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若 - 教育百科
ˋ
  • 部首 ㄘㄠˇ
  • 部首外筆畫 5
  • 總筆畫 9
  • 漢語拼音 [一]rě[二]ruò
  • 發音 播放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ㄙˋㄏㄠˇㄒㄧㄤˋㄖㄨˊ:「ㄅㄨˊㄖㄨㄛˋ」、「ㄒㄧㄣㄒㄧˇㄖㄨㄛˋㄎㄨㄤˊ」、「ㄆㄤˊㄖㄨㄛˋㄨˊㄖㄣˊ」、「ㄉㄚˋㄓˋㄖㄨㄛˋㄩˊ」、「ㄙˋㄧㄡˇㄖㄨㄛˋㄨˊ」。
  2. ㄐㄧㄚˇㄖㄨˊㄖㄨˊㄍㄨㄛˇㄅㄧㄠˇㄕˋㄐㄧㄚˇㄕㄜˋㄖㄨˊ:「ㄊㄤˇㄖㄨㄛˋ」、「ㄐㄧㄚˇㄖㄨㄛˋ」、「ㄖㄨㄛˋㄕˋ」、「ㄖㄨㄛˋㄈㄟ」。
  3. ㄋㄧˇㄋㄧˇ˙ㄉㄜㄖㄨˊ:「ㄖㄨㄛˋㄅㄟˋ」。
  4. ㄖㄨㄛˋㄍㄢㄉㄚˋㄩㄝㄐㄧˋㄌㄧㄤˊ˙ㄉㄜㄘˊㄐㄧˊㄉㄨㄛㄕㄠˇㄖㄨˊ:「ㄖㄨㄛˋㄍㄢㄋㄧㄢˊㄏㄡˋㄋㄧˇㄐㄧㄡˋㄏㄨㄟˋㄇㄧㄥˊㄅㄞˊㄉㄧㄝ˙ㄉㄜㄩㄥˋㄒㄧㄣ˙ㄌㄜ。」
注音:
解釋:

ㄅㄛㄖㄜˇㄈㄛˊㄐㄧㄠˋㄩㄥˋㄩˇㄓˇㄋㄥˊㄓㄥˋㄨˋ˙ㄉㄜㄓˋㄏㄨㄟˋㄖㄨˊ:「ㄈㄛˊㄐㄧㄠˋㄖㄣˋㄨㄟˊㄧˊㄑㄧㄝˋㄅㄛㄖㄜˇㄓˋㄉㄡㄕˋㄘㄨㄥˊㄗˋㄒㄧㄥˋㄦˊㄕㄥㄅㄨˋㄐㄧㄚˇㄨㄞˋㄑㄧㄡ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若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ruò
解釋:
  1. 及、比得上。
    【例】他現在的作品已經不若以往出色。
  2. 似、好像。
    【例】欣喜若狂、旁若無人、虛懷若谷
  3. 你、你的。
    【例】吾翁即若翁。(《史記.卷七.項羽本紀》)
  4. 連詞。如果、假如,表示假設。
    【例】假若、倘若、若非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般若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若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ruò
解釋:
[名]
1.一種香草。《楚辭.屈原.九章.惜往日》:「自前世之嫉賢兮,謂蕙若其不可佩。」唐.陸龜蒙〈美人〉詩:「猶欲悟君心,朝朝佩蘭若。」
2.姓。如漢代有若章。
[動]
1.順從。《左傳.宣公三年》:「故民入川澤山林,不逢不若。」
2.及、比得上。《國語.晉語五》:「病未若死,祗以解志。」《論語.學而》:「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
3.奈。《左傳.僖公十五年》:「寇深矣,若之何?」
[連]
1.如果、假如,表示假設。《左傳.僖公二十三年》:「公子若反晉國,則何以報不穀?」唐.李賀〈金銅仙人辭漢歌〉:「天若有情天亦老,攜盤獨出月荒涼。」
2.至於,表示另提一件事。《孟子.梁惠王上》:「若民,則無恆產因無恆心。」《荀子.勸學》:「故學數有終,若其義則不可須臾舍也。」
3.或、或者,表示選擇。《史記.卷一○七.魏其武安侯傳》:「願取吳王若將軍頭,以報父之仇。」《紅樓夢》第七四回:「將鏡奩、妝盒、衾袱、衣包若大若小之物,一齊打開。」
[副]
1.乃、才。《國語.周語中》:「必有忍也,若能有濟也。」
2.似、好像。如:「欣喜若狂」、「旁若無人」。《左傳.定公四年》:「若聞蔡將先衛,信乎?」明.李時珍《本草綱目.卷四九.禽部.杜鵑》:「其鳴若曰:『不如歸去。』」
[代]
1.你、你的。《莊子.齊物論》:「然則我與若與人俱不能相知也。」《史記.卷七.項羽本紀》:「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則幸分我一杯羹。」
2.如此、這樣。《書經.大誥》:「爾知寧王若勤哉?」唐.白居易〈見敏中初到邠寧秋日登城樓詩詩中頗多鄉思因以寄和〉詩:「望鄉心若苦,不用數登樓。」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參見「般若」、「蘭若」等條。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若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相關資料連結
釋義: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相關資料連結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_若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副] ] 好像、如同。
  2. [[副] ] 同一詞語在「若」字前後重出,表示與該語詞內容不相干或有藐視的意思。
音讀: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連] ] 如果。
音讀: jio̍k/lio̍k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_若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ㄖㄨㄛˋ

