
  2. 返、歸。指重返原來的地方。
    【例】回國、回家、一去不回
  3. 答覆對方的言詞或動作。
    【例】回答、回敬、回信
  4. 謝絕、辭去。
    【例】回絕、回掉
  5. 放在動詞後面,表示人或事物隨著動作重返原處。
    【例】找回、領回、放回
  6. 中國少數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大陸地區新疆、遼寧、青海、甘肅、寧夏、河北等地。以信奉回教為主。
  7. 量詞:(1) 計算行為、動作的單位。相當於「次」。
    【例】前後我共去找了他五回。(2) 計算長篇小說段落的單位。一章稱為「一回」。
    【例】一百二十回本《紅樓夢》 (3) 計算事情的單位。相當於「件」。
    【例】這是兩回事,不可混為一談。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回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huí
解釋:
[動]
1.掉轉。如:「回首」、「回過身來」。唐.白居易〈長恨歌〉:「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淚相和流。」
2.返、歸。如:「回國」、「回家」、「一去不回」。唐.王翰〈涼州詞〉二首之一:「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3.改變。如:「回心轉意」。《漢書.卷四八.賈誼傳》:「夫移風易俗,使天下回心而鄉道,類非俗吏之所能為也。」唐.柳宗元〈與韓愈論史官書〉:「道苟直,雖死不可回也。」
4.答覆。如:「回信」、「回電」、「回答」。《二刻拍案驚奇》卷一一:「日後他來通消息時,好言回他。」《紅樓夢》第七回:「次日,鳳姐梳洗了,先回王夫人畢,方來辭賈母。」
5.還覆給對方相同或某種動作。如:「回敬」、「回他一槍」。
6.謝絕、辭去。如:「一口回絕」。宋.蘇軾〈與開元明師〉二首之一:「謹留筆一束,以領雅意,餘回納,不訝不訝。」《紅樓夢》第一一九回:「咱們家遭著這樣事,那有工夫接待人,不拘怎麼回了他去罷。」
7.避開。如:「回避」。明.徐復祚《紅梨記》第二齣:「前日兩次訪他,俱不得遇,風塵中人,知他真不在家,還是故意回你。」
[名]
1.中國少數民族之一。以信奉回教為主。
2.量詞:(1)計算行為、動作的單位。相當於「次」。如:「前後我共去找了他五回。」宋.辛棄疾〈水調歌頭.帶湖吾甚愛〉詞:「先生杖屨無事,一日走千回。」(2)計算時間的單位。一陣子稱為「一回」。《喻世明言.卷三.新橋市韓五賣春情》:「八老到門前站了一回,蹔到間壁糶米張大郎門前,閒坐了一回。」(3)計算長篇小說段落的單位。一章稱為「一回」。如:「一百二十回本《紅樓夢》。」(4)計算事情的單位。相當於「件」。如:「這是兩回事,不可混為一談。」
3.姓。如明代有回滿注。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回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huê/hê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掉轉。
  2. [[動] ] 返、歸。
  3. [[動] ] 回應、還擊。
  4. [[動] ] 改變。
  5. [[動] ] 答覆。
  6. [[動] ] 謝絕、辭去。
  7. [[量] ] 計算事情、行為、動作、時間、次數或長篇小說的段落單位。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回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旋轉、轉變方向。如:「回風」、「回首」。《說文解字.囗部》:「回,轉也。」《詩經.大雅.雲漢》:「倬彼雲漢,昭回於天。」《楚辭.屈原.離騷》:「回朕車以復路兮,及行迷之未遠。」

2. 返、歸。如:「回國」、「回家」、「一去不回」。唐.王翰〈涼州詞〉二首之一:「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唐.杜甫〈鄭駙馬池臺喜遇鄭廣文同飲〉詩:「燃臍郿塢敗,握節漢臣回。」

3. 改變心意。如:「回心轉意」。《漢書.卷四八.賈誼傳》:「夫移風易俗,使天下回心而鄉道,類非俗吏之所能為也。」宋.蘇軾《東坡志林.卷五.論古.趙高李斯》:「二人之不敢請,亦知始皇之鷙悍而不可回也。」

4. 收取。《新唐書.卷一一九.列傳.李乂》:「若回所贖之貲,減方困之徭,其澤多矣。」《三國演義》第一一四回:「不如乘此得勝之時,收回人馬,以安民心,再作良圖。」

5. 還覆對方之言詞或動作。如:「回答」、「回覆」、「回敬」。《水滸傳》第三七回:「眾囚徒見宋江有面目,都買酒來與他慶賀。次日,宋江置酒食與眾人回禮。」《二刻拍案驚奇》卷一一:「日後他來通消息時,好言回他。」

6. 請示,詢問。《紅樓夢》第五五回:「鳳姐兒……想起什麼事來,就叫平兒去回王夫人。」《老殘遊記》第二回:「進得店去,茶房便來回道:『客人,用什麼夜膳?』」

7. 避開。如:「回避」。漢.劉向《新序.卷一.雜事》:「外舉不避仇讎,內舉不回親戚。」明.徐復祚《紅梨記》第二齣:「前日兩次訪他,俱不得遇,風塵中人,知他真不在家,還是故意回你。」

8. 謝絕、辭退。如:「退回」、「一口回絕」。宋.蘇軾〈與開元明師二首〉之一:「謹留筆一束,以領雅意,餘回納,不訝不訝。」《紅樓夢》第一一九回:「咱們家遭著這樣事,那有工夫接待人,不拘怎麼回了他去罷。」

9. 奸詐、邪惡,不合正道。《詩經.小雅.鼓鐘》:「淑人君子,其德不回。」漢.班昭〈東征賦〉:「好正直而不回兮,精誠通於明神。」

10. 轉買、轉賣。《水滸傳》第三二回:「主人家,你真個沒東西賣?你便自家吃的肉食,也回些與我吃了,一發還你銀子。」《醒世姻緣傳》第六回:「果然用了二十八兩銀子,問鄉宦家回了一頂全副大轎來。」

11. 環繞、包圍。東周戰國.孫臏《孫臏兵法.五名五恭》:「出則擊之,不出則回之。」

12. 當量詞:

⑴ 計算行為、動作之單位。相當於「次」。如:「前後我共去找了他五回。」唐.杜甫〈贈花卿〉詩:「此曲祗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宋.辛棄疾〈水調歌頭.帶湖吾甚愛〉詞:「先生杖屨無事,一日走千回。」

⑵ 計算時間之單位。一陣子稱為「一回」。《喻世明言.卷三.新橋市韓五賣春情》:「八老到門前站了一回,蹔到間壁糶米張大郎門前,閒坐了一回。」《紅樓夢》第四二回:「寶玉忙收了單子。大家又說了一回閑話兒。」

⑶ 計算長篇小說段落之單位。一章稱為「一回」。如:「一百二十回本《紅樓夢》」。《水滸傳》第六六回:「畢竟梁中書一行人馬怎地結煞,且聽下回分解。」

⑷ 計算事情之單位。相當於「件」。如:「這是兩回事,不可混為一談。」

13. 中國少數民族之一。主要分佈在大陸地區新疆、青海、甘肅、寧夏、河北、遼寧等地區,以信奉回教為主。《正字通.口部》:「回,回回,西域大食國種也,陳、隋間入中國。」清.崑岡《大清會典事例.卷一三七.屯田.新疆屯田》:「所裁屯兵熟地三千畝,撥給回民耕種,免其交糧,俾回民生計益臻寬饒。」

14. 姓。如明代有回滿注。

@A04132

注音: ㄏㄨㄟ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回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拒絕推辭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