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社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shè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社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shè |
解釋:
[名] 1.傳說中的土地神。《禮記.祭法》:「共工氏之霸九州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州,故祀以為社。」 2.祭土地神的地方。《左傳.昭公十七年》:「日有食之,天子不舉,伐鼓於社。」 3.祭祀土地神的節日。如:「春社」、「秋社」。 4.祭土地神的典禮。《左傳.莊公二十三年》:「公如齊觀社,非禮也。」 5.為工作、生活或共同目標結合成的組織、團體。如:「報社」、「通訊社」、「合作社」、「學社」。 6.姓。如元代有社佑。 [動] 祭祀土地神。《書經.召誥》:「戊午,乃社于新邑。牛一、羊一、豕一。」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社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 陳章錫 |
日期: | 2000年12月 |
出處: | 教育大辭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社是土神,祭祀特定管轄範圍內的土地與耕地,與特定的社會組織相聯繫,並非一般所謂的大地崇拜,故不可僅視之為與祭天相配的祭地。社祭在中國古代是通行於上下層社會的重要祭祀行事,自天子以至庶民皆有社,據〔禮記.祭法〕云:「王為群姓立社,曰大社;王自為立社,曰王社。諸侯為百姓立社,曰國社;諸侯自立社,曰侯社。大夫以下,成群立社,曰置社。」文中所云大社、王社、國社、侯社四者為官方之社;唯大夫不自立社,與庶民共社,係依君命而建立,故稱為置社,是為民間之社,其中蘊含有因俗導民,教民成禮的政治用心。 社祭除有敬奉農神,祈福感恩的宗教意義之外,並有給予人們進行情感交流及宣洩內心情緒的機會,具有團結一方,調節業餘生活的社會意義。蓋官方之社拘執於禮儀,太過嚴肅,如〔禮記.郊特牲〕云:「社祭土而主陰氣也,君南向於北牖下,荅陰之義也。」故未若民間社祭之生動活潑,不拘形式。如〔郊特牲〕又云:「唯為社事,單出里;唯為社田,國人畢作;唯社,丘乘共粢盛,所以報本反始也。」意謂人取財於地,為大地所出生所養育,親近土地正用以表達人民對土地報答感恩的情懷,故社祭時里中百姓盡數出動,並舉行田獵活動,丘閭中之庶民甚且共同進獻粢盛。而庶民即因社祭而居處同樂,行作同和,歡欣忘憂,由是社祭乃具有穩定社會之功能。 社祭在正常情況下似應每年舉行四次,據〔月令〕篇所載,仲春之月須「擇元日,令民社」,季夏之月須「以祠宗廟社稷之靈」,孟冬之月須「大割祠於公社及門閭」,唯秋季未載社祭之事,恐係文句脫漏。其中春、夏、秋之社祭乃例行公事,冬月之社祭當較為熱鬧隆重,稱為大割。其實社神與穀神通常也結合在一起,祭祀社稷之神與祈求來年豐收聯繫在一起,具有農業祭祀之性質。如〔王制〕與 〔禮運〕二篇俱云:「天子祭天地,諸侯祭社稷。」又如〔郊特牲〕云:「社所以神地之道也,地載萬物,天垂象,取材於地,取法於天,是以尊天而親地,故教民美報焉。」可見周代祭祀制度,天子郊天與社稷同兼,諸侯不得郊天,但祭社稷。係因天道尊而地道親,法以正德,財以厚生;尊者統於一,故唯天子敢祭天;親者眾所親,故令民立社,而得以厚報親地。 總上可知,社祭在歷史長期演進過程中,自然而然地寓有多重功能,使人民在宗教意義上可以藉社祭敬奉農神,如恩圖報。在社會意義上,團結和諧,調節情感。在政治意義上,因俗導民,教民成禮。其影響頗為深遠。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
四縣音 |
|
海陸音 |
|
大埔音 |
|
饒平音 |
|
詔安音 |
|
南四縣 |
|
釋義:
|
|
四縣音 |
|
海陸音 |
|
大埔音 |
|
饒平音 |
|
詔安音 |
|
南四縣 |
|
釋義: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_社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
siā
|
解釋: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_社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傳說中之土地神。《說文解字.示部》:「社,地主也。」《書經.太甲上》:「社稷宗廟,罔不祇肅。」《禮記.祭法》:「共工氏之霸九州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州,故祀以為社。」 2. 祭祀土地神。《書經.召誥》:「戊午,乃社于新邑。牛一、羊一、豕一。」《呂氏春秋.仲春紀.仲春》:「擇元日,命人社。」 3. 祭祀土地神之典禮。《書經.泰誓下》:「郊社不修,宗廟不享,作奇技淫巧,以悅婦人。」元.李壽卿《伍員吹簫》第三折:「今年賽社,該是我做社頭。」 4. 祭祀土地神之所。《左傳.昭公十七年》:「日有食之,天子不舉,伐鼓於社。」宋.蘇軾〈次前韻送程六表弟〉詩:「君才不用如澗松,我老得全猶社櫟。」 5. 祭祀土地神之節日。如:「春社」、「秋社」。唐.韓偓〈不見〉詩:「此身願作君家燕,秋社歸時也不歸。」宋.徐鉉〈寒食日作〉詩:「過社紛紛燕,新晴淡淡霞。」 6. 指某些集體組織、團體。如:「報社」、「通訊社」、「合作社」、「學社」。唐.高駢〈途次內黃馬病寄僧舍呈諸友人〉詩:「好與高陽結吟社,況無名跡達珠旒。」《醒世恆言.卷三一.鄭節使立功神臂弓》:「眾員外便商量來請張員外同去出郊,一則團社,二則賞春。」 7. 古代江、淮方言對母親的稱呼。《說文解字.女部.姐字》:「姐,蜀謂母曰姐,淮南謂之社。」《淮南子.說山》:「東家母死,其子哭之不哀。西家子見之,歸謂其母曰:社何愛速死,吾必悲哭社。」 8. 姓。如元代有社佑。 |
|
注音: | ㄕㄜˋ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社 |
授權資訊: |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
貓頭鷹博士