1. 擇菜。《說文解字.艸部》:「若,擇菜也。」

2. 香草名。《說文解字.艸部》:「若,一曰杜若香艸。」《楚辭.屈原.九章.惜往日》:「自前世之嫉賢兮,謂蕙若其不可佩。」三國魏.曹植〈七啟〉:「薰以幽若,流芳肆布。」唐.陸龜蒙〈美人〉詩:「猶欲悟君心,朝朝佩蘭若。」

3. 順從。《爾雅.釋詁》:「若,順也。」《書經.堯典》:「乃命羲和,欽若昊天,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時。」《詩經.魯頌.閟宮》:「新廟奕奕、奚斯所作。孔曼且碩、萬民是若。」《左傳.宣公三年》:「故民入川澤山林,不逢不若。」

4. 如。如此、這樣。《書經.大誥》:「爾知寧王若勤哉?」《左傳.僖公十五年》:「寇深矣,若之何?」唐.白居易〈見敏君初到邠寧秋日登城樓詩詩中頗多鄉思因以寄和〉詩:「望鄉心若苦,不用數登樓。」

5. 及、比得上。《國語.晉語五》:「病未若死,祗以解志。」《論語.學而》:「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紅樓夢》第三回:「我送妹妹一個妙字,莫若『顰顰』二字極妙。」

6. 你、你的。《莊子.齊物論》:「然則我與若與人俱不能相知也。」《史記.卷七.項羽本紀》:「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則幸分我一杯羹。」

7. 疑問代詞。唐.盧照鄰〈行路難〉詩:「若個遊人不競攀,若個娼家不來折?」明.今釋澹歸〈八聲甘州.算軍持頻掛到於今〉詞:「若個喚春歸去?高柳足啼鵑。」

8. 至於,表示另提一件事。《荀子.勸學》:「故學數有終,若其義則不可須臾捨也。」《孟子.梁惠王上》:「若民,則無恆產因無恆心。」

9. 或、或者,表示選擇。《史記.卷一○七.魏其武安侯列傳》:「願取吳王若將軍頭,以報父之仇。」《紅樓夢》第七四回:「將鏡奩、妝盒、衾袱、衣包若大若小之物,一齊打開。」

10. 乃、才。《國語.周語中》:「必有忍也,若能有濟也。」

11. 似、好像。如:「欣喜若狂」、「旁若無人」。《左傳.定公四年》:「若聞蔡將先衛,信乎?」明.李時珍《本草綱目.卷四九.禽部三.杜鵑》:「其鳴若曰:『不如歸去。』」

12. 發語詞。《書經.召誥》:「越若來三月,惟丙午月出。」《史記.卷七九.范睢蔡澤列傳.蔡澤》:「若夫秦之商君,楚之吳起,越之大夫種,其卒然亦可願與?」

13. 姓。如漢代有若章。

㈡ㄖㄜˇ

1. 「般若」:能證悟空理的智慧。梵語prajnā的音譯。《大智度論》卷一八:「答曰:『摩訶,秦言大;般若,言慧;波羅蜜,言到彼岸。』」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論說》:「動極神源,有般若之絕境乎?」

2. 「蘭若」:寺院或空淨閑靜的地方。梵語「阿蘭若」的略稱。唐.杜甫〈謁真諦寺襌師〉詩:「蘭若山高處,煙霞嶂幾重。」《聊齋志異.卷一.畫壁》:「偶涉一蘭若,殿宇襌捨,俱不甚弘敞。」

注音: ㈠ㄖㄨㄛˋ ㈡ㄖㄜˇ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若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臺灣台語 相關臺灣客語